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理性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299 浏览:32886

摘 要:近年来,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还能维持多久的话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通过国际比较分析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指出片面强调比较优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应该对劳动力比较优势有清醒的认识,警惕“比较利益陷阱”,并立足于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关 键 词 :劳动力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陷阱 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基本是以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劳动力低廉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的,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凭借这一比较优势,我国产品得以极强的优势占领国际市场,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一、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分析――国际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和劳动生产率均上升很快.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呢下面将选取世界上有代表性的10个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横向比较.美、法、日、德是典型的发达国家,韩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印度、泰国、巴西和巴基斯坦是与中国有可比性的发展中国家.

在讨论劳动力时,由于各个行业的工资水平差异较大,我们选取对制造业雇员工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一是制造业是相对集中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在反映劳动力成本中比较有代表性;二是近年来“中国制造”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现象,我国制造业低廉的劳动力引起了各界的讨论;三是国际劳工组织对各国制造业工资水平进行了专门统计,有利于数据的获取和分析.

 

(一)制造业雇员工资水平的国际比较

由表中可知,从制造业雇员月平均工资水平看,我国远远低于美国、法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以2003年为例,我国大约是美国的1/22,法国的1/16,日本的1/23,德国的1/23.较之发展中国家,我国大约是韩国的1/14,泰国的1/1.3,巴西的1/2.6.因此,从劳动力绝对水平来说,我国仍然具有明显的低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我国的工资水平已高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分别是印度的2.7倍,巴基斯坦的1.6倍,低成本优势已经受到一定挑战.

(二)劳动生产率的国际比较

在考虑劳动力成本时,不能只比较绝对值.在分析各国制造业工资水平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各国劳动生产率水平进行比较.因为劳动力不能单独发挥作用,需要与其它生产要素相结合,劳动力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到生产效率、资源耗费、产品质量等方面.限于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采用全员劳动生产率,虽然对数据的精确性有一定影响,但总体上不会影响分析结论的得出.同样由表中可知,劳动生产率位于较高水平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一般在6~8万美元之间.其次是韩国等新兴国家.巴西作为发展中国家,其劳动生产率水平比较突出.以2003年为例,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劳动生产率大约是美国的1/43,法国的1/38,日本的1/36,德国的1/35.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大约是巴西的1/3,巴基斯坦的1/2.2,印度尼西亚的1/2.4,泰国的1/2.2.通过国际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情况不容乐观,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也处于较低水平.我国的低劳动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力低优势的发挥.

二、多角度分析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

(一)短期劳动力绝对优势仍然存在

从国际比较不难发现,短期内,我国的劳动力优势仍然存在.据日本通商白皮书发表的数据显示,亚洲国家和地区平均劳动力成本在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为4%.而中国为3.5%.从亚洲整体水平看,中国劳动力依然处于较低的位置,劳动力优势非常明显.廉价的劳动力使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从而产品能以低廉的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优势.

(二)长期发展已面临挑战

从长期来看,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已受到冲击.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工资水平已经明显高于印度、巴基斯坦、越南、蒙古等周边发展中国家,部分制造业生产厂商已经开始从我国向这些国家转移生产线,这对我国是个不小的冲击.可以说,我国的廉价在相当程度上只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工资水平势必上升,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将进一步削弱.

(三)考虑劳动力相对,我国的优势根本不存在

劳动力相对是指每单位劳动力成本与其产出价值之比,也即表中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比值.以2003年为例,我国的劳动力相对约是美国的1.9倍,日本的1.5倍,巴基斯坦的3.5倍.可见,以劳动力相对作比较,则我国的劳动力优势根本不存在.

三、片面强调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弊端

(一)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下降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排名有所波动.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报告,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世界排名由1998年的24位下降到2000年的31位.其中不乏有指标变动的因素,也不排除有评价的主观因素影响,但是中国排名下降最主要是因为,当前世界技术和制度创新能力对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急剧增大,传统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导致中国国际竞争力减弱.这也表明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中,决定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已经从过去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廉价劳动力,转向创新能力、技术和管理优势.

 

(二)我国贸易利益流失,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我国对外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市场需求弹性小、缺乏竞争力、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低,大部分贸易利益被欧美发达国家获得.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的关系问题可以用台湾宏基集团董事长施振荣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微笑曲线”来形象地描述.如图所示,从研发设计到制造、销售和售后怎么写作,产品的各个业务工序按附加值多少排列形成一个“微笑曲线”.中国的加工贸易就位于这条曲线的中游部分,即生产制造环节,不仅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而且竞争激烈,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同行所替代.

由于中国和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加工贸易优势都在于廉价劳动力,在生产制造环节存在激烈的竞争,微笑曲线因此变得越来越陡峭.这就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比越来越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者由于技术的垄断可以掌握定价权,可以实现以较少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进行交换,使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国家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产量的扩大并没有带来实际收入的增加,中国经济必然陷入“贫困化增长”.

(三)贸易摩擦加剧

近几年国际上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据WFO报告,截至2006年底,中国已连续13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和被实施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遭遇反倾销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我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劳动力成本低廉,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强,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进口国的同类产品.近年来我国产品不断受到北美、欧盟等地区的反倾销指控,使我国在这些地区的出口严重受挫,进而影响到国内的生产.


(四)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过度强调劳动力比较优势必将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在这一陷阱中,企业不愿更新技术和提高工人技能,在资本和劳动力两者的选择上,常常是用多雇用劳动力来取代设备更新.即使是一些掌握新技术的外商,在中国设厂也宁愿多雇用廉价工人,少用昂贵的先进设备,这在客观上大大影响了我国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低工资、低教育水平、低技术、低劳动生产率,已成为制约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突出问题.

从数量和规模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但是数量上的贸易大国未必就是质量上的贸易强国,我国的贸易结构低级化、贸易方式初级化、参与世界经济活动单向化,迫切需要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四、对策与建议

由上文的分析可以得出,比较优势不等于竞争优势.不能过度强调比较优势.我国应注重对劳动力的培训,特别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在岗技术人员的培训,提升人力资本,从而变劳动力的数量优势为质量优势.同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国产业升级,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为主,进而向真正的高新技术商品出口转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最终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