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朋荣:高参到外脑

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942 浏览:141807

“面向实践,不做传统的、西方的经济学传声筒,不当诠释政策的工具,脚踏实地地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特殊而复杂的规律,力争宏观成果能为政府所用,微观成果能为地方和企业家付诸实施.”中等个头的钟朋荣,瘦削的脸上不时露出笑容,一口带着湖北浠水味的普通话.

一文红到红墙内

也许是因为出自贫寒农家,饱尝艰辛求学的苦涩,钟朋荣尽管已是有着广泛影响的经济学家,可他丝毫没有那种专家的派头.

钟朋荣爱好绘画,在高中的时候画的巨幅画像.据称家乡里的画像都出自其手.也因此而被公社党委书记看中,调到公社当党委书记的秘书.当秘书则有了更多、更直接的接触社会的机会.再后来,到县政府当民政干事.

1976年,他被推荐到湖北省外贸学校读书.

外贸学校是一个中等专科学校,钟朋荣读完两年中专,即被留校当教师.第二年,他就开始在专业杂志和报纸上发表经济文章.当时,湖北省惟一的理论刊物《江汉论坛》差不多每年都有他的文章.1987年12月8日,在中南财经大学攻读研究生还差半年毕业的钟朋荣在《经济日报》“理论探索”版头条位置,发表的一篇3000余字的理论文章《按商品经济要求改革投资体制》,引起了中国高层的关注.1988年1月19日,主题为“供需平衡及建立企业自我调节机制”座谈会在武汉举行.书记处书记出席并主持了座谈会,湖北省委负责同志、武汉大学及中南财大众多教授及湖北省、武汉市经济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到会.而这次座谈会的主角,就是中南财经大学在读研究生钟朋荣.

和参加会议的学者、官员们见了面、握了手,北京来的领导取出从北京带来的那张《经济日报》在桌面上摊开,报纸上那篇钟朋荣的文章满是圈圈点点.这位领导同志就红笔圈点过的内容反复进行了征询.钟朋荣对自已文章中所涉及到的问题,也一五一十进行了具有自己独特理解的答疑.当时在场人的发言也多由钟朋荣的发言引起,专家、学者、官员们或补充、或完善、或表示不同的意见,就像是一个高规格的硕士论文答辩会.显然,钟朋荣这位年轻的学子是这场“答辩会”的真正主角.

第二天,领导接见中南财大研究生的消息立即成了《湖北日报》等报纸的头版头条.钟朋荣也没有想到,自己很快成为新闻人物.

不多久,《经济日报》同一版面发表了钟朋荣的第二篇文章《投资体制面临的重大选择》.之后的3个月,经过领导的点名引荐,钟朋荣从中南财大的一名研究生,被借调参加由中办牵头组织、著名经济学家林子力任负责人的、工资改革方案课题组.当课题完成后,钟朋荣即被中办正式“要”到北京来,分配在中办调研室经济组.从此,钟朋荣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


走出中南海

下另一个“海”

刚到中办不久,钟朋荣就已独立完成组织上交办的几件调研工作.作为当时少有的研究经济问题的学者之一,钟朋荣把大量精力放在研究宏观经济方面的问题.

在这几年里,他“生产”了大量的有关宏观经济的作品,1992年7月与中办调研室主任陈进玉合作撰写了一篇长达9000字的《社会主义也要搞市场经济》,在《经济日报》头版显要位置发表,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全国40多家报纸第二天全文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