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南巡背后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473 浏览:31181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的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到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发表了一系列决定中国未来走向的讲话.时隔多年,我们不禁要问,小平同志的讲话为何不选择在北京?其背后又隐藏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要不要改革开放”促成了南巡

1989年政治风波以后,中国改革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反“和平演变”的呼声盖过改革开放,“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伤及改革开放各个领域,举国上下大有举棋未定、方向摇摆之惑,质疑改革“姓社姓资”的声浪渐响.面对当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国内有一些“左”的政治家、理论家出来总结教训,说是改革开放导致了社会主义的垮台.他们公然提出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外再搞一个“以反和平演变为中心”,还主张放弃容易导致“和平演变”的改革开放这个基本点.这样,使得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形成的改革共识陷于破裂,能否再造和重建改革共识,是走回头路还是坚持改革不动摇,成了横亘于中国大地的一道严峻课题.面对这样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改革开放在内外交困中几乎陷入“休克”状态.

对于出现这些现象,当然不满意、不放心.他决定再一次南巡,把改革的目标进一步明确.

“皇甫平”事件是导火索

1991年,为继续高举改革大旗,当时的《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周瑞金,与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的施芝鸿、《解放日报》评论部凌河一道,以“皇甫平”为笔名在《解放日报》头版发表系列文章,呼吁继续坚持改革,他们与当时一些相对保守的媒体进行了一场关于“改革”的论战.5 月,已有不少报纸杂志集中火力批判“皇甫平”的文章,这时北京一家大报发表了题为《建造反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的评论员文章,被全国大多数报纸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