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艺术档案三十年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31 浏览:16340

[摘 要]艺术档案属于专门档案的一种,我国的相关研究起步于1981年,与其他门类的档案研究相比,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文献数量相对较少.笔者通过对艺术档案三十年发展进行梳理、比较,提出艺术档案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艺术档案管理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 键 词 ]艺术档案;研究;发展

艺术档案是艺术活动从产生、形成到发展全过程的真实记录,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我国关于艺术档案的研究,起步于80年代初,至今已走过了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对这一发展历程进行归纳、梳理,对于推动我国艺术档案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艺术档案研究发展的趋势及阶段

笔者以“艺术档案”为主题,通过CNKI检索了从1981年至2013年间的文献资料,从对这些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三十年来,我国艺术档案研究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形的上升趋势及阶段性特征.

以“艺术档案”为主题的具体年发文量如下图:

笔者以“艺术档案”为主题,通过CNKI检索,获得1981年至2013年间的相关文献记录共902条,其中与档案研究密切相关的有效记录共613条.

从上图可以看出,1983年以前“艺术档案”类文章很少,年发文均不足5篇;1983年《艺术档案工作暂行办法》制定实施后,相关研究的发文数量显著提升,1984、1985年出现第一个小,之后发文量逐渐回落;进入90年代,随着管理理念引入艺术档案,高等院校艺术档案管理意识此时也开始萌芽,艺术档案研究视野更加开阔;1994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繁荣社会主义文艺”(1),艺术档案研究又出现了第二个小,之后同样呈下降趋势并趋于平稳;2001年《艺术档案管理办法》颁布后,研究角度更多样化,艺术档案的开发、数字化建设等问题成了档案人热议的话题;2005年“十一五”规划提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2)后,我国的文化艺术活动更为丰富,学者们对艺术档案的关注度大幅增加,年发文量也逐年递增.2012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大力发展档案事业写入了报告,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又明确指出:要“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怎么写作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档案等事业”(3),显示出党和国家对档案事业和文化艺术发展的持续关注.随着文化艺术活动的高度繁荣和文化艺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艺术档案的相关研究也必将呈现出繁茂纷呈、百家争鸣的态势.

纵观我国艺术档案研究3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萌芽阶段:1981年―1985年

这一阶段是我国艺术档案的起步阶段,共检索文献49篇.这阶段中学者们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艺术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艺术档案的定义、范围、作用;对艺术档案具体工作的探讨等方面.虽然这期间相关研究的发文数量不多,但却为艺术档案工作的稳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缓慢发展阶段:1986年―2004年

此阶段共检索文献239篇.这阶段我国的艺术档案事业进一步发展,相关文献数量有所增多,内容有所充实,特别是进入90年代,随着管理理念引入艺术档案管理中,研究思路不断拓展.

3.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

此阶段共检索文献267篇.这阶段正值“十一五”规划提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我国的文化活动更为丰富,学者对艺术档案的关注度大幅增加,对艺术档案的研究更加深入、观点更加新颖、成果更加丰硕.

二、我国艺术档案研究发展的成就综述

我国艺术档案研究的发展反映出我国艺术档案工作从无到有、逐步成熟的探索历程.在1983年以前,由于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做指导,“艺术档案”类文章很少,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周解在1981年的《档案学通讯》第5期发表题目为《对艺术档案工作问题的探讨》的文章,第一次大胆提出艺术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同年第6期继续以《对艺术档案工作问题的探讨(续)》为题,对某些具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在艺术档案工作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指导的时期是一种前瞻性的创新.

在1983年《艺术档案工作暂行办法》制定实施后,艺术档案的管理有了依据,档案工作者对于艺术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一些尝试,虽然此时的研究大多还局限于介绍各自单位的具体工作,但其中也不乏亮点,例如,刘淑英老师在1985年《档案工作》第4期中撰文《浅谈艺术档案与文书档案的区别》,第一次提出区分艺术档案与文书档案的重要性,并详细论述了艺术档案与文书档案的不同点.在《图书情报知识》上王东明发表的《关于艺术档案的几个问题》中对艺术档案的定义、范围、作用有一定的探讨,这些文章在艺术档案工作初期都是一种创新尝试.

从1988年开始,艺术档案的研究内容更加充实,例如李世慧、李广伯在《档案工作》上发表的《从艺术档案的角度注视录像》、刘敏在《辽宁档案》中发表的《建立个人艺术档案的两个问题》、《上海档案》中刊登的《艺术档案在职业改革工作中发挥作用》等等,档案工作者从更多的角度发现了艺术档案的价值.

进入90年代,管理理念逐渐引入艺术档案中.例如1997年,朱爱兰在《浙江档案》发表的《现代化管理是文化艺术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李国栋在《内蒙古艺术》上发表的《艺术档案管理的有序运行与利益协调》等,都对艺术档案的管理提出了建议.

