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879 浏览:107635

【摘 要 】现代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利益相关者都需要获得准确、相关的会计信息,而我国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作为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控制的职能.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不但可以改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还可以加强企业防范风险的意识,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

【关 键 词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起源

从理论上讲,人类自从有了群体活动,就有了一定意义上的控制.远在公元前36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时期,就存在着极简单的内部控制实践.在当时,经手钱财的人要为付出的款项提出付款清单,并且另由纪录将这些清单汇总报告,在汇总报告时,记录员要核对付款清单,并在付款清单上打上“点、钩、圈”等核对符号.

但内部控制真正的产生还是在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

18世纪末期,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规模有了扩大,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相互脱离.美国一些企业在非常激烈的竞争中,逐步摸索出一些组织、调节、制约和检查企业生产活动的办法,为了防范和揭露错误,按照人们的主观设想,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这种设想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机会是很小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单独一人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按照这种设想建立起来的,进行经济业务活动,处理经济事项都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经手的会计工作制度,就叫做内部牵制制度.

20世纪30年代,出现世界性经济大危机,迫使很多企业为求生存,免遭破产,对生产经营加强了控制与监督,这就促使企业内部的牵制工作有了进一步发展,其牵制范围超越了会计与财务,深入到了企业所有部门及整个业务活动,如测算技术、生产标准、质量管理、内部稽核、统计分析及职员培训等.

内部控制一词最早见诸于文字,是作为审计术语出现在审计文献中的.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在其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中,首次正式使用了“内部控制”这个专门术语,指出,注册会计师在制定审计程序时,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审查企业的内部牵制和控制,企业的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越好,财务报表需要测试的范围越小.

1949年,美国职业会计师协会所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第一次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即内部控制包括经济组织的计划及经济组织为保护资产完整、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和可靠、提高经营效率、贯彻管理部门既定决策,所制订的政策、程序、方法和措施.

1985年6月,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了题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的报告(简称COSO报告).该书指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要素组成,还提供了一套放诸各行业可用的评估工具及方法,以指引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评估,帮助企业辨认可能影响企业目标无法达成的风险,进而建构预警与防范机制.

继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尤其是经历了安然、世通等公司的丑闻后,客观上更需要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来帮助和指导企业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著名的反虚检测财务报告委员会于2004 年10月颁布了新的COSO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ERM),ERM将企业目标分为战略、经营、报告、遵循四大类,并对要素作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扩展,将其演化为八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ERM 框架中董事会的地位和职责扩大了,董事会在企业风险管理方面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负责总体责任,并且要求变得更加警惕.

同时,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也促进了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的内部控制成为企业成功的主要因素,恰当的运用内部控制,有利于减少疏忽、错误与违纪违法行为;有利于改善经营活动,以提高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有利于安定人心,激励进取,使单位健康的发展.内部控制帮助管理部门尽可能地实现企业有条不紊和高效的运作,以保证经济组织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


二、内部控制的作用

(一) 统合作用

内部控制涉及到单位中所有机构和所有活动及其具体环节.在一个经营单位中,虽有不同的作业单位,但要达到经营目标,必须全面配合,发挥整体作用,内部控制正是基于这种指导思想,利用会计、统计、业务、审计等部门的制度最为基本依据,来实现统合与控制的双重目的.

(二) 制约与激励作用

内部控制对管理活动能发挥制约作用,严密的监督与考核,能真实地反映工作实绩,并可以稳定员工的工作情绪,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及潜能.

(三) 促进作用

无论是管理还是控制,执行者必须依据单位的既定计划或政策目标,按照一定的规律,对其全部活动加以注意,了解其职能与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其各项业务进行检查.因此,重视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控制原则的应用,才能如期达到管理目标.

本文认为,建立健全有效内控的最本质目的是为企业行为约定一个更大的规则以追逐利益相关者利益需求最大化.这种规则包括企业组织治理、市场交易、会计准则等方面.最本质的功能是使内部控制成为企业行为内核和企业良心.COSO提出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得到了国际企业界很多机构的认可和支持,将最终成为一种国际标准被各国贯彻.中国政府和企业要更多参与到国际经济社会、被国际经济社会认同,积极研究国外内部控制现有标准,立足自身做充分准备是必须的.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和发展

1.端正认识、积极配合

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标准,不是细枝末叶的简单填充,这是变革,是彻底的,实质性的.实施前期,需要花费很多精力、一定成本,更需要公司上上下下人员配合,低到某个细节作业,高至公司执行官.实施过程不是对管理当局的不信任,而是帮助企业更好防范风险、管理风险、降低风险的,让外部利益相关者更加信任更加支持企业行为,这从根本上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一致.因此相关方面应该积极配合、合作.

2.抓紧制定中国式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内部控制标准是个体系,不仅仅指构成标准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还在于标准制定和执行需要配套,不能孤立.

中国相关部门和企业配套制定一个由内部控制标准或准则,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师执业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具体政策等组成的标准体系.不同行业,不同经济业务面对风险不同,但标准的制定可以按行业和业务循环制定.

3.企业要积极有效实施并优化内部控制

①要形成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目标.管理思想是支配企业运行的灵魂,是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对社会及员工的责任观念等的集中体现;管理目标,预示着企业的发展,是企业实践战略管理的依据,也是进行经营和管理活动所努力的方向.管理人员对控制的态度决定了整个公司的态度和行为.如果雇员意识到控制对管理当局来说并不重要,那就不可能希望存在一个高效的认真运用会计和控制程序的环境.

②要进行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它是一种氛围,塑造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影响企业内部各成员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影响控制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管理者风格、公司治理机制、行为人素质、人力资源政策等.

③要重新确定内部审计师地位和职责.确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师的超脱地位.建议再审计委员会领导下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受公司董事长的直接领导,其工作范围不受管理部门的限制,能够确保审计结果受到足够的重视,进而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师的核心责任和惩罚措施.其中,责任包括:监管会计、财务报告程序,进行审计;建立通畅的能够让员工反馈问题的沟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