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主要手段其识别

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962 浏览:143249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由于会计政策和方法选择的灵活性,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成为可能.因此,了解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识别方法就很有必要.

一、产生盈余管理行为的客观条件

1.现行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固有的缺陷性

现行会计确认基础所固有的缺陷.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基础,这一基础理论虽然较好地解决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问题,但在确认的过程中加入了主观性.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如果继续单纯地采用权责发生制,需要主观确认“量”的机会越来越多.除此之外,关于发生时间的确认也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这些都会给盈余管理行为提供机会.


2.信息不对称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和经营权已经高度分离,所有者权利不断弱化,企业管理当局成为企业事实上的控制者.管理者作为真实会计信息的知情者和会计政策选择的执行者,可能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利用各种管理盈余的手段最大化自身的利益.在我国国有企业规模和数量所占比重都非常大的情况下,由于所有者缺位、所有权虚化等原因,作为国有企业会计信息最大使用者的国家,缺乏对会计信息质量需求的内在动力.而对上市公司的一些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来说,他们关心的是股市行情,而不是企业的财务状况,许多投资者对会计信息根本没有深刻的理解,甚至根本看不懂会计报表,而且目前我国相对于投资者手中的货币数量来说,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规模还很小,会计信息的竞争受到很大限制,导致他们对会计信息的内在需求也严重不足.这些也都为企业实施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

正是由于以上条件,使盈余管理成为可能.利用制度上的缺陷,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资产重组、关联交易、资产减值准备的追溯调整、虚拟资产调节利润、利用时间差调节利润、会计政策变更和改变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等等.

1.利用关联方交易调节利润

关联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和义务的事项,而不论其是否收取价款.如果从事交易的各方存在关联方关系,则其交易可能不一定按公平的基础进行计价和核算,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参与交易的有关各方在经济上并不是彼此完全独立的个体.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有些还是将一个企业的一部分剥离出来加以改制,因此,几乎所有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购销、资金往来、担保和抵押、租赁、特许权使用等多方面的关联交易事项,利用关联方交易来调节上市公司业绩己成业内不争之实.关联方之间进行的非货币易更是盈余操纵的一个惯用手段.向关联和潜在关联单位出售产品时确认收入.上市公司本身或利用控股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从而确认了销售收入,再由集团或另一关联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在合并报表时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2.利用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提高企业效率、降低经营成本、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等行为.资产重组的表现形式有二:即兼并与剥离.资产重组是上市公司扭亏增盈的重要手段,利用资产重组进行调节的典型做法有:(1)非上市的母公司或其他关联企业将盈利能力高的投资用来转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或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可按权益法或合并财务报表将被收购公司的利润纳入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2)上市公司将一些闲置资产或低估的投资高价出售给非上市公司,当期就可确认巨额的利润.

3.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一般非经常性损益在利润表上会体现在“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项目.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有出售资产、转让股权、资产置换、债务重组等.从时间上看,企业往往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时进行盈余管理,而且一般与关联方有关.比如,广东美雅集团(ST美雅,00529)2006年的净利润是5871323.83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149453615.58元后的净利润为-143582291.75元,即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百分比达2545.48%.

三、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的识别方法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加以实现,这些行为,给公司的财务报表起到了粉饰包装作用,同时,也给投资者或其他财务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分析和监管分析带来一些障碍.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对准确的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有如下具体识别手法:

1.分析性复核

分析性复核是对企业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据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常用的方法有简单比较、比率分析、结构百分比、趋势分析和合理性测试等方法.此外,还可根据需要利用三大报表的钩稽关系显示端倪,盈余管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科目之间的协调配合,因此难免有个别会计科目出现背离之势,如通过税金与利润、收入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流转税占收入比例应相对稳定,且同业之间不会存在太大差异.再如货币资金与财务费用之间的关系,货币资金能直观反映企业的储备情况,部分盈余管理公司在货币资金上也进行操纵以造成企业充裕的检测象,而如果从财务费用和货币资金的钩稽关系入手则可判断其货币资金的真实性.

2.关注审计风险较大的科目

审计风险较大的科目是指一些会计科目由于其自身特性蕴涵了较大的风险,如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其他应收应付款、各种准备金账户、收入、成本等.对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分析应注意是否存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规模的不正常增加和期限的不正常延长现象,同时应注意结合收入确认的方式和时点.其他应收款、存货常被用于隐藏潜亏,高估利润;而其他应付款、存货常被用于隐瞒收入,低估利润.在正常情况下,“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的期末余额不应过大.然而,在许多上市公司报表中,它们的期末余额常常与“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余额不相上下,甚至超过这些科目的余额.因此对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账户的分析应注意其余额大小,对于存货应注意存货计价方法是否正确,有无人为的调节等.对各种准备金账户的分析应注意准备金的计提是否足额,有无大额的转回.准备金的计提的不充分会造成当期利润虚增;而发生大额转回时,则有可能是公司通过将以前年度收益转到当年进行盈余管理.因此,认真地分析会计报表中的会计科目,发现其中的异常情况和变化,有助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报表做出客观的评价.

3.关联交易剔除法

关联交易扣除法是扣除来自关联方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方,来判断该公司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如果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关联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就应当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公司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企业发生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若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就可能意味着母公司可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包装入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

4.关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非经常性损益是公司正常经营损益之外的、一次性或偶发性损益.例如资产处置损益、临时性获得的补贴收入、罚款收入、债务重组损失等.非经常性损益虽然也是公司利润总额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它不像主营业务损益那样具备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它对利润的影响是暂时的.虽然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特殊性质,为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非经常性损益都是为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而产生的,有些情况下某些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也有其客观性和合理性.但不管怎么说,巨额的非经常性损益始终是分析公司是否进行盈余管理时的关注点.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