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分段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运行模式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062 浏览:98332

[摘 要] 本文在对当前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分段式”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以期对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关 键 词 ] 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分段式”实践教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4. 060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4- 0100- 03

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高职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凸显.相关调研显示,我国高职生在就业中的表现为基本工作能力较差,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较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不足,基本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调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所需人才之间的矛盾、构建适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已成为高职院校不容忽视的问题.

1.我国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实践教学是高校各专业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它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会计实践教学更是如此.然而,综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1 会计模拟实验室利用率太低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各专业已陆续建立了实验室,但不少学校仍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现象.这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实验场地有限、实验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等有着必然的联系,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以国内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综合实验教学为例,存在的问题有:

(1) 实验内容缺乏接近企业实际的、系统全面的实验案例,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综合实验教学教程.

(2) 会计手工实验与计算机会计实验严重脱节.

(3) 重视工业企业会计实训,忽视商品流通会计的实训.

(4) 缺乏专业的实验人员,实验教师的企业实施经验较少.

(5) 实验课时、实验场地严重不足.

1.2 校外实习困难重重

目前,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受时间、场地等限制,学生在校内实习的机会及课时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因此,让高职生到校外实习已成必然.然而,我国高职生在校外实习的现状是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原因在于:

(1) 实习单位联系难.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因商业机密等原因大多拒绝安排实习生实习.

(2) 实习生实习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个别能接受实习生的单位,因各种原因所限大多实习生不能在相应岗位实习,而被安排做其他工作.

(3) 实习单位分散,给学校实习生的管理带来一些问题.

(4) 学生在外实习费用较大,这将会给贫困学生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

因此,为适应现代社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进一步强化仿真实验教学,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知识化、综合化地构建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将成为社会、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之路.

2.“分段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的总体思路

2.1 本文核心概念

(1) 就业能力.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包括基础性能力、专业性能力和差异性能力3个方面,其中基础能力是根本,专业能力是关键,差异性能力是核心.

(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是专业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实验课、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在本文中实践教学环节暂不涉及毕业设计(论文).

2.2 总体思路

不难看出,前述“就业能力”与“实践教学”两个核心概念相互结合后,一对一地构成了3个关键环节——基础技能环节、专业技能环节、综合技能环节.因此,本文认为,高职院校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应紧紧围绕这3个实践教学关键环节构建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会计“分段式”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有效提升和开发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

3.高职院校“分段式”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现

本文所构建的高职院校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具体分为3个阶段并依次分别构建3个平台,即会计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会计综合实践平台.

3.1 会计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平台——以实验课的形式开设

会计基础实验技能训练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基本功,这一实践环节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却是检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第一关.究其原因主要有:

(1) 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岗位快速适应能力是用人单位在招聘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没有单位愿意花较多的时间、精力、费用对毕业生进行基本技能培训,企业更需要有扎实会计基本技能的学生.

(2)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初期急需会计基本技能.高职院校毕业生被聘到会计部门工作的初期通常从事的是一些财务岗位的辅助性工作.然而,纵观我国高职院校长期以来会计实训的现状,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定位一直都有高估的倾向,如会计、会计主管等.这一定位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根据以上分析,会计基础实验技能训练的内容应该针对上述财务岗位辅助性工作的就业需求来设计.所谓财务岗位辅助性工作是指除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之外的财务工作.包括票据填写、汇总表编制、凭证要素审核、银行结算、公司注册、报税等.这类辅助性工作,由于难度较低且不直接涉及会计核心工作,只是为会计账簿提供基础资料,因此不需要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就能处理,具备一定的文化课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稍加练习即能熟练掌握.例如支票的填写,在会计基础实验技能训练阶段,只需向学生展示支票的样本,介绍格式、用途、填写要素即可,至于支票的使用方法、科目设置则在进入第二阶段的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时再做更为深入的训练. 3.2 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平台——以实训课程的形式实现

为了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都能达到上岗要求,在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必须设计一个会计专业岗位训练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按岗位细分的会计经济业务仿真资料,以便强化训练会计人员应有的主观判断能力、账务处理能力, 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升打好专业基础.

3.2.1 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的特点

(1) 本层次的实训需要相当程度的理论支撑.与第一层次的实训内容相比,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尤其是各会计要素的核算要点、各类经济业务类型的特定核算方法等.可以想象,如果这些理论知识不能系统地掌握,则很难将实训进行下去.

(2) 实训内容应注重局部强化.本层次的实训重点应在于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核算方法,只有当练就了记账凭证编制、账簿登记等会计岗位技能扎实的基本功,为会计报告的编制提供准确的资料,正确地编制会计报告才成为可能.

