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口与出口关系的经验实证:1979-2016

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12 浏览:21647

【摘 要】基于1979-2008年数据,利用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我国进口与出口之间的关系;长期出口和进口正相关,短期出口和进口负相关,不过后者影响力度小得多;虽二者短期波动不可避免,但能够收敛于长期均衡状态;进口变动导致出口变动,而不是相反方向;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 键 词 】进口;出口;协整;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

一、问题与文献简述

中国自1978年实现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积极借鉴“亚洲四小龙”的发展外向型的经验,大力推进对外贸易,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经济三十多年快速增长,中国GDP有1978年的3645.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07万亿元,占世界GDP比重由1.75%上升到7.14%,1979-2008平均增长速度9.8%.同时对外贸易高速增长,货物进出口总额有1978年的206.4(其中出口97.5、进口108.9)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56(其中出口1.43、进口1.13)万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0.79%上升到7.88%,1979-2008平均增长速度17.4%(其中出口18.1%、进口16.7%)亿美元,其中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9》,以下所有数据除非说明来源同上.正是因为如此,吸引众多学者研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特别是中国)的关系.

其实,对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认识在理论界并未取得一致的看法,充满着激烈的争论,主要有三种派别――促进论、阻碍论和折衷论,支持“促进论”的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的“剩余产品出路”(Vent for surplus)学说,大卫李嘉图(Did Ricardo,1817)的比较优势理论,俄林(B.Ohlin,1933)的要素禀赋理论,凯恩斯(1936)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罗伯特逊和诺克斯(Robertson,1938;Nurkse,1953)的“经济增长的发动机”(Engine for Growth)、克鲁格曼(Paul Krugman,1979)的产业内贸易理论,罗默(Romer,1988)等的“内生增长”理论;支持阻碍论的有劳尔普罗维什(Raul Prebisch,1959)的“中心~”论(Center-periphery Doctrine),巴格瓦蒂(Bhagwati,1987)的“贫困化增长”模型;持有折衷论的有克拉维斯(I.B Kris,1970)的贸易“侍女(Hand maiden)”论,认为贸易扩张只是增长的“侍女”,即增长的助推器,而不是“增长的发动机”.

有关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争论也有大量实证文献.国外文献有,Frankel和Romer(1999)研究结论是贸易导致经济增长而不是相反;Levine和Renelt(1992)、Frankel和Rose(2000)、Chouldhri和Hakura(2000)、Alcala和Ciccone(2001)、World Bank(2002)、Dollar和Kraay(2004)等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国内学者也进行类似的大量实证研究,许启发和蒋翠侠(2002)、王坤(2004)、李晶(2005)等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极强的相关关系,二者之间互为因果;陈焰(2007)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不是实际进出口总额的格兰杰原因,而实际进出口总额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原因等等.

不仅如此,对于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大国,其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发展更为迅速,二者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值得深入研究,不仅要进行大量的理论创新研究,更有必要从经验实证角度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国外研究有,Bahmani-Oskooee,M.(1994)利用协整理论对澳大利亚进出口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澳大利亚的进出口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Bahmani-Oskooee,M.和Hyun-Jae R(1997)通过VAR模型和协整理论对韩国进出口进行类似研究,发现韩国进出口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的趋势.Augustine C.Arize(2002)利用50个国家的季度数据对进出口长期关系进行研究,使用Johansen(1995)方法时有35个国家的协整关系明显;使用Stock与Watson(1988)方法时50个国家中除墨西哥之外所有国家均存在协整关系.国内不多几位学者对进出口关系进行研究,任永菊(2003)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理论,通过建立VAR模型分析了我国1980-2001年的进出口关系,结果发现二者存在协整关系,进口是出口的Granger原因,是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刘富华、李国平(2006)利用1951-2003的数据对我国进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其结论是二者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并有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本文利用1979-2008年数据根据E-G两步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进口与出口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但以往实证研究侧重计量理论模型分析,对其经济含义和计量的内在联系着墨不多,本文侧重计量经济应用,加强对其经济含义和计量的内在联系的解释,加强计量理论与现实经济的联系和对接;力求避免因改革开放前后数据统计口径的不一致性、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同等可能导致的模型结构存在突变,进而影响实证结果;目前实证研究之中,很少看到有对ADF检验模式进行说明的,这是ADF检验的关键一步,也是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的基础;关于最优滞后期也鲜有解释的,这往往是检验成败的关键点,本文在此进行一些尝试.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以EX表示我国出口贸易额,以IM表示进口贸易额,为剔除物价变动的影响,引入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样本取值1979-2008,1979-1984和1985-2008数据分别来自《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统计年鉴2009》,其原因是:(1)我国从1978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此前进出口受国家计划影响较大,进出口贸易较少,经济运行机制也不同,因此1978年以前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2)进出口额的统计口径变动.1978年以前外贸业务统计数,以后数据为海关进出口统计数.

