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681 浏览:13822

摘 要 :宗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当前形势下,研究探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关系,挖掘并发挥宗教的正能量,为“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怎么写作,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从宗教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相适应的因素入手,探讨宗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关 键 词 :宗教;社会主义;积极作用

我国是个多民族具有多元宗教信仰的国家,经过漫长的历史的发展融合,宗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超过一亿.我国的宗教信仰往往与各种民间信仰紧密结合,对人民日常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研究探讨宗教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挖掘并发挥宗教的正能量,对于正确引导各族群众积极主动适应蓬勃发展的社会义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参与“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把他们的智慧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一、发挥宗教在政治上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因素,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怎么写作

团结和依靠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在宗教方面的根本任务.1949年,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与其它民众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同志说过:“广大宗教信徒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同全国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治基础.”[1]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使宗教徒与广大人民群众结成统一战线、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可能.建国60多年来,广大宗教界人士与信教群众在中国的正确领导下,爱国爱教,拥护的领导,积极主动加入社会主义建设大潮,并且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是宗教在政治上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内容.”[2]历史证明,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才能国泰民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如果国家纷争,民族分裂,只能丧权辱国,民不聊生.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大多数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有些少数民族几乎全民族信奉宗教.在这些民族,宗教信仰已经深深植根民间,早已内化为宗教信徒的宗教情感意识,对信徒的思想行为方式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宗教问题往往与民族问题联结在一起,稍有不慎就可能会伤害这些信徒的民族感情和尊严,引发民族仇恨,甚至造成民族分裂的严重后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做好宗教工作就是加强民族团结.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政治上团结,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则,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对党和政府及其政策的信任,这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几十年的实践也证明,绝大多数的信教群众是愿意维护民族团结,支持国家统一的,因为他们也希望在太平祥和的环境下生活,这也是宗教的积极因素的一个方面.

宗教是国际社会交往的纽带,在促进国际交流、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现阶段,一些境外的敌对势力一直企图通过宗教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企图干涉我国的内政.我们应当利用国际间的宗教往来,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工作,增进各国对我国的理解与信任,建立友好的国际关系,以抵制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污蔑和渗透,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近年来,宗教界的国际交往活动更加活跃,在党和政府支持下,我国有关方面热情地接待了大批的外国宗教团体,同时我国也不断派出宗教代表团访问世界各国,出席各种国际宗教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树立我国对外的良好形象,国际社会各界人士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的宗教实情以及我国正确的宗教方针政策,对我国更加信任友好.

另外,宗教也可以在促进祖国统一方面发挥作用.台湾海峡两岸交流中,宗教性元素是相当活跃的.近年来,两岸不断地有宗教团体互访,特别是以妈祖文化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在两岸间搭起心灵沟通的桥梁,推动着两岸交流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已经成为两岸联系感情的重要纽带,这是其他交流方式难以达到也难以替代的.我们应当看到这一点,并且深入地灵活地运用宗教性元素,让其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发挥作用.

二、发挥宗教与社会主义经济相适应的因素,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怎么写作

宗教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它不能脱离或超越社会的发展而存在,它也是由所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而且它也会反作用于其经济基础,也会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宗教从多个方面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首先,“作为意识形态,宗教通过对信仰者的生产与消费观念的影响间接地作用于经济发展.”[3]各大宗教大都提倡诚实守信、以和为贵、克勤克俭、,这种理性的道德规范,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的知名度、产品的品牌有着积极的作用.如道教坚持以尊道贵德、知和贵生、诚信不欺等为价值理念.伊斯兰教主张“两世吉庆”、“耕耘今世如永生,力行善功如即亡”,这就是要求穆斯林在现世就要努力工作,不仅为自己争取幸福生活,同时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贡献.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也响应其要求,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兴办了许多的经济实体,其中不乏成功的企业,如青海三绒集团、兴旺集团、平安铝业公司等都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广大穆斯林群众的生活水平.

其次,宗教徒也是人,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一分子,他们的生活也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他们必然都会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而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外,宗教自身的研究宣传、人员培训、社会怎么写作等运转也需要经费,所以一些宗教团体兴办了宗教经济,如有些宗教组织经营神具、神像、经书、素食店、旅游纪念品以及宗教用具等.改革开放后宗教经济进一步活跃,一些宗教团体和组织开办培训班、药堂诊所甚至宗教房地产等经济开发.这一方面增加了宗教组织以及宗教界人士的经济收入,解决了他们的经济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么写作了社会.

再次,许多宗教的教堂、宫庙、寺院等,不仅是自身的活动场所,而且因其独特的建筑艺术、雕刻绘画艺术、名胜古迹以及圣洁清静的环境而成为旅游胜地.“自古名山僧占”,间接地说明了现在大多数风景名胜区都有著名的宗教活动场所,如驰名天下的五岳,以及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的普陀山等都建有许多宗教活动场所.许多风景名胜还因为是宗教活动场所而得名.如上海的城隍庙、西藏大昭 寺、泉州的开元寺等.有些景区更是开发了宗教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这些宗教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为宗教积累了资金的同时也发展了当地的旅游经济,为地方增加财税收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

最后,宗教在慈善公益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慈善是宗教的立教之本,各大宗教中都有关于慈善的经典理论.比如,佛教提倡“慈悲为怀”、“普渡众生”;道教提倡“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济世利人”;伊斯兰教提倡“普慈特慈”;天主教和基督教提倡“作光作盐、荣神益人”等.总之,悲天悯人、扶危济困、积德行善,乐善好施等是宗教界的共识.在现实生活中,宗教界也积极通过救灾、扶贫、助学、赠医施药等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如后,海内外宗教界积极捐款捐物,总数达上亿元,还派出了救援队和医疗队赴灾区开展救助工作.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宗教慈善无疑起到了积极的补充作用.