(3) 实训应有同步仿真的实训资料库作基垫.本层次的实训内容已直接涉及到会计岗位的核心技能,这些技能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会计档案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因此,要想把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做到位,需要同步的、仿真度较高的实训资料,然而仅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训教材来看,还不具备时效性与高度仿真性,同步实训资料更为欠缺.

3.2.2 会计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实施要点

(1) 建立实训资料库.高职院校应定期进行企业调研,动态更新收集实训资料,包括原始凭证、经济业务、核算方法的收集与更新.

(2) 编写同步实训手册.由实训教师根据调研情况,按照理论教材的章节编写更新同步实训手册,对会计专业岗位技能实训内容进行局部强化.

(3) 按章节设计实训内容.即按章节重点训练会计分录的编制、记账凭证的填制,辅助训练明细账登记、总分类账登记,至于会计报告的编制等则属于第三层次综合实训的重点,本层次尚不做考虑.

(4) 同步开设实训课程.实训课程应与各专业会计理论课程相配套,包括内容配套、课时配套(如实训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定为1 ∶ 3 ).

本阶段的训练建议安排在第二、第三学期比较合适,主要是为财务会计、专业会计等课程的理论知识提供感性认识的实践机会,以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度.其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会计岗位的核心技能.当然,在整个实训资料库的建立过程中,应突显对经济业务的种类变化所应进行的调整和应对,尚不必考虑各项经济业务之间的关联性.

3.3 会计综合实践平台——毕业实习前实施

建立综合实训平台的目的是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全面的训练和考核,以满足学生就业后对会计工作职位逐级提升的需求.

3.3.1 会计综合实践平台的特点


(1) 实训内容应体现会计循环.从建账、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试算平衡直至编制会计报告,所有经济业务的设计必须具有关联性,各表格的金额之间应具有勾稽关系.

(2) 经济业务具有“隐蔽性”.本层次实训中涉及到的经济业务,均需由相关的原始凭证来做充分的描述,不再采用文字表述的方式给学生做出明确的提示,而是要给出分析判断经济业务内容的空间.

(3) 实训模型应满足就业定位.不论制造业、商品流通业、基建行业、金融业还是事业单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该根据学生的就业定位,选定一种行业类型的单位作为实训模型,切忌一味追求大而全.

3.3.2 会计综合实践技能训练的实施要点

(1) 编写成套实训手册.选定适合就业定位的某一特定行业单位为实训模型,在会计专业岗位技能实训手册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组合、删减或更新,详细整合实训资料,尽可能系统、全面地为学生创造一个高度仿真的模拟实训环境,以检验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2) 建立实训模块.实训进度不可一味追求快,应该有张有弛地统筹安排整个实训进程,具体可分为建账、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登记总账、编制报表4个模块进行,根据每个模块的工作量及难易程度,合理设计实训进度.详见表1.

会计综合实践技能训练应安排在整个学制的最后一学期比较合适.

4.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模式

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可采用校内实验与顶岗实习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方案来进行.

4.1 将校内实验室充分利用起来“岗前热身”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建有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室,但因缺乏具体操作内容而一直处于空置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所建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及所倡导建立的实训资料,恰好可以将校内实验室充分利用起来.校内实验室可分为手工实训和计算机实训两种,大力加强计算机仿真会计综合实验的力度,最终实现手工账与电子账并行的教学目的.但不论哪一种,都需要事先建立并不断更新实训资料,从原始凭证的收集整理、经济业务类型的提炼整合到核算方法的更新,都要力图做到与时俱进“岗前热身”,以保证最大程度上接近会计实践.

4.2 动员一切力量组织顶岗实习 “实地演练”

顶岗实习是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比较推崇的一种实践方式.由于很多高职院校都将顶岗实习安排在整个学制的最后一学期,并将其与学生就业联系到了一起,因此这种实践方式在强化学生上岗实践能力的同时,能够发动学生及社会力量自主寻找实践岗位,提高了就业率,具有“一石十鸟”之功效.然而,我们都知道顶岗实习的本意并不仅仅局限于毕业前夕的“就业式”实习,在整个学制中期进行顶岗实习,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操作技能的强化、就业能力的提升更是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本文认为,顶岗实习可以分散到整个学制的每个寒暑检测期间,让学生带着任务或积极获取学分的动机,尽早进入社会进行就业能力的训练,真正实现高职院校的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麦海娟,罗昌状. 基于SaaS的高校计算机会计综合实验教学研究[J]. 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2).

[2] 潘玉昆. 借鉴加拿大CBE教学模式以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 教育与职业,2009(8).

[3] 陈丹,何应林. 职校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反思—技能”模型及其启示[J].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7(3).

[4] 何应林, 陈丹. 影响操作技能形成因素的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5] 马学,刘艳辉,胡宝民. 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的机理分析———兼论河北省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 河北学刊, 2006(1).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