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其防范

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22 浏览:12666

摘 要 :企业审计是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审计对于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意义重大,随着我国企业改制的深入发展,企业产权关系的日益复杂,我国的企业审计在提高企业的决策质量,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另一方面看,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复杂化,企业的审计受到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企业的审计在较多方面存在风险,在实际工作中,有效规避企业的审计风险,最大化发挥企业的审计作用,保证企业审计的质量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介绍了企业的审计风险的概念,并深入研究了企业审计风险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有效规避企业审计风险的方式.

关 键 词 :企业审计风险;原因;方式

一、审计风险概述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单位通过审计没有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做出了不正确的审计决定的可能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审计人员认为公允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即已经证实的会计报表实际上并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或以被审计单位或审查范围中显示的特征表明其中存在着重要错误而未被注册会计师察觉的可能性;二是审计人员认为的错误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是公允的.它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随着我国企业改制的深入发展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逐渐完善,在企业的审计活动中始终存在着审计风险,企业的审计风险是客观的,但是是可以进行控制.一般来看,企业的审计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固有风险,是指企业在时行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由于企业的财务报表或某项经济业务发生差错的可能,是由于企业本身的会计核算工作不完善而形成的审计风险.第二,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是指因为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或某项经济业务发生的差错不能进行及时的发现和纠正而产生的审计风险.第三,检查风险,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在时行企业的经济业务审计检查的时候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或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出现的漏洞、问题未能及时发现或发现后未予以重视,未予以处理而带来的风险.

由于当前企业所处的社会法律背景的不断变化和企业持续的发展,企业的每个审计项目都可能会发生风险,企业必须加强企业审计风险的认识,通过有效措施,规避企业的审计风险,提高企业的审计质量.要进行企业审计风险的规避,就必须从其产生的原因入手,进行详细的探讨分析,才能选择企业审计风险的有效的规避方式.

二、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1.审计人员的素质达不到审计发展的需求.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的责任心,另一方面是指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执业水平,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保持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审计风险,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为了个人利益,缺乏谨慎的工作态度和高度责任心,盲目接受委托、未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执行公务、擅自缩小审计范围、简化、审计程序、提供虚检测的审计资料或故意放弃对重大问题的追查,导致审计结论的错误.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高是产生审计风险的主要原因,随着审计工作的发展,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审计活动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活动,它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相关的政策理论水平.如果审计人员达不到这样的素质,就很难对会计资料反映的经济活动作出科学的判断,审计风险也就在所难免了.但是现有的审计人员主要是账务会计人员转化而来,综合素质较低,对于企业的经营业务不能进行有效的风险判定,缺乏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足够了解,审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2.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现代审计是建立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基础之上的抽样审计,所奉行的是成本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而这两点本身就是允许一定审计风险存在为前提的.在抽样审计中,审计人员往往为了用有限的成本达到较高预期的效益,放弃相当一部分的样本资料,这就更加大了作出正确审计结论的难度.审计结果存在的误差就不足为奇了.

(二)客观因素

1.法律环境不断变化.法律在赋予审计职业专门的鉴证权力的同时,其也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因发生违约、失察等行为而提供了虚检测的审计信息,并因此损害了国家、委托人或其他第三者的利益,那么上述任何一方都可以依照法律追究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2.审计范围的拓展.审计范围的扩大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财务审计,不仅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和运作效率进行研究与评价,而且还要就企业未来持续经营能力作出报告.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不确定性很大,风险很高,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难度增加.

3.审计责任的扩大和期望差距的存在增加了审计风险.所谓期望差距是指审计职业界对本身的认识与社会公众对审计职业界认识上的差距.长期以来,审计职业界一直认为,只要按照审计准则去执行审计业务就是履行了其应尽的职责,并把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区分开来,认为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不仅仅是审计人员依据审计准则就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提出审计意见,而且还要求审计人员能够查出被审计单位的所有舞弊和错误.审计职业界和社会公众对于审计责任的理解不同产生了期望差距,这主要表现在对检查舞弊责任的认识上.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1.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良好的运行机制,完善内部的质量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审计机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减少舞弊、防范控制审计风险的有力保障.质量控制是审计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各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质量的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严格审计质量考核办法、减少或消除人员误差、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2.完善审计机构建设,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从根本上说,防范审计风险关键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而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审计能否真正发挥为政府和公众怎么写作的最终作用,不仅要有完善的审计行业标准来规范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建设一支合格的、高素质的审计专业队伍.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成为推动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会计师事务所要尽可能吸收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取得资格并有丰富执业经验和良好信誉的会计师加入审计队伍,造就一批既精通会计业务,又精通管理、审计、法律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审计业务需要.

3.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制定公布了42项独立审计准则及相关职业规范,基本上建立起了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规范的体系.注册会计师只有严格按照专业标准执行审计业务,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因此,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遵守专业标准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对控制风险尤为重要.

4.保持应有的合理的职业谨慎、积极推行审计承诺制.一是谨慎选择被审单位.二是积极推行审计承诺制,与委托单位签订业务委托书.一旦涉及法律诉讼可减少口舌之争,预防和控制风险.

5.运用科学审计的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和工具,提高审计质量.为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每个审计人员都要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而要真正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关键是提高审计质量.审计人员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监督评价并重,寓监督于怎么写作之中.在审计方法上,可以引进目前最先进的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各测试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控制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