为了消除变动因素对进口贸易额和出口贸易额的影响,利用居民消费指数对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总值进行平减求得它们实际值,以使数据更加具有可比性,平减以后的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用EX和IM.同时对变量取对数以消除数据中异方差.具体表示,LEX等于log(EX)等于log(100*EX/CPI),LIM等于log(IM)等于log(100*IM/CPI).本文检验和作图均采用Eviews5.1软件.两个数据单位是亿人民币.

图1表明1979-2008年我国进口贸易额和出口贸易额具有明显的大幅增长趋势,具有指数式上升趋势特征,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虽然增长幅度不同,但是增长趋势具有趋同性,二者可能存在某些重要关系.图2表明这两个变量对数值具有非常相似的变化趋势,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线性关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实证过程和分析

1.单位根检验――实证经验前提条件

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要求变量是同阶单整的,否则可能出现“谬误回归(Nonsense Regression)”.对变量进行平稳检验,一般通过单位根检验来完成.单位根检验一般采用Dickey和Fuller(1974)提出的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检验法,以确定判断变量的单整阶数.ADF检验有三种模式,模式的选择是ADF检验成败关键,可根据(对数形式)水平变量和一阶差分变量的趋势图选择适当的检验模式.图2表明对数数据具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和截距显著不为零,图3表明变量一阶差分数据无明显增长趋势,但截距显著不能为零,并根据AIC准则确定检验模型的最优滞后期,具体检验结果见表1.


2.检验形式

(C,T,L)中的C,T和L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包括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0表示检验方程不包括常数项或时间趋势,滞后阶数L根据AIC信息准则确定.

可见LEX和LIM在5%显著性水平上存在单位根,相应变量一阶差分序列在5%显著性水平上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的.因此LEX和LIM是一阶单整的,即LEX~I(1)和LIM~I(1),符合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前提.

3.协整检验――讨论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协整基本思想是:尽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序列为非平稳序列,但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却呈现稳定性,则这两个变量(或这些变量)之间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即协整关系,这种平稳的线性组合被称为协整方程.协整的经济学意义在于它揭示了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虽然在短期具有各自的变动规律,但在长期却存在着协调变化的趋势.

现在可进行协整检验,协整检验有两种常用方法――Engle-Granger两步协整检验法(简称E-G两步法)和Johansen协整检验法,Johansen协整检验法适用于多协整关系,EG检验法适用单一协整关系.本文对两个变量只可能有一个协整关系,同时EG检验法直观明了,容易理解和接受,故本文采用E-G两步法,具体检验如下:

第一步,用传统OLS法对LEX和LIM进行回归估计.回归结果如下,[]内是相应系数的t统计量:

LEX等于-0.4131+1.0530 LIM+ (1)

[-3.6261] [79.6257]

R2等于0.9954 修正R2等于0.9952 F等于6340.25

方程(1)是不是协整方程取决于是否平稳,即是否具有单位根.如果有单位根,是非平稳的,方程(1)为谬误回归,无经济意义,不值得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无单位根,是平稳的,方程(1)为协整方程,具有经济意义,值得进一步分析研究.下一步的关键是检验有无单位根.

第二步,对方程(1)的误差进行单位根检验.为确定方程(1)误差的ADF检验模式,作出方程(1)误差时间序列图,见图4.图4表明方程(1)误差是属于无明显增长趋势、截距为零的模型,ADF检验方法同上,具体结果也见表1.

表1表明,方程(1)的残差在显著性水平5%下,不存在单位根,该误差是平稳的,从而证实方程(1)是协整方程.即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也即存在一种真实的、长期的经济均衡关系.

根据协整方程(1),我国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存在正相关关系,进口对出口贸易的弹性系数为正的1.0530,即进口贸易额每增加1%,出口贸易额就大约增加1.05%.

4.误差修正模型――讨论变量短期均衡关系及短期失衡向长期均衡的调整

协整分析表明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仍然需要探讨变量之间短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失衡能否向长期均衡调整,如果能又如何调整,误差修正模型能够提供以上信息,因此需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模型).

根据Granger表述定理,一组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一定具有误差修正模型表达式的存在.以上已证明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变量之间也能够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估计向量误差纠正模型,其中把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变量从方程(2)中剔除,[]内是相应系数的t统计量.描述样本期内(1979-2008)的误差修正模型为:

D(LIM)等于0.2383-0.2025ecm+0.5592D(LIM(-1))-0.4446D(LEX(-1))

(2)

[3.20421] [1.87828] [1.98212] [-1.77592]

R2等于0.559052 修正R2等于0.490655 F等于2.538339

其中均衡误差ecm是协整回归方程(1)的随机误差项,即:

ecm等于LEX+0.4131-1.0530LIM

首先,回归结果表明,拟合优度比较好,F的统计量非常显著,模型可信.

