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退潮后的人生

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350 浏览:143138

1990年5月21日,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旋即连续5次印刷,印数达60万册.年内,另两部《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随后出版,总印数达200万册,成为当年仅次于“毛选”的畅销书.

八级工的人生梦想

1971年,15岁的汪国真初中毕业,被分配去北京仪器仪表厂,即后来的北京照相机厂,成为一名铣工.他说那时最怕的是“三班倒”,每次夜班时他都忍不住打瞌睡.

当时在工厂有机会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但选择标准是家庭出身,非工农兵子弟的汪国真深感这辈子上大学无望了:“那时我的志向是这一辈子顶头混个八级工,就是顶级的技术工人.”

转折出现在1976年,“”粉碎的消息突然传来,不久,汪国真就听说决定在1977年恢复高考,他的第一反应是:“有机会摆脱夜班了!”

由于时间紧迫,自感又缺乏高中的数理化知识,他选择了文科.1977年他参加高考,没考上;1978年又考一次,终于考入暨南大学中文系.

刚被录取的几个月里,汪国真走在暨南大学长长的林荫道上,“不时沉浸于不用再上夜班的喜悦之中”.

选择写诗是因为写字太烂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学里,几乎每个系都有文学社团和不定期出版的系刊.汪国真受风气熏染,大一就在中文系系刊《长歌诗刊》发表了一些他如今看来“很不上路”的作品.

1979年4月13日,汪国真的同学跑来对他说:“《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你的诗!”原来,《中国青年报》记者到暨南大学采访,校方提供了一些学生期刊和作品,结果他的组诗被刊登在报上了.

这次极具偶然性的发表大大激发了汪国真的创作和投稿热情.而对创作体裁的选择,他当时有非常实际的考虑:“我的字很差,毕业论文都是同班同学帮我抄的.我要是写小说,这么烂的一笔字,编辑哪有情绪往下看啊?诗比较短,字再差编辑也能把稿子看完了,要是觉得好没准儿就采用了.”于是他开始写诗.

1982年汪国真大学毕业,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成为《中国艺术年鉴》的编辑.几年后转入创作部,他每天下班回家都埋头写作,速度很快,“反正一年肯定不只创作365首诗”.

但当时他的诗作屡被“严肃”文学刊物所拒绝,直到1988年,后来成为汪国真代表作的《热爱生命》被当时销量过百万的《读者》杂志收为卷首语.这之后,开始有读者给他写信,有人询问哪里可以写到他的诗集.自此,汪国真的作品逐渐产生了他本人也始料未及的影响力,并带来足以惠及他一生的知名度.


“汪国真现象”

80年代末期,汪国真的诗作开始大量发表并经常被《读者》和《青年文摘》等文摘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