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社会与公共地悲剧

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467 浏览:44552

有一个关于牧民与草地的故事,说的是当草地向牧民完全开放时,每一个牧民都想多养一头牛,因为对于单个牧民来说,他增加一头牛是有利的,可是如果所有的牧民都看到这一点,都增加一头牛,那么草地将被过度放牧,导致所有牧民的牛都饿死.这个公共资源的悲剧最初由英国留学生哈定(GarritHadin)于1968年提出,人称哈定悲剧.哈定说:“在共享公有物的社会中,每个人,也就是所有人都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这就是悲剧的所在.在信奉公有物自由的社会当中,每个人均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公有物自由给所有人带来了毁灭.”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更是印证了哈定的观点.上世纪50年代,我们学苏联,走的是低就业、低消费、高消耗、自我封闭的重工业发展模式.80年代,我们又学欧美传统的发展模式,用资源高消耗和生活高消费来刺激经济高速增长,这一模式追求资本生产率与利润最大化而忽视资源利用率与环境损失.25年过后,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也成了世界上自然资源损耗最严重的国家.

资源和环境作为公共自由物,是人民的公共财产,政府作为人民大众管理社会事务的工具责无旁贷地负有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政治历史使命.

从解决公共地悲剧的简单模型来看,明晰公共地产权、牧民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形成共同意愿、及时惩罚违规行为、提高牧民自身道德素质、改善牛或者草的品种甚至是完全跳出问题框框――牧民也可以换个职业等都是可以考虑的方法.从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个系统工程来看,一是增加资源环境危机的宣传和教育以形成大众心理暗示.二是运用经济、法律、金融等手段对使用资源的行为进行宏观调控.三是变“自由”为“不自由”.对公共自由物中的不可再生资源采用国家管理的形式,严格控制使用;对可再生资源采取委托管理的形式,培育社会力量加以保护,国家起监督和引导作用.四是通过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提高个人“犯规”的良心成本.五是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利用率,甚至采取可替代的新材料、新产品,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政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动员阶段,政府是主体,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激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以及社会一员双重角色的社会责任感;在实施阶段,群众是主体,全民行动,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政府起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作用;在巩固阶段,全民的意识都达到一定程度,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机制,政府发挥公共事务管理的功能,推动节约型社会的深入开展.

资源环境的消耗呼唤可持续发展战略,呼唤循环经济,而这些手段的基础都是社会大众自身的节约意识.值得庆幸的是,社会已经对目前的公有物现状明显不满,政府已经对建设节约型社会高度重视,相信公共地悲剧在中国大地上不会重演.

(摘自2005年9月1日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