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担保“奶酪”,外资如何尝试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380 浏览:155458

外资布局中国担保业

金融危机以来,国内中小企业步入困境,让怎么写作于中小企业的担保行业也随之遭遇寒流.中小企业逾期还本付息数量不断增多,拖欠担保手续费,甚至有企业主选择逃离和破产清算,这使得以替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为主要利润模式的担保业风险不断增大.

然而,担保业依然不失为一个充满前景与活力的新生行业.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国内担保业这一轮危机却成为外资巨头顺势而入、中国担保行业的契机.

2008年8月8日,有媒体报道称,广州一大型担保集团正在积极引入外方股东,预计初始投资规模在6000万美元,约占该担保集团40%左右的股权比例.

目前,有外资入股的担保公司只有中科智一家,其在2003年12月获商务部批复成为中外合资担保公司,并先后获得亚洲开发银行、花旗集团花旗亚洲企业投资公司及美国凯雷投资的资金注入.

2006年3月22日,全球最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之一的凯雷与中科智联合在广州宣布,凯雷已投资2500万美元购入中科智新股.

据称,这是中科智对外宣布引进的第五家外资股东.早在2001年,当时的深圳中科智担保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智前身)就引入一家叫“美洲投资银行”外资股东,投资300万美元获取9.55%股权,中科智也因此成为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本为20862万元.2002年,香港兰德出资500万美元,获得中科智15.9%的股份.2004年10月,亚洲开发银行向中科智注资1000万美元,这是亚行对中国民营企业的第一笔投资.2005年底,花旗银行斥资2500万美元入股中科智.除了分享中国担保业的成长,花旗银行或者还可以从未来中科智的上市中获取不小的收益.

据悉,花旗银行入股之后,中科智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的脚步仍在继续.中科智从发展之初就制定了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从美洲银行到亚行,再到花旗银行,中科智对合作伙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外资缘何青睐担保业

分析人士指出,外资进入的目的是想通过本土担保公司这一平台,开拓比担保主业利润大得多的风投业务,获取高额的回报.

事实上,外资对担保业的“用功”,准金融概念是它的重要动力源泉.因为外国投资银行作为金融资本,它对金融领域的商机和风险了如指掌.中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尚未完全开放,而担保业实际上就是准金融业务.外资以其作为一个中间“跳板”,进行一些试探性的投资,摸摸风向,试试水深,待条件成熟的时候,转变成为独立的外资银行将更加顺利.

再就是信用概念.因为中国是个缺乏信用管理体系的国家,外资进入中国市场除了市场准入的障碍外,还有信用不透明的困惑.而把担保作为桥梁,与担保筛选的客户合作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金融资产证券化也是外资涉足担保目标的所在.在今天的美国,70%以上的金融资产都是证券化的资产,中国目前金融资产还只是一个研究课题.在金融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担保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外资熟悉担保的做法,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前景看得比较透,他们很想在中国抢先吃下这杯“美羹”.


外资进入将面临挑战

佛山市禅城经贸局相关人士表示,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指定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上,金融担保既不属于“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也不属于“禁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从而造成有关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只好把外资担保当成“可以投资的产业”,这就造成了审批过程的“繁琐”.

分析人士指出,外资进入担保业除了存在“政策真空”之外,金融监管部门对外汇管制也是一个麻烦事.目前国家外汇管理部门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本金、投资资金等需开立专项账户保留,而专项账户里的资金不能结算成人民币,只能用美金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让外资企业把7000万美金放在银行,自然不会干.

据称,近几年国内住房、汽车的需求迅速扩张,以前银行的房屋贷款是由开发商提供担保的,汽车贷款是由汽车经销商提供担保的.但这样的担保方式导致的结果是,房屋开发商和汽车的经销商为了增加自己的客户,对购房者和购车者的信用评估把关不严.他们不想失去任何一个客户.这无形中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据了解,现在银行的车贷坏账率为30%.基于此,银行非常乐于和担保公司进行合作,希望通过担保公司分担银行的部分风险.

但是,由于目前涉及信用担保行业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都很模糊,加之担保机构自身的管理、信用问题,担保行业发展比较“惨淡”.

据了解,目前对担保公司的监管职能由国家发改委融资担保处执行.有不少省市建立了信用担保行业协会,但并没有一个全国性的行业自律组织.一家担保公司的项目经理则认为,我国法制建设比较滞后,目前的担保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对担保公司的监管还比较薄弱.

此外,各地分散注册的担保企业没有统一的业务操作标准,比如法律合同的格式、审查担保申请人信用的程序,担保费用的核算.提供信用担保的担保企业自身面临建立信用的问题,如果行业规范迟迟不到位,将影响担保业的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