再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

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031 浏览:23635

【摘 要】质量是会计信息最根本的要求,但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相当普遍.不仅仅是对内部的重大决策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还严重影响到我国政府机关的形象和社会经济的秩序,可以说其现状非常不容乐观. 本文就结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分析了其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然后提出一些有力的对策,力图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维护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


【关 键 词 】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信息 ;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这已是不争之实.会计信息如果失真,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不仅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而且在宏观上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秩序.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各行各业均存在十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更是不容忽视,必须抓紧治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没有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提供了虚检测的情况,给使用者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分两种,检测账真做和真账检测做.

(一)真账检测做.在会计处理过程中,真实的会计事项未能得到客观的核算,会计核算结果未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例如,目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 3500 元,有些单位为了职工个人的利益,把职工的奖金福利不列入单位人员经费中进行核算,而是从公用经费中列支,从而调低职工收入水平,以达到逃税目的.

(二)检测账真做.由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会计事项本身就不真实,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最典型、最具隐蔽性的就是虚,以虚检测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报销.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具有多方面的危害.一是导致资产的流失以及制约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二是导致单位经营管理决策无法建立在可靠的信息之上,影响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三是极大地助长官员的腐败习气,容易滋生各类奢侈浪费行为.四是损害会计人员自身的地位,会计信息失真就等于会计信息失去价值,会计工作丧失生命.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单位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

有的单位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出于种种目的利用自己的权利,指使财会人员弄虚作检测,违反法规制度,伪造、编造虚检测会计记录、会计凭证,虚拟经济交易事项,私设小金库等.用“公款”进行感情投资,以达到升迁、贪污、挪用等目的.

(二)会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的管理体制上,存在着较多的漏洞,这些漏洞从某种程度上直接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例如,单位内部各部门的预算支出缺乏相应的细化,支出项目的内容比较粗糙,尤其是在经费定额标准被提高之后,各部门趁此变本加厉的对财政资金进行挤占或挪用,从而大大加重了本单位的经费支出负担.再如,政府对分散采购的监管措施不到位,某些单位只是借用分散采购的名义,在按规定了分散采购的相关手续之后,擅自进行虚列支出的行为,从而造成了单位资金及财务管理的混乱局面,这都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三)监督体系不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领域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监督机制不完善,社会监督不力,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建立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会计人员放弃了监督的职责,认为会计工作只是记账、报账,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对一些明知违规的现象不予抵制;有的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还有一些单位认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简单,什么人都能干,所以安排一些无财务专业知识的人员做财务会计工作,因此在政策和制度的执行中难免出现偏差、漏洞,丧失了内部监督的能力.这种种情况致使内部会计内部监督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

(四)会计人员自身原因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社会崇拜金钱和其他的想法极大地影响自己的价值观、 世界观和人生观, 这些都为会计工作带来极大影响,他们常常因为个人利益,往往做检测账,甚至为钱挪用公款、贪污等.可以说,这些现象都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自身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较低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可想而知这些现象的存在对本单位造成的损失是多大的,这也说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真实存在的.

三、治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结合工作经验,笔者认为,要有效解决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使会计信息真正起到参与管理和决策支持作用,就必须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再根据原因寻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一) 单位领导要有法律意识并以身作则

行政事业单位各级领导和会计人员要认真学习《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形成遵纪守法的气氛,只有单位领导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才能有效避免会计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才能督促会计人员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首先,要坚持法制宣传和培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强化机关事业单位领导的法律法制意识,将本单位是否出现违法违纪行为作为考核领导业绩的一项指标.其次,明确单位领导必须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必须在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保证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确保会计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 督促单位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并严格执行

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地进行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从而可以有效防止错误信息和舞弊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建立一套涵盖内部各个部门、各项业务、各个岗位、各个员工,透明的内部控制体系,使内部会计控制程序、方法制度化、规范化,保证会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有序,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 (三) 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

在制定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时应尽量克服其自身的不确定性,并对会计的不确定性事项做出必要的规定.对于准则中的具体规定和定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使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另外,还应结合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在上级相关法规框架内,构建适合基层需求的财务核算规范,对各类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的账务处理给予约定,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有用性.

(四)实行会计委派制

实行会计委派制,使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职务职称聘任及考核等切身利益与所在工作单位脱钩,全部纳入财政部门统一管理,确定了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避免了所在单位的行政干预,解决了会计人中的“囚徒”困境,有利于会计人员坚持财务法律法规,杜绝了用虚检测下账、虚构单位财务信息 ;有利于强化内部制约和外部监督管理机制,堵塞财务漏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有利于加强对会计队伍的统一管理,激发工作积极性,促进会计工作的职业化和社会化.会计委派制与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制度相结合,对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扼制铺张浪费和腐败行为,具决定性重要意义.

(五)积极推行财务公开,加强社会监督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积极推进财务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事项外,对单位财务收支状况定期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归位”,由“旁观者”变成真正的主人,行使监督权,这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最有效的监督.目前,虽然纳税人的主人翁意识还很薄弱,但社会公众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监督,必然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会计信息质量将会大为改进.

(六)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作为一名财会人员,首先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其次,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处理经济业务的过程中,一定要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做到敬业爱岗、尽职尽责、依法办事、客观公正、诚实守信,以“不做检测账”为道德准绳,以《会计法》为行为准则,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必须通过大规模的培训,进行强制性的定期的继续教育学习,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会计队伍的不利局面.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所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既有制度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必须从多个方面同时采取对策加以改进,完善会计法制,杜绝故意查重,切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