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录文:建言“中国式医改”

更新时间:2023-12-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775 浏览:20856

“基本药物”概念由世卫组织于1977年提出,指“那些满足大部分群众的卫生保健需要,在任何时候均有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剂型,其是个人和社区能够承受得起的药品.”

2009年4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新医改起步.五项重点工作中,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引起广泛关注.

“基本药物”概念由世卫组织于1977年提出,指“那些满足大部分群众的卫生保健需要,在任何时候均有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剂型,其是个人和社区能够承受得起的药品.”

我国从上世纪80年始加入基本药物行动计划,但最深入也只停留在了基本药物目录遴选阶段.直到这次新医改政策出台,我国正式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基本药物”才从虚的“概念”逐步走向实的“公共政策”.

该制度总体设计思路的主要参与者、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史录文教授长期从事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与改革策略研究,多次为我国医改之路出谋划策,他深深明白,基本药物制度不能仅限于基本药物目录遴选.“我们的课题团队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了对基本药物的研究,涉及基本药物的理念、目标、配套制度等.”正是他们的努力,推动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尽早建立实施.

史录文介绍,该制度囊括了基本药物的遴选、药品财政、供应系统、药品监管、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和检测评估等一系列环节,是国家层面综合性的管理制度,要求目录遴选与相关制度同步设计、同步推行,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其总体目标是保证全国范围内基本药物的可及性、质量安全性和合理使用,让人民群众切实受益.

截至2011年7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实现了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群众基层就医负担切实减轻,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

但制度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制度针对基层设计,基本药物目录也针对基层,但实施过程中发现基层基本药物偏少,因此出现了‘同病不同药’等现象.”这就造成了病人回流到大医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本药物制度的进一步实施.

史录文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推动基本药物制度成为国家药物政策的核心环节,不再只针对基层,而是覆盖全国各个层次;不再挂靠在医疗保险制度上,而是建立独立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全国一盘棋,不仅保证国家在有限财力下提供最优质的公共怎么写作,而且促进医疗机构上下联动,节省药物资源,更保证了公平、平等,使全国人民享受到的基本药物优惠不因地区经济水平而有所不同,不因保险体系不同而有差异,真正成为一项公共产品.”

史录文分析,该制度的三个总体目标中,即使基本药物可及性和质量安全性基本得到保证,但基于我国医生、药师和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及公众基本用药知识匮乏的现状,实现合理用药目标也将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如不能尽快培养出合理用药的临床药学人才,势必会成为下一步医改的最大障碍之一.


据《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要求,到2020年我国药师规模应达到85万.而现阶段我国全部医疗机构的所有药学技术人员也仅35万,缺口很大.我国必须尽快打造一支数量规模适宜、素质能力优良、结构分布合理的医药卫生人才队伍,以保证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史录文利用学校临床教学资源,建立了临床药学教学基地,积极引导建立新的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从满足仿制药背景下的工业生产所需朝着直接面对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怎么写作的需求方向转轨,加快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步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否认,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存在.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长期的努力,这块“坚冰”终会融化,“中国式医改”必将取得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