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会员锻炼行为调查

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753 浏览:70960

0 前言

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体育总局在1999年提出的,其基本的思路是: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的社会体育资源,建立一种新型的具有社会主义公益性特征、旨在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的体育组织形式,并明确提出创建俱乐部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青少年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使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增强体质,并向青少年传授体育运动技能,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俱乐部从前期组建至今已经运行了10多年,在推动我国青少年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及其运动技能方面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青少年的学习负担一直以来都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故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对俱乐部会员的锻炼状况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行为进行一次调查,为下一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1.研究对象

选取四川省成都市、南充市和绵阳市三个城市的9所高中中参加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会员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各个项目俱乐部的人数、俱乐部会员的周锻炼次数以及在课外活动的行为状况.共发放问卷1200份,其中高一432份、高二573份、高三105份,全部回收,其中有效问卷1173份.

2.2 访谈法

对俱乐部的会员、教师和会员所在班的班主任进行交谈,了解被调查者的锻炼状况.

2.3 数据分析法

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

3.结果

3.1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会员人数的状况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三个城市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男会员选择前三名的俱乐部依次为篮球、足球和乒乓球,而女会员选择的前三名的俱乐部依次为羽毛球、乒乓球和健美操.这个研究结果与以往的一些研究大致相同[1],说明球类项目容易受到青少年的青睐,易于开展.

表1 青少年参与各个俱乐部人数表

3.2 青少年俱乐部会员锻炼频率状况

表2 周锻炼次数情况表

表2是俱乐部男女会员每周锻炼次数的状况表,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高中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男、女会员每周锻炼5次以上的比例都不到10%,每周锻炼3-5次的比例,男会员(28%)要明显高于女会员(17%),而每周少于三次锻炼的男女会员都到了60%以上,说明俱乐部大多数的会员都为养成“每天锻炼1小时”的习惯,但从整体来看男会员要好于女会员.

3.3 青少年俱乐部会员课外体育活动行为调查

表3 课外体育活动行为调查表

表3是对三个城市中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在课外体育活动的行为调查,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大多数都被其他课教师占有了,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在教室里面上自习和玩手机或网络游戏的也有较大的比例,而真正的在课外体育活动去参加俱乐部锻炼的男会员只有18%,女会员6%,说明在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青少年俱乐部的会员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较少,主要是被其他老师占有和没有良好的锻炼习惯所造成的.

4.讨论

从上面的研究数据来看,多数的男会员选择的是足球、篮球同场对抗性激烈和体能要求较高的集体球类项目;而女会员选择的是羽毛球和乒乓球,对技能要求较高和趣味性较多的隔网对抗性项目,从整体来看,大多数会员的都倾向于趣味性较高的球类项目.但我们从会员每周锻炼的频率调查中发现,男、女会员有大半的周锻炼次数没有达到3次,说明体育俱乐部的会员并未形成良好的锻炼的习惯.这有可能是学校正常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都被“其他课的老师所占有”或“在教室上自习”而导致的,笔者分析这主要是因为:(1)教师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大多数的研究[2]中都显示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认识方面都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认为体育锻炼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事,体育锻炼可以放在考完大学以后再做.(2)学习的压力.我国现在还是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在学习和体育锻炼之间往往都会倾向于学习.(3)学校的监管不到位,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故在对这种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被其他教师占有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5.结论

从以上内容分析,成都市、南充市和绵阳市三个城市中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会员大多数都未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其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大多数都被其他课老师占有或自己在教室上自习为主.

6.建议

6.1 加强宣传和指导

教育部门应该加强身体锻炼的宣传,通过邀请专家到学校去为教师和学生讲授体育的知识和指导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和教师了解体育活动的益处(特别是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面的)和加强专业指导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6.2 教育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

教育部门应督促学校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监管,使参加了学校青少年俱乐部的会员,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能够真正参加其俱乐部的活动.

【参考文献】

[1]娄旭.安徽省沿江城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行现状调查研究[J].铜铃学院学报,2012,2:97-99.

[2]平杰.从稳定性特征看上海市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程度[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6):112-120.

[责任编辑:陈双芹]

※基金项目:川北医学院科研发展计划青年项目(CBY11-B-QN07)


作者简介:李昊(1980―),男,四川南充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运动与健康.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