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的力量

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842 浏览:152632

2007年7月17日,黔东南自治州举办了盛大的“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艺术节”活动,其中,“原生态的力量”论坛作为艺术节中一个重要项目,因著名学者余秋雨的到来显得熠熠生辉.

从余秋雨一行抵达黎平机场那一刻开始,至7月23日离开凯里止,整个行程中余秋雨始终保持着兴奋和惊叹状态.据他的助手说,这样的情况很少见.此行应该算是余秋雨的“文化乐旅”.

原生态“文化乐旅”

7月17日下午,余秋雨到达锦屏.在隆重的“花脸龙”迎宾仪式中,余秋雨走进了此行的第一站――隆里古城.隆里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为明代重要军事城堡,是我国南方高原保存最好的古城之一.

“面对隆里古城,我有了研究的兴趣和冲动.”余秋雨说,“隆里古城为‘世界文化孤岛现象’提供了第四种模式的范本.”

城墙内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汉文化,墙外有苗侗原生态文化包围,两种文明在600多年的岁月里从对峙逐渐走向愉悦、交融.这里的徽派建筑因受了侗族彩绘的影响而呈现出艳丽的色彩,这里的“花脸龙”则将中原的傩和当地的傩进行完美组合.

所以余秋雨说:作为独特的汉文化孤岛,隆里古城是其他地方无法复制的.

次日,黎平肇兴侗寨.余秋雨在有如天籁的侗族大歌中感悟:对于原生态,最重要的应该是以什么方式来组成社会、用什么方法来消解自己的精神,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更密切,这三点组合在一起才构成完整意义上的原生态,而肇兴侗寨无异于给社会提供了一个标本.

在这个村寨里,苗侗歌曲是一个完整的传代系统,很多纷争都在歌声里消融,人们对自然非常平和谦恭,侗族语言文化里从来没有“锁”的概念,这样的现象实质是公民社会的表现.

余秋雨认为肇兴是一个非常独立的生态,人们在这里是“诗意的居住”.这里唱侗歌,有“饭养身,歌养心”之说,许多纠纷和做人的道理都用歌声来解决.这说明了艺术的最高境界,这本是艺术家的一种期盼,其实肇兴早已体现出来.

7月19日,余秋雨走进“中国最后一个写作教程部落”――从江岜沙.

在岜沙,树象征一个人的全部生命.小孩出生时就会种下一棵树,这棵树将陪伴他的一生,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在生命结束之后,他们将与这棵树同眠,而后子孙后代又种上新的树.

“这样的葬礼有着宏观的诗意,比现在我们知道的各种生命开始和结束方式更精彩.我想以后中外的游客将会以非常仰望的态度面对这种生命价值,他们没有出现哲学家,他们这种生存方式就是哲学.”余秋雨感慨万千.

在“萨玛的故乡”――榕江三宝侗寨,余秋雨祭拜了萨玛祠和参观了古榕群,余秋雨对萨玛这位侗族具有创世意义的祖先十分尊重,他庄重地为萨玛祠点了香,烧了纸.他认为侗族人与萨玛心灵的对话,能够带来精神的释放,从而达到一种心理的平衡,而这种平衡正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在雷山西江千户苗寨,当余秋雨看到在海拔1850米的雷公坪遗留下来的一块碑石原物――碑上依稀存留酷似汉字却无人能解的神秘文字.他说:“在雷公坪发现的神秘文字,也许永远也找不到答案,永远找不到答案也不用难过.因为这给了我们很多猜测和想象的可能.”

余秋雨参观了镇远的古民居、古巷道等历史建筑群,随后泛舟(氵舞)阳河,靠岸后前往青龙洞古建筑群参观.他认为镇远旅游最高的价值是“水城”的价值,类似于威尼斯式的美丽水城.余秋雨希望镇远能够保护现在的好山、好水、好建筑以及百姓欢乐的日子,他认为这些是最吸引游人的东西.

在结束考察前,余秋雨提出了黔东南的原生态文化为现代生存哲学给出了极其宝贵的四大启示:

以敬畏来崇拜自然.岜沙人用树葬的来显示在自然面前的态度;还有黔东南的建筑都和整个山河连在一起,色彩这么低调,保持着对大自然的谦恭.

以美丽来回答苦难.这是肇兴侗寨、西江苗寨给人的强烈感觉.

