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育之刍议

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677 浏览:81144

【摘 要 】双语,即汉语和英语的统称.汉语学习无绩而终,语文教学令人堪忧.写作能力普遍下降.英语教育低龄化.

【关 键 词 】国语教育;令人堪忧;观念绝对化;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双语,即汉语和英语的统称.

先说我们的汉语吧,也就是我们的母语,时下已经冷到了冰点.让我们睁开眼睛看看:

一、汉语学习无绩而终

从小学到中学阶段,是我们的基础教育阶段,每天都有语文课.然而到了大学,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其他科系都不开设汉语课了.老实说,这种中止性的学习体制,等于把我们已经取得的汉语成绩,付之东流了.我们悠悠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就像流入沙漠中的清泉,一下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特别是大学时代,对学生进行母语的灌输和训导,不仅能对华夏的文明有更深的解读,而且还能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之情的熏陶,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正因为如此,难怪我们的大学生写不好一封合格的家书,甚至于连一篇通顺的论文都写不了;正因为如此,我国有很多留学生,一旦学有所成,就忘祖背恩,改籍换册,永不归来.这些与我们国语教育有没有关系?这是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而我们看看外国人呢,他们对自己国家母语的学习一直坚持到大学二年级,之后才开始选择其他的专业进修,这不能不说明——他们的指导思想、教育体制、学科设置的科学性了.

二、语文教学令人堪忧

自语文教学改革以来,无论大纲、教材,还是考卷,都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令语文同仁目不暇接,乃至感到莫衷一是,无所适从,摸不到北,甚至于产生了一种“越教越糊涂”的感叹,不知道路在何方,这是一忧.从考试效果来说,数理化得满分的学生多的是,而语文这个学科,除了小学一二年级外,可以说往后的任何一次考试都找不到一个学生得满分的,即使能考上清华北大,也概莫能外,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的悲哀,这是第二忧.再从语文教师的课堂效果来看,特别是高年级(包括大学中文专业),能够像理科那样,教师能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教得如痴如醉或者说学生喜欢听语文老师教授的,恐怕不算普遍吧?学生总觉得语文学不学、听不听都差不多,反正考个及格是不成问题的,就连学校外面搞家教或补课的机构也没有语文这个学科.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学生基本上把语文老师当成摆设、“夜壶”了,上课不如看点其他课外读物,或者干脆昏昏欲睡等如此的教与学,难道还不令人担忧吗?


三、写作能力普遍下降

我们且不言当今出现了几个像李白、鲁迅、巴金这样伟大的文学家,单就学生而言,一篇作文,能达到卷面整洁、字迹清楚、文句通顺、标点正确、少有错别字的基本要求,不知能有几个学生过关——这可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啊!就说高考,在作文方面得满分的考生也是不多见的.加之,当今世界科技发达、经济富裕,许多学生把过多的时间花在网络或者上,不愿意动笔练练,写写日记、写写书信之类.学生是如此,连大学教授也不例外.前不久,安徽某大学一个待岗人员为12名教授编著论文的事实被媒体曝了光.这说明什么?专家学者没有写作能力,或懒于写作,就只好请“写作教程”代劳.长此下去,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也将丧失殆尽.

与此相反,我们对英语学习又是怎样的“疯狂”呢?

(一)英语观念绝对化

由于地球变小,国界拉近了;由于我们与世界接轨了,与外国人往来频繁了;也由于我们认识到国与国之间的发展差距了.于是乎,我们就喊出了“中国必须向外国学习,特别要先学习英语,不然就有可能当“亡国奴”了.事实上,向外国学习是必需的,学习英语也是必要的,但叫人人学习,就有点邯郸学步、舍本逐末或者说“崇洋媚外”的味道了,犹如大跃进时期叫全国人民都写“诗”一样.诚然,我们与洋人打交道的机会多了,但也是要分层次、分领域、分地区、分人群.我想,作为生活在国内的中国人,即使洋人再多,也不可能有与我们中国人交往那样多.老实说,在国内,天天都在你周边转悠的外国人到底有几个(驻华使馆除外,外交部长除外)?我觉得,对外语的认识,外国人倒是很清醒,比如法国把“法语是法国的语言”写入了宪法,俄国的宪法规定“禁止在俄语里滥用英语单词”,这都是为了纯洁母语,不使母语异化,用法定形式把它强制下来.

(二)英语教育低龄化

据悉,在国外的中学教育体制里,没有开设过中文这个学科的课程.即使目前掀起 “中文”热,也不过是像服装的流行色一样而已,他们的热度绝没有像我们学习英语这般炽热烫手.在我们的教育中,不仅大学、中学开设有英语课程(有时是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比如50年代我们与苏联老大哥友好,学校多开俄语课),连小学和幼儿园也开了所谓的“双语学校”.不仅普通学校开设外语,还有专门的系统学习这种语言的学校(比如重庆市就有属于中学教育的重庆外语学校,并非大学性质的外语学院).低龄化开设英语课,不仅浪费了国家的资源,更重要的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弱化了母语的学习,影响了整个民族的教育质量.我想,英语课的开设,最好放在义务教育之后,这是比较符合国情的.

(三)英语考试普遍化

英语考试,从中学开始到博士结束,没有哪次能短缺,而且难度越来越高,分四级、六级、八级等.也罢,反正学生的专职是学习,完全有时间有能力应付过来.然而当学生结束了学习生涯,参加工作之后,英语这个“幽灵”并没有飞散.要想评定职称,不管你年龄多大,不管你能否与英语搭上界,不管你是否搞科研,不管你是中级还是高级,统统一刀切,必须考过英语,方才有资格参评职称.这种强制性晋级政策,不知让多少人窝工耗财,不知让多少人留下遗憾,不知让多少人当过“写作教程”等

(责任编辑: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