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制造工艺课程教学改革之

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463 浏览:96242

摘 要 :本文对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法做了探讨,总结了在现有条件下进行改革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

关 键 词 :电子工艺;教学改革;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049-02

电子产品制造工艺是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掌握电子产品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关键工艺技能,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制造的工艺流程及各流程环节的工艺技术和工艺规范,能够进行产品工艺文件的编制和基本的工艺技术管理.传统的学科教学体系更多地侧重于知识构成的要素,将制造产品过程中用到的各种工艺要素分割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包括焊接工艺、检测工艺、安装工艺、调试工艺等.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常常会对“能力”进行分解,分解了一层又一层,分解到几百个“点”,以为只要掌握了每一层里的每一个能力“点”,然后加起来,学生就什么都会了.但是实际情况是由于没有整体把握“做事”的过程,学生掌握的内容有限.从学习的整体性出发,从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出发,学习过程由整体来把握局部,不是做“加法”,而是做集成、做积分、做一体,即通过一个“整体”结构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很可能更有效.因此,我们对电子产品制造工艺课程进行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下面就改革的方法及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加以探讨.

一、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

1.基于生产流程以项目为导向重构课程内容.具体做法是:以现代电子企业产品生产全过程为主线,选取有代表性的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以此为例,按生产流程划分项目(项目的划分以与职业岗位能力对应为原则),用几个项目囊括整个课程内容,然后将与项目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融汇在项目中.

2.构建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将《电子设备装接》、《无线电调试》职业资格标准纳入课程内容,增加电子设备装接、无线电调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这一项目;与先进的电子制造技术同步,纳入新兴表面贴装工艺技术和无铅技术,并引入国际通用的电子行业IPC-A-610D电子组装可接受性标准.

3.注重人文与专业技术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就业,并能使学生适应岗位的迁移,从制度和精神文化上建设实验室的职业文化氛围,建立基于工程素质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考核方法.

二、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困难,为解决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院、系部和教师都做了各方面的努力,下面就我们的做法和大家做探讨.

1.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知识及精湛的职业技能.我们的主讲教师均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理论型教师,缺乏电子产品生产制造的经历与经验,因此,在进行课程知识点重构及课程载体项目的选择编排过程中,在如何合理安排有意义的知识点和实际训练课程设计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学院给予大力支持让缺乏实战经验的教师脱产到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搜集一线的教学案例与资料,使教师熟悉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对电子工艺技术、设备、工具、工艺规程、工艺规范甚至工厂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另一方面邀请有经验的工程师参与课程的设计,以现代电子企业产品生产全过程为主线,选取有代表性的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以此为例,按生产流程划分项目(项目的划分以与职业岗位能力对应为原则),用几个项目囊括整个课程内容,然后将与项目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融会在项目中,同时聘用一定比例的企业生产技术专家担任电子生产工艺的实践教学实施嵌入式教学.

2.缺乏现成的教材.现有教材中老教材的内容以学科体系分布,不适合项目化教学,新的项目化教材均是按照各校的实际情况编写,与我校的实际教学条件情况不符.我们从校企合作的企业选取了企业部分常用生产性技术文件,供学生熟悉文件格式,了解这些技术文件在生产中的作用;为了配合开展项目教学,设计了一部分工作任务书,任务书仅给出了工作任务,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与计划由学生课前准备,如“工艺标准”、“技术指标”、“安装要求”、“识读方法”、“测量方法”等,供学生学习并归纳相关知识后填写,“实施计划”供学生填写完成该项工作任务事先设计的步骤、方案等,教师再根据教学要求相应地选取,同时利用企业的实际案例编写校企合作的理实一体化教材.

3.实践教学设备不足.我院实验室现有设备只能完成传统手工工艺的电子产品制作,课程设计中的理实一体化项目只能完成一部分,且实验室环境和教学改革要求的模拟生产环境有一定的差距.先进的现代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的掌握无法在现有的实验室掌握.为弥补教学设备不足,在完善现有实验室实训设备的基础上,学院建立了“校中厂”,即校内生产实训基地,使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获取,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实现学生实训、就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此外,校内的实训企业也只能满足一部分教学内容.我们还建有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强调的是专业对口和对校内实训基地的补充,让学生到企业了解一些先进的电子产品生产设备,熟悉生产工艺,进行现场操作实践,感受企业文化.另外,我们也从教学资源上进行了扩充,制作了电子工艺的教学资源库,搜集了大量的动画资源和视频资源,扩充了学生对于先进电子生产设备及工艺的认识和理解.


4.考核方法单一.电子工艺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是教务处规定的考试课,理论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然而仅利用理论笔试无法对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动手能力进行考核.所以,在学院规定的期终考试占40%的基础上,对其余的60%的考核内容做了调整和改革,以期内最大限度地测试和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的竞争力.我们更加侧重于完成项目的过程考核,60%中我们将30%用于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责任意识、协作意识、成本意识、5S意识及出勤率,30%用于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包括完成任务的成功率、效率、产品性能工艺效果、实训报告、汇报PPT撰写及答辨等.

三、改革成效

经过两个学期四个教学班的教学改革,我们的改革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我们也能发现这次的改革起到了如下效果:

1.学生的责任心、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增强.在以往的实训中,学生浪费耗材及实验拖沓的情况十分严重,通过教学改革,让学生真正从生产角度进行产品的生产制作,将成本、质量、工时等都纳入考核范围,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质量和效率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2.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我们对教学改革的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90%以上的同学对教学改革的措施表示赞同,并且表示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每完成一件产品成就感大大提高,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同时通过教学改革,学生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明确了就业的方向.

3.毕业生岗位能力、就业竞争力提高.从电子09级,10级顶岗实习及就业情况分析,通过教学改革培养的学生其就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实习期间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已经走出流水线,开始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技术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提高了就业质量.

电子产品制造工艺课程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产品工艺技术人员(PE)、测试技术人员(TE)、设备技术人员(FE)及生产、质量管理等各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教学改革的道路任重道远,作为地方院校的高职教师,我们会不断探索,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为现代电子制造业培养掌握了电子产品生产制造工艺技术、具有工艺指导、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做出最大努力.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