同时,高等院校的艺术档案管理意识在此时开始萌芽,例如,宫宝勤在1992年04期的《齐鲁艺苑》发表的《高等艺术院校档案综合管理初探》中,首次将艺术档案纳入了高校的档案管理范畴,并提出:“将艺术档案纳入高等艺术院校综合管理,会更好地发挥它为艺术教育怎么写作的作用”. 到2001年《艺术档案管理办法》颁布后,艺术档案的关注度有所增加,艺术档案的开发、数字化建设等问题成了档案人热议的话题,例如,浙江省艺术研究所的高红缨在2002年04期的《档案学通讯》上发表的《试析艺术档案的特征和开发利用》,将艺术档案的特征与开发利用联系起来,他提出:“艺术档案的多样性、丰富性、成套性、独特性的特征,在艺术档案的开发利用中,始终贯穿交错体现”.

艺术档案工作者的素质问题在这一期间也得到关注.浙江省艺术研究所的高红缨在2001年7月23日的《中国档案报》发表的《当代文化艺术档案人才要素初探》中对艺术档案工作者的发展方向、人才要求做了简单的论述,并提出应培养文艺档案人才,使档案工作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另外,一些大胆的设想也被提及,例如,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的彭梅玉在2003年的《广西地方志》第2期提出《建立文化艺术档案馆的断想》,她认为:“21世纪的世界对文化需求不断增大,建立文化艺术档案馆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及思想基础已经具备”,提出了建立文化艺术档案馆的大胆设想.

同时,高校艺术档案研究在这一阶段重新引起学者的关注.例如,2005年,临沂师范学院的潘金枝在《兰台世界》撰文《高校艺术档案归档范围的具体要求》,将《艺术档案管理办法》结合高校艺术档案的实际情况,对高校的艺术档案归档范围要求进行了阐述.2007年,张爱华在《办公室业务》第3期发表的《浅谈高校艺术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将档案的数字化问题引入了高校艺术档案研究.

2008年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艺术档案工作的意见》后,与艺术档案相关的发文数量进一步提升,这些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艺术档案的研究理论.艺术档案的利用问题在这一时段也得到档案人的更多关注,如张洁在2008年01期的《云南档案》发表的《论艺术档案的保存和利用》、郭季在2010年01期《档案管理》发表的《如何发挥艺术档案的作用》、王劲松在《兰台世界》2011年S1期发表的《艺术档案收集保管和利用》等.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艺术档案的信息化问题也引起不少学者的思考,其中有代表性的如辽宁省艺术研究所的潘革在2011年12期的《兰台世界》发表的《艺术档案数字化的探索》,文章对艺术档案的数字化各个工作流程,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对艺术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三、我国艺术档案研究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通过对艺术档案30年的文献分析发现,虽然近年来艺术档案的发文数量显著提升,鼎盛时期的2012年年发文量达42篇,但与数量庞大的档案文章相比,艺术档案研究仍处于边缘位置.据笔者在CNKI检索统计,1981至2013年间,主题为“档案”的研究文献已达160588条,艺术档案仅占其中的0.38%.其次,从艺术档案文献的作者单位比较来看,研究所、档案局馆和大专院校等研究性机构撰写的相关文献较多,而对艺术档案工作起直接指导作用的文化厅和产生艺术档案最直接、最息息相关的文化艺术团体、艺术院校等发文量较少.在笔者搜索的结果当中,从高校或艺术团体角度探讨的相关文献均不足15篇,且大多数文献没有突出自身特点,大多高校艺术档案文章仅仅有高等院校之“名”,而无高等院校艺术档案管理之“实”,而文艺团体相关的艺术档案大多是对文艺团体对自身艺术档案工作的介绍,缺乏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第三,我国“艺术档案”研究的地域分布极不平衡,据CNKI的搜索结果显示,我国华北、华东地区对于“艺术档案”专题研究相对丰富,华中、东北地区其次,而西部地区研究较为匮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与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以致各地对文化发展及艺术档案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同有关.据笔者在相关网站调查的情况看,“内蒙古、上海、江西、甘肃经省(区、市)级政府批准,成立了省级文化艺术档案馆;河南、河北、辽宁、黑龙江省则在省艺术研究所内设立了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中心,如2008年11月成立的贵州省文化艺术档案资料中心,集中统一管理全省文化艺术档案资料.湖北、湖南、山西、陕西、海南由省文化厅办公室或艺术处负责文化艺术档案工作指导”(4).我国西南地区除贵州省成立了艺术档案资料中心外,其余各省均未涉及艺术档案组织机构.第四,就目前已发表的文献而言,研究的关注点过分集中,且多数文献缺乏创新,对艺术档案发展意义不大,“炒陈饭”者居多,与我国文化艺术事业飞速发展不相匹配.

鉴于以上几点,笔者认为通过建立健全各级艺术档案组织机构,加大对艺术档案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扩大艺术档案的知晓面是当务之急.只有越来越多人了解并重视艺术档案,档案管理者才能制定出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艺术档案的收集并促进艺术档案的移交和永久保存.,艺术档案研究也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艺术档案是文化交流的历史印证,是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我国的艺术档案研究起步至今仅三十余年,在形成和摸索阶段出现诸多问题也是必然.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发展,人类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艺术档案必将会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文化艺术单位和艺术档案管理部门以及艺术档案管理者都应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时期,乘势而上,为艺术档案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2298;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

(2)2005年《十一五规划纲要》

(3)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4http://.ct.gov./xxfb/xwzx/whxw/200812/t2008120

5_59986.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音乐学院资助科研项目(项目编号:CY2013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