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跨国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相关问题

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968 浏览:21242

从上世纪末以来,经济全球化的程度逐渐加深,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进而愈发紧密,众多国家已相互联合形成友好稳定的合作关系,由此推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下的经营管理的发展进程.在这种经济背景下,跨国企业成为了各国之间经济联通的一条重要枢纽,对各国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然而,继安然事件爆发后,新加坡中航油事件、巴林银行破产事件陆续接踵而至,不少跨国企业的倒闭引发了公众对各个国家的跨国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高度关注.改革开放后,我国涌现出不少跨国企业,这些企业的跨国经营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的拓展从国内向国外延伸,经营管理模式、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方面相比发达国家的企业来说仍有所欠缺.

一、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治理将会出现混乱,引发经营效益下降,产业竞争力减弱.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有效运行关系企业经济业务的运行,经营业务的持续,财产的安全以及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1.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能够保证企业经营的高效性.

企业是多个部门综合组成的整体,只有每个部门都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保证企业经营的顺利进行.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程度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财务、审计、业务等部门的工作流程,直接影响这些部门的运营质量.因此,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强化这些关键部门的团结程度,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保证企业经营的高效性.

2.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能够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性.

财务信息是企业会计资料的记录,企业整体经营情况、资产状况和盈利能力的现实反映.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能够有效地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运行,监督财务部门的运行机制,使得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协调起来发挥作用,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3.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能够为企业防范经营风险.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企业时时须应对政策变更、竞争对手抢占市场等风险,同时,企业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内部运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帮助企业准确判断并管理随时面临的经营风险,并且能进一步预测和估计风险可能产生的环节与大小,进而控制风险.

因此,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二、我国跨国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企业相比国内企业面临更大的冲击与挑战,确保其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现阶段的跨国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会计组织管理不严密、内部控制执行力不足等问题,使得内部控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1.会计组织管理存在局限性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组织与会计人员的规定,我国的会计人员应按照准则规定执行会计监督和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的职能,相关的会计部门则要履行对财务整体事项的控制与监督职能.然而,现状并非如此.在我国的跨国企业中,会计部门仍然以会计核算作为主要工作任务,仍然充当着“算盘先生”的角色,在其他的管理力度上还是非常有限,这其中包括:会计部门没有人事任免权和职务晋升权,部门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局限在会计核算事务上,在奖励和惩戒方面没有对应的权力,导致会计组织的管理较为松散,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2.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重视程度不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进,我国跨国企业对风险的管理意识已经比以往提高许多,然而,这些单位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重视程度尚不高,缺乏风险管理的常识,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对企业保持高效经营运作与高效益的不可或缺性.这就会使得内部控制的工作流于外在形式,而不能真正达到其控制风险,会计信息不能得到有效的审核,公司内部不同子公司之间的会计数据可能不具有可比性,甚至可能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极大地破坏了公司内部的正常运营.

3.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不佳

跨国企业最大的特点是公司分布地域广,众多子公司驻扎在海外.然而,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企业的规模越大,覆盖面积越广,企业的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可能不能快速跟上企业整体的发展.因为跨国企业规模大,这就难免企业内部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争权夺利,出现企业整体的财务战略不能在所有子公司中得到通过和落实.由此造成跨国企业总部对下属的子公司,尤其是海外的子公司的财务控制程度薄弱,从而难以发挥其高效的资源配置职能,内部控制制度也会成为企业规模效应下的形式流程.目前,很多跨国企业中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的设计目标违背了企业总部为保证经营运作的初衷,成为了下级单位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的形式条文.或者有的跨国企业虽然建立了财产盘点制度、定期检查制度以及固定资产的管理体系,然而这些制度的内容和现实业务并非一致,导致工作人员无法根据制度落实这些内控措施.更有不少跨国企业存在内部控制制度授权不清、分工不明的情况,明确规定了的内控措施最终找不到对之负责的主体,使得内控制度流于纸面.这些导致内控制度执行效果不佳的行为会严重扰乱跨国企业内部的经济秩序,使得在同一管理体制下,集团企业之间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

三、完善跨国公司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措施

为切实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应有的作用,改善跨国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运行的不足,应尽早促使跨国公司引入控制机制、在财务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改善会计组织管理上的局限性等措施,强化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具体措施如下.

1.强化管理者和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

要使得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合理,行之有效,首先要找准跨国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点,这就要将内部控制制度引入公司的治理层面,在公司经营运作过程中设置控制点,并且将这些控制点的内部控制措施以制度章程的形式对公司内部全面公开.由此,作到内部控制的公开、透明以及全民化,深化公司管理者以及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 2.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完善跨国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运行,就需要完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对不同阶层的人员分配相应的内部控制监督任务,并且要求职责分明,杜绝分工不明的现象.这项制度的设计可以配合公司的管理结构进行,最高级的管理者对整个内控系统按期进行监督和评价,中低级的管理者和员工则针对各自的岗位职责的大小,接受监督任务分配,并定期向上级汇报内部控制的检查结果,存在的不足或评价是否有效,为上级部门对内部控制的改善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或信息.

3.将内部控制制度与激励制度相结合

跨国公司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再仅仅侧重于强调员工的自觉性,以审查和监督的手段控制每个风险点,应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全员自觉参与内部控制管理中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这就需要将激励制度与内部控制结合起来.具体而言,从激励角度出发,给予内部控制人员公司股票的剩余索取权,由此缓解公司内部治理与内控的冲突,提高公司内部控制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得其自身效益最大化目标和公司持续性发展的目标相一致,进而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率.另一方面,从惩戒角度而言,针对破坏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影响公司内部正常运营,加大公司运营风险的行为予以严厉的惩戒,在公司内部形成警示的效果,从而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因此,为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为跨国公司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保障跨国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提高公司内部运营的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高质量,应正确认识现阶段跨国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上的缺陷,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运行,确保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得到落实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