其次,变量之间短期均衡关系.模型中所有作为解释变量差分项的系数反映变量短期变化对因变量的短期影响,模型(2)表示变量之间短期动态均衡关系.模型(2)表明:LIM与上一期LIM成正相关关系,上一期LIM每增加1%,当期IM增加0.56%;LIM与上一期LEX成负相关关系,上一期LEX每增加1%,当前LIM减少0.44%.

再次,短期失衡向长期均衡的纠正.模型(2)含义:误差修正系数为负数,符合反向修正机制;短期均衡对长期均衡趋势的偏离是收敛的,收敛机制是:当进口D(LIM)大于0时,起减少作用;当进口D(LIM)小于0时,起增加作用,经济的短期变动能够收敛于长期均衡状态,因此模型(1)是稳定的;短期失衡向长期均衡修正的幅度是:ecm系数为0.2025表明短期均衡偏离长期均衡时以每期20.25%幅度向长期均衡状态调整.

5.Granger因果检验――探讨变量之间因果关系


协整检验告诉我们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根据Granger表述定理,如果变量之间是协整的,则至少存在一个方向上的格兰杰原因;在非协整情况下,任何原因的推断将是无效的.以上已证明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变量之间至少存在一个方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由Granger(1969)提出后经Sims(1972)等发展和完善,现在已经成为研究统计因果关系的最重要的工具.这里因果关系是统计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与哲学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有本质的区别,需要注意区别.

进行Pairwise Granger Causality Test,从最大滞后期开始,根据SIC准则和信息最小原则选择最优滞后期,检验结果见表2.

表2表明,我国出口(LEX)不是我国进口(LIM)的Granger原因,但是进口(LIM)是出口(LEX)的Granger原因,即二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unidirectional causality),即进口变动导致出口变动,而不是相反方向.这是二者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因.这种统计意义上因果关系解释是:我国进口变动显著引起出口,且进口变动在先,出口变动在后;我国出口变动没有显著引起进口变动,或我国出口变动没有发生在进口变动前面.该结论任永菊(2003)研究结果一致,但是与刘富华、李国平(2006)等发现二者双向互为因果的结果不同,可能是由于他们使用的模型结构发生突变.

四、主要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对我国进口和出口关系的实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根据1979-2008年我国进口贸易额和出口贸易额的数据特征,通过ADF检验发现,这两个变量是非平稳变量,是一阶单整的,不能进行传统的OSL回归分析,需要进行协整检验以明确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2.协整检验发现,我国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也即存在一种真实的、长期的经济均衡关系,且成正相关关系,进口每增加1%,出口就大约增加1.05%.因此,我国应该坚定不移推行开放战略,继续积极发展对外国际贸易,大力推进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参与各种类型的地区贸易自由组织,为我国进出口贸易创造良好稳定的环境.同时,不断更新贸易观念,在积极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出口质量的同时,也不断增加进口数量、提高进口效益,并保持二者的大致均衡发展,通过我国经济的外部均衡为国内经济均衡、协同、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误差修正模型表明,变量之间短期动态均衡关系是:LIM与上一期LEX成负相关关系,上一期LEX每增加1%,当前LIM减少0.44%.这表明出口短期波动对进口产生不利影响,这个结论是符合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的事实.我国出口商品中长期以来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产品竞争力不强,且容易与其它发展中国家产生贸易摩擦,面对越来越多的贸易制裁,政府被迫、被逼采取相应贸易保护政策时,必然影响我国进口.因此必须增加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减少出口对进口的不利影响.

同时误差修正模型表明,我国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之间的短期失衡能够向长期均衡调整或经济能够自动纠正短期失衡,经济具有自动的稳定性,当短期均衡偏离长期均衡时,经济以每期20.25%速度向长期均衡状态调整.因此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之间的失衡主要表现为出口对进口的冲击,由于存在这种经济自我调整的机制,在制定有对外贸易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同时,对面临的复杂国际经济形势,制定的政策有适当的前瞻性、出台退出的及时性,和政策的力度和幅度.

4.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即进口变动导致出口变动,而不是相反方向.这是二者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因.这进一步表明我国进口增长能够促进出口增长.这表明,总体而言,我国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及稀缺资源,明显提高了我国各种商品的生产能力,同时,我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劳动素质不断提高,进一步增强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使得出口能力进一步增强;具体对外贸易方式而言,我国贸易方式依然以“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为主,只有大进才可能大出.因此,为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方面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多种方式积极扩大进口,千方百计增加出口,做大做强对外贸易,另一方面积极优化调整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全面提升对外贸易质量和水平,全力提高对外贸易的效益和效率.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