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策略的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537 浏览:82187

摘 要 :会计电算化是在传统的会计专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顺应社会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会计专业.加强对中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研究,对提高我国会计电算化水平,促进企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策略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 键 词 :中职院校 会计电算化 人才培养 课程设置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逐渐在我国中职院校中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制定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培养适应生产经营与怎么写作第一线需求的应用型会计电算化人才.同时,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手工会计正面向电算化会计发展,现代化的会计人才不仅要在会计专业上具备基本的理论和方法,而且还要具备掌握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并运用到企业管理中的能力.因此,高素质、高能力、高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受到了社会和企业越来越多的青睐,中职院校培养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成为当前中职院校教育的当务之急.因此,加强对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战略的研究,对我国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当前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尽管我国中职院校在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不少改进和提高,但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应用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一)电算化软件操作和应用训练不足,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计算机软件操作和应用是会计电算化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而言,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软件是学好该专业的重要前提.然而,就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情况来看,大多数学员均只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只能通过一种会计软件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训,且这种培养往往都是在一个学期就完成,计算机操作软件应用少,应用能力薄弱,且学生进行计算机软件培养的时间短,实践效果不佳,导致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存在一些漏洞.

(二)学校对企业和会计核算的环境认识不够,导致学校教育与社会和企业发展实际有出入

目前,我国很多中职院校在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时,由于对企业和社会会计核环境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在教学中对学生教育方式和教授方法的处理运用不当,由此可见,学校在课堂教学设置中并没有解决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学校教学与社会发展实际相脱离,如何解决学校教学与实际工作接轨的问题,成为当前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一大瓶颈.

(三)学校会计专业中的税务课程成为制约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一大缺口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其重点都放在核算成本、利润以及资产负债等内容上.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我国有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纳税十分敏感,而会计核算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要进行税务事项,如何合理的避税,并对账务进行合理处理,是当前考研会计人才的重要职业能力,而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往往就是学校在进行专业教学时所欠缺的.

三、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对策和建议

针对前文中对我国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培养学生技能和能力并举,切实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新时期,社会和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会计专业技能上,还要求会计人才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内涵以及判断力等内容.很多学校在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尽快的掌握并熟悉会计工作,往往过分的重视会计技能的操作,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账务处理,这种教学方式只关注了学生在会计信息方面的生成过程,难以深刻挖掘学生深刻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会计是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职业,学校在进行会计专业教学时,应该注重学生技能和能力同时培养,既要在教学中注重基础的理论学习,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获取和应用基本会计知识和核算方法的能力,积极应变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

(二)积极完善学生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一方面,学校要完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严格按照财务部门的实际岗位需求进行设计,采用现代化的企业会计数据进行培训,增加学生在学习中身临其境的感受.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模式.另一方面,加大学校与企业合作参与会计领域研究的课程建设,聘请企业财务人员积极进入学校进行业务培训,逐渐与企业建立互信互惠的良性合作关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三)加强学校师资力量建设,完善会计专业课程设计

学校师资力量是教学水平提高的保证,完善的专业课程设计是丰富学生实力和内涵的重要支撑.根据现行会计专业的需求,学校应改革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努力通过校企合作,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积极建立高水平、高业务能力、高创新能力的“双师”教学团队,培养强有力的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构建优秀的专业教师讲授,“双师”实践课程承担的教学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