三、弘扬宗教在文化上与社会主义文化相适应的因素,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怎么写作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吸收了人类文明历史上的多种文化遗产,早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与中华民族的道德、艺术、文学、教育、民俗、建筑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文化教育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文化,也需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宗教文化,吸取其中有益的因素,以充实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文化.

首先,宗教与社会主义文化相适应首先是表现在道德上的相适应.

“宗教道德在宗教文化中是最具现实意义的.”[4]在古代,宗教和道德原本是二合一的.正如包尔生所说的“风俗需要神灵的核准,宗教和道德的命令构成一个统一的法典,虔敬和道德被看作同一个东西.”[5]“宗教道德是建立在世俗道德基础上的被神学升华了的一种道德观.”[6]对我国甚至全世界都影响深远的三大宗教中,它们的许多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异曲同工之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元龙说:“崇尚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是各大宗教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追求.如佛教讲求‘庄严国土、利乐有情’,道教提倡‘齐同慈爱、济世利人’,伊斯兰教主张‘两世吉庆’,天主教、基督教倡导做盐做光、荣神益人’等,这些教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相融相通的特点.”[7]基督教道德的“摩西十戒”,除了前“四戒”,后面的“不可不敬神的代表、不可、不可偷盗、不可作检测证、不可意愿他、不可贪念他人财物”等“六戒”提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道德要求,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是一致的.

总之,所有的宗教道德中规劝人们离恶向善,劝导人们走上文明之路的内容,都有利于我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对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

其次,宗教与社会主义文化相适应表现在宗教的音乐、文学、艺术等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养料.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基督教的《圣经》、佛教的《大藏经》、道教的《道藏》这些宗教典籍,理论内涵广博而深厚,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传世经典和文化瑰宝,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宗教的神话传说、建筑、神迹等常常给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灵感与,带来艺术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如我国的四大石窟,可以说是我国最大的艺术宝藏,它吸收了印度健陀罗艺术精华,融汇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在我国的艺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宗教与社会及其文化相适应的原因,我国宗教在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与我国文化的发展相互交融,密切相连.”[8]研究和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公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调动和发挥宗教界在文化继承和研究方面的积极性,具有非常独特的作用.


四、发扬宗教中有关生态的有益思想,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怎么写作

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近年来,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宗教的生态中,“万物有灵论”和“自然神论”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世界各大宗教都认为万物是神创造的,要求人们善待自然万物,做到与自然“和谐共生”.如道教的“天人合一”观和基督教的“神人合一”观一样,都追求人与天,人与神的和谐,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佛教的“缘起论”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因缘聚合而成,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所以佛教提出“依正不二”的理念,这就是要求人们正确处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由于宗教认为“自然环境是神圣的创造,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宗教教义认为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是人的神圣使命.”[9]所以佛教有“不杀生”及素食教规;伊斯兰教的“斋月”戒律也是关心爱护人和动物的宗教行为;基督教讲的“爱邻舍”等推广到生态领域,就是要求我们爱与我们人类相邻的自然环境.这些理念对引领信教群众保护环境,爱护和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具有积极作用.

另外,宗教要求人们清心寡欲,忽视物质和感官享受,坚守清静恬淡的精神生活境界对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也是非常有利的.如道教宣扬“反朴归真”、“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就是要求信徒坚持平凡朴实,减少私念,克制.佛教认为“三毒”即“贪”、“嗔”、“痴”是引起人生“烦恼与痛苦的根源,主张“不视听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等.宗教徒的这种不以欲烦、不为物累的精神境界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现代社会,对生活消费观念异化了的当代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理想追求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这对于我们今天大力提倡的节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必要的生存发展资源,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总之,宗教作为人类信仰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我们要高度重视这种信仰的力量.在我们攻艰克难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根据宗教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注重宗教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宗教中存在着某些消极落后的思想,我们不能忽视其消极影响.对于那些消极因素,我们应该在“积极引导”上下工夫,充分发挥宗教教职人员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科学释经,对宗教思想的有些具体内容做出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解释.只要我们因势利导地开展工作,就能够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1993年11月7日[A]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倪培强.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J]. 世界宗教文化,2008(1)第6页.

[3]李寒颖.发挥宗教界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J].世界宗教文化,2012(6).

[4]吕有云,苏孔孝,王佩玲.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3).第15页.

[5]包尔生.学体系[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54页.

[6]张志篷.宗教道德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探讨[J].理伦探索,2007(4).第32页.

[7]周芳.发挥宗教正能量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中国民族报》,2014-03-18.

[8]倪培强. 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世界宗教文化,2008(1)第8页.

[9]张志篷.宗教道德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探讨[J].理伦探索,2007(4).第33页.

(作者单位:莆田市秀屿区委党校,福建 莆田 351146)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