以微笑来面对陌生.隆里的第四种文化孤岛模式、镇远的“诸神的狂欢”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以平静来选择传统.很多民族在选择传统时会有很多争论、麻烦,但在这里,选择传统时很和谐、平静.侗寨的“寨老文化”、村寨式的公民社会、苗寨的鼓藏头、侗寨的萨玛文化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文化大家”和“大家的文化”

参加本次“原生态的力量”论坛的专家除了余秋雨之外,还有段宝林、刘铁梁、邓敏文、苑利、刘亚虎、杨绍榈等国内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他们对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价值、特点、抢救、保护、传承、开发、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本次活动对黔东南原生态文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建设和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合理开发提供了理论借鉴和依据,同时百余家媒体全面跟踪报道,全面展示了黔东南的原生态文化魅力,这对黔东南乃至全省的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和开发都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但原生态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系统,它是千百年来人们的世代传承、融汇和选择建立起来的.特殊的民族精神和地域土壤赋予了原生态文化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文化大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原生态文化进行概括和总结,但他本身并不能改变原生态文化的特质和精神.文化大家的论坛是有时间期限的,而原生态文化是需要永恒的传承和延续的.

正如余秋雨所说“文化的最高形态是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真正的文化不是用来膜拜和瞻仰的,原生态也不是陈列架上的标本,原生态文化的真正回归是对其的尊重、认同和体验.所以我们对原生态文化的态度也不应仅停留于专家影响和指导层面,而是要强化原生态文化的根本意识,让原生态文化回归到他存在和发展的土壤.

“在宣传上,我们不要陷入某一个点上,不要把大文化说小了.比如:不需要说什么名人来过这里,什么电视剧电影在这里拍摄的,这就本末倒置了.因为是这里本身的价值才吸引他们来的.”余秋雨说.

传承和开发

原生态文化的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本次论坛的对话嘉宾之一,全国著名的城市品牌形象专家喻帆说:“原生态不是固守着贫困等待人们去参观,原生态是一种财富,它在经济社会也必然要转化出它的经济价值.”

由于历史及地域等原因,黔东南州长期以来处于相对落后和封闭的状态,原生民族人文生态系统也正赖以得到比较完整地保存.所以我们有幸避开了粗放型、接近野蛮的开发时代,我们有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因此面对原生态文化的开发,我们大可不必恐慌.

“旅游业的开发对原生态肯定会有点破坏,但加强管理就好了.原生态不是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为什么讲的不是原生,而是原生态,核心就是状态.不能按照考古学的要求来要求原生态,只要他们和自然的关系基本在延续,他们的生活方式在基本延续,他们的思维方式基本在延续,这些保存下来就基本上是原生态了,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不要用过多的严格的学术要求,去要求我们好不容易打造起来的原生态.”余秋雨说.

近一二十年来,由于市场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加上生活的挤压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同化”等原因,黔东南州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已遭受或正在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原生态民族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明的碰撞、对接中,未能进行价值转换与提升,以致丧失了生存的空间.

“如果我们不发展旅游,不获得自我认定的过程,不获得发展所需要的经费,原生态资源可能很快就没了.好多学者是单向思维,他以为保存在那里,到处都是博物馆.其实,如果不开发,灭亡得更快,只有让目光聚集,让很多人关注,原生态才能保存好.”余秋雨对黔东南采取的“100”保护工作表示肯定,譬如要保护好100个村寨,100个民间艺术家,100种民间工艺,100个建筑工艺等

原生态,

助推贵州后发优势的力量

目前,原生态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文化和经济热点.电视台在歌手大赛、舞蹈大赛中加入了原生态类别,全国各省市也在纷纷挖掘“原生态”元素.

“欠发达、欠开发”是贵州省的基本省情,是贵州发展无法回避的起跳点.但贵州经济社会的“欠发达”状态是同丰富资源的“欠开发”状态密切关联的.历史形成的相对封闭,固然导致了贵州与其他区域经济文化交往的低频度和低效度,但却留下了优势的原生态文化资源.

越来越多的贵州人正意识到,在“文化兴省”的战略引导下,找到贵州这个“两欠”省份的文化自尊和自信,原生态文化就是贵州最好的生产力之一,必须在不改变其精神内涵和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寻求原生态文化与外界对话的语言,让更多人了解、接受和认同,为原生态提供良好的生存土壤和发展空间,充分展现贵州的后发优势.

“多彩贵州”系列活动和“多彩贵州风”大型歌舞诗取得的成功,促进了贵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增长,塑造了贵州的新形象,改变外界对贵州的片面认识,为原生态的力量对贵州发展的推动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贵州对发达地区的总体追赶尚需时日,但在某些领域率先改变落后状况是完全有可能的,也是必需的;原生态是贵州的优势资源,原生态将是助推贵州后发优势的力量,原生态的力量,也是贵州“两欠”难题的重要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