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众妙艺蕴神

更新时间:2023-1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639 浏览:92017

前不久,得知著名书法家金意庵关门弟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市书法家副主席刘成先生在随吉林市文化交流团到台湾进行交流访问的时候,展示了他所书写的《松花江放船歌》,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笔者带着好奇,对刘先生就中国书法艺术如何在继承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的问题进行了一番访谈.其中,确有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见地.

众所周知,隶书脱于秦篆,从汉始出现正书八分,中唐以后,正书恢复本名,而隶书从此全无.可见正书八分及后来的楷书乃从隶书中脱胎而生,金意庵先生隶书独具功力,遒劲中蕴,柔而不媚,仪态万方,而隶书一向方正有余而圆润不足,因此,金老的风格为历代书法家所欠缺.所以他也在寻找突破,另辟蹊径.


书法初始本来和文字一样,只是一种人类表意达言进行交流的工具,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书法成为上层社会、统治阶层的官书,至秦“书同文”后,其社会地位更加重要.乃至于达到仕途之道,文人皆书的地步,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书法的发展有了助力.

隶变在秦代基本完成,隶书的成熟期也就不会晚至西汉末年或东汉晚期.现已有许多学者明确提出:隶书确立在西汉初年已经开始(参见牛克诚《简册体制与隶书的形成》一文,载《中日法史论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4年出版).其实,不仅是隶书的确立,隶书的成熟也在西汉初年就完成了.这里所说的隶书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今隶,或者叫八分隶书.一般说来,所谓八分隶书的显著特点乃是构形扁方,笔画已具有规律性的波势和挑法,左波右磔对比强烈,字形内敛而外张,构形部件稳定一致.而后又有许多新的发展.

对于金老的书法艺术社会早有定评:原中国书协名誉主席启功先生在“金意庵诗书画印展”的前言中曾写道:“金意庵先生夙眈书画,兼长铁笔,数十年来,无一日不亲翰墨,其书宗法二王,参以宋之遗意,于今论书派之安雅者于意庵一无间言,诚由学养深醇,诗文杰出,通于书画金石遂不能染俗格.”

刘成的风格在师承传统基础之上,进行了巧妙的创新,为隶书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说到他的书法被别人推崇时,他说金老历来教育他要谦卑儒雅,不能心高气傲.

他认为,金老在艺术界的威望如此之高,正是由于他注重学养和修为,胸有经纶,心怀大千,能够将对诗书画印学习、钻研中所领悟到的许多东西,融入到他的书法艺术创作之中.他的书法作品,常常含有一种道气,一种儒雅的书卷气、金石气,没有霸气、浮躁之气或狂怪之气.这才是其书法艺术受到人们青睐的根本所在.

他告诉笔者,作为金老的关门弟子,老师总是教导他,“圣人尚且多师,我们做学问,第一要义是做人,要以道德为师,仁义为友.悟道修德,凝神炼气,胸有丘壑,心包万物,眼观天下,笔底波澜.先凝心中之神,后聚胸内之气,再运手中之笔,日渐达到圆融无碍之化境,此时运笔犹如神助,自可令书艺大增,取得以书传神,‘形美悦目’、‘神美感心’以艺蕴道之佳境.”

他所修得的人生真谛和艺术箴言是:大德之人方能得天道为凭;蕴道之书方可以集成众妙.他说这不仅是古代先贤的教诲,也是他在力行修德和践行书道的方向和目标.

人有五境:惟我、小我、中我、大我、无我之境;书有五品:俗品、艺品、上品、妙品、神品;书法中又有五气:文气、霸气、儒气、禅气、道气.只有不断提升自我的修为和境界,才能使艺术品位得到提升.他觉得,只要后学们能齐心协力,不断精修深悟,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书法艺术定会有无限广阔的前途.

刘成个人简介

刘成,男,汉族,字师庵,号惜闲斋主人,1956年3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师承著名书法家金意庵先生.现任吉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秘书长、吉林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驻会秘书长、中国北方书画社教授、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北京燕山碑林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高级政工师.

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省部级展览,传略和作品入编《中国现代书法界名人辞典》.2004年10月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文联举办的产业书法大赛中获得优秀奖;其行书作品荣获第四届“庐山杯”暨首届“信华杯”中国书画作品大赛金奖.2005年其作品获得 “庆祝中国工会成立80周年全国金融系统书法美术展”特别奖.作品及个人艺术介绍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人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华儿女》杂志、《书法报》、《吉林日报》、《吉林工人报》、《协商新报》、《中国农村金融》等报刊发表.作品《江城如画里》及《雪柳寒江》分别被中国家协会、吉林省文史研究馆、吉林省博物馆、吉林省美术馆、吉林市档案馆和吉林市博物馆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