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过程为导向\实现高职会计“一体化”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175 浏览:146187

摘 要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为解决高职会计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远离工作实践等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和教学范式,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教学,应重新构建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设计学习情境,开发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材,建立配套的“一体化”教学场所,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关 键 词 :工作过程导向 会计一体化 情境教学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研究的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出现大的转变,新一轮的高职教育改革,是以“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实践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建立以行动(工作)体系为框架的现代课程结构”的课改思路,受到广泛认同和重视,并得到大力的推广,为解决高职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远离工作实践等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和教学范式.如何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实现高职会计“一体化”教学,也成为当今职业教育改革重要话题之一.

一、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高职会计“一体化”教学内容及课程构建

(一)、分析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确定高职会计专业技能构架

根据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的五个阶段进行分析,会计人员能力根据高级会计人员所经历的从低级到中级、从中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企业会计人员能力包括了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方面.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必须具备一定管理知识背景的技能型会计实务人才,为地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培养直接在一线工作的初级会计人员.围绕社会对初级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要求,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八个方面基本技能:会计基础工作技能,通用会计核算技能,专业会计核算技能,财务管理基本技能,会计预测决策基本技能,审计基础技能,会计电算基本技能,纳税申报基本技能等.

(二)、根据会计工作实际需要,构建高职会计教学课程体系.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思路设计课程项目,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并以实践教学为主线,通过讨论、讲练结合、案例等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


1.课程设置应模块化,理论知识的讲授强调“实用、适度”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教学内容从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在理论和实践上,突破高等职业教育中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技能训练 ”及“学科化”、“系统化 ”的教学模式的框架,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调“实用、适度”,技能训练则强调科学、规范及创新能力.根据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的五个阶段 ,把教学内容归为四个学习范畴: 即入门和概念性知识 ,关联性知识 ,具体和功能性知识,以经验为基础的专业系统化知识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在专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2.突出会计实践性课程项目设置,确保综合职业能力的实现

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更为关键的是会计实践性课程项目设置,其课程设计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会计实践基础,第二层次为专业专项会计实践,第三层次为综合会计实践,第四层为会计电算化实践.各层次地位、教学内容及目标见下表:

一、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会计“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理念是教师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构建特定的模拟工作情境为主线,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活动为载体来进行教学,通过运用职业情境中典型的、完整的职业活动来组织教学,不仅重视教学的目的,而且更加重视教学的过程,而学生在教师构建的这种以案例或项目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情境”中获取知识,掌握职业实践技能.工作情景是工作任务和问题发生的基础性因素,是任务实施和问题发生的必要条件,针对会计工作不同的任务需要,设置各种不同的工作情景.

(一)学习情境(项目)设置方法

1.按会计工作流程设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

2.按基本会计技能设计学习情境

3.按会计工作岗位设计学习情境

(二)、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最常用的主要教学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使“行动导向”教学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但“行动导向”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必须选择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导学生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对高职教育而言,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实在或仿真的情形,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活动为载体,按照“提出任务、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项目实施、自我检查、项目评估”这六个完整的行动来进行教学.

2、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任务,即在教学中引入综合案例,按“项目―模块―任务―问题―知识点”的思路实施教学,最终实现由“知识点―问题―任务―模块―项目”整个过程的完整学习.教师通过控制、观察、咨询、评价和决定的方式进行指导.项目教学法一般按照以下几个教学阶段进行: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

(三)工作过程为导向,高职会计“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习的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按照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思路设计课程项目,项目的实施,采用自下而上,由易到难,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通过开展工作任务教学过程,有针对性来培养学生的会计工作能力.组织学生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必须完成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一会计工作过程,各小组成员必须合理进行分工,又要团结协作,完成整个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结束后,各小组进行工作结果评比,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结果由教师审核后才能通过.这样可让学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高职会计“一体化”教学的评价

传统的考核形式单一,考核内容过于依赖于教材,考试命题趋向简单标准化,导致学生只注重期末不注重平时,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注重分数不注重积累.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是学生学习方式乃至知识、能力和素质形成和提高的杠杆,因此,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要形成科学、实用的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考核方式.

(一)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指学生完成项目过程中的考核.可采取课堂内外相结合,企业考核与学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察学生课堂讨论、项目活动日常记录等情况.包括学习在共同学习过程中参与项目完成的积极程度,在解决问题时的贡献大小和在完成项目时负责部分的工作量大小,以及相互配合的密切程度,分工合理性等.

(二)、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核指项目完成效果的考核,采用项目成果考核和项目答辩评审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考核时采用的成果包括专业能力成果和通用能力成果两方面.专业能力成果是指学生在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时,掌握、运用和创新专业知识的能力,包括“态度考核”、“技能考核”、“报告考核”、“过程”考核等方面.在考核时要制定一套较为科学的评价标准,达到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积极性,提高其处理会计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通用能力成果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我管理、与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运算和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新等的能力.无论哪方面的成果,都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的,都是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


四、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高职会计“一体化”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一)、以教师为主体,开发校本教材.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是一种针对职业行为的专业教学框架指南,具体的课程实施需要由各职业院校独立承担,而实施过程的关键,则是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开发,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能根据新的课程体系的特点,结合采用工作过程为导向模式教学的经验,编写出与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相适应的校本教材.在编写“一体化”教材时,应依据教学大纲及国家技能鉴定的标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紧密联系培养目标的特征,力求反映社会和企业用人的现状和趋势,尽可能地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使教材富有时代感.遵从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够较轻松掌握所学内容.

(二)、创设仿真工作情境,建设“一体化”的实训中心

“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会计模拟、实训基地是会计的基本硬件设施,因此,校内会计实训室建设由为重要.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包括:建立会计模拟实训(包括手工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等.在建设会计实验室时一定体现仿真的要求,实验所用的会计数据资料要真正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验室布局要体现财会部门的特点,使学生在步入其中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软件建设要尽量做到突出会计流程中各岗位操作要领与技巧.在实训室里教师边教、学生边学、边做、在真账实操情况下完成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另一方面,学院成立会计写作技巧公司,用公司承接的业务为案例进行教学,这就使得教学中不存在没有理论的实践,也不存在没有实践的理论,真正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三)实习、实训与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相结合

创造真实工作情境教学由仿真型向实战型转变,把原来仿真型的教学改革成为同企业会计运作相一致的教学实习.因此,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优化建设上,要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并与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挂钩,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在教学实习、实训时与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使会计的教学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学生在教学实习与定岗实训期间,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会计人员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一切教学按照企业会计实际运行的过程、运作方法及运营机制进行组织,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以不同的身份完成不同的岗位工作及学习内容,通过让学生参与企业会计的运作,接受准就业训练.

(四)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因此,即使有了完美的一体化教材、再完善的实训中心,如果理论教师仍然讲理论,实习教师指导实习的教学模式,那么“一体化”教学如同空谈.在教学方法上必须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配制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教学模块,并由一位教师同时担任理论教学和实习指导,从而保证二者同步进行.所以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落实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关键,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高职院校一方面应鼓励专业教师在业余时间到企业兼任会计工作、财务咨询工作,到会计师事务所做短期项目审计工作,积累实际工作经历,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利用检测期对在职教师进行轮训,参加技能培训等,为教师接触生产实际和了解科技进步的发展动向创造条件.还可以聘请具有较深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作为客座教师,担任技术性、实操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任务,指导会计实践教学活动,直接将他们的会计工作实际经验传授学生,提高学生的会计工作职业技能.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一体化”教学,能使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获得对知识和技能的直接经验,加深了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识和认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在大力提倡高职教育改革的今天,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最有效、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