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123 浏览:43053

【摘 要】在大力提倡并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做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实践证明:重视并下大气力解决这部分人的社会保障问题,社会就向前大大进了一步.反之,社会就根本谈不是进步,更谈不上和谐.文章从弱势群体的基本内涵出发,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的有力对策,供参考.

【关 键 词 】弱势群体;问题;原因;举措

一、弱势群体的内涵、构成及其基本特征

(一)内涵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弱势群体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而非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它在形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

(二)构成

弱势群体的具体构成大体上说,弱势群体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同性恋者、精神病患者、失业者、贫困者、下岗职工、灾难中的求助者、农民工、非正规就业者以及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当然,这里只是简单地列举,各个群体之间实际上存在交叉.

(三)基本特征

弱势群体应该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弱势群体的成因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既可能是客观的或自然的,如社会的制度安排,生理特征上的健康状况低下,先天或后天残疾等;也有可能是主观的或人为的,如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对城市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第二,贫困性是弱势群体在经济利益上所面临的共同困境.“弱势群体”这个概念虽然不能完全与“贫困人口”这个概念画等号,但至少是高度重叠的.第三,在社会和政治层面,他们也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这主要是表现在他们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较低.他们掌握的资源很少,尽管可能人数众多,但他们的声音很微弱,他们对利益的表达很难在社会中发表出来,在涉及他们的利益的时候,往往要靠政府和大众媒体来为他们说话.

二、当前弱势群体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先后制定并出台了许多对于弱势群体给予特别优惠的政策,比如不准拖欠农民工工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我国老百姓普遍对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心存疑虑.对于老百姓来说,不怕差距大,就怕没保障,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对弱势群体的保障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保障面过低

由于我国弱势群体的规模大、分布广,以及一些人的道德问题,一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上级下达的一些有关优惠政策很难落实到地方基层的每一个人.基层的大部分弱势群体不能充分享受或不能享受到优惠,他们的生活状况也就得不到改善.有时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总体虽多,但除以数目巨大的分母,每个人得到的保障金就很少了.因此,仍不足以维持一些人的最低生活保障.与城镇相比,农村弱势群体的规模和程度更大,经济状况更拮据,而他们的权益得不到保护的情况却更严重,大部分农村居民不能充分享受社会保障权利.因为他们缺少基本的法律意识,他们的意见和要求经过层层上传,也许被过滤掉,也许就积压在某一层级而被遗忘,他们也就享受不到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

(二)社会保障的公平性有待加强

根据目前的情况,实行社会保障政策后,我国的贫富差距仍在扩大,这是一个必须值得认真对待并需下大气力解决的大问题.据国家统计局调查,养老、医疗、住房、实物福利等几项人均福利收入,富裕户比贫困户高87%,其中养老金高4.2倍,医疗保险高62%,住房补贴高61%,实物福利高38%.说明社会保障的设计对我国的贫困差距不合理的因素考虑不够,社会政策对贫富差距调节乏力.

(三)社会保障制度操作失当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各地的情况有所不同,加之一部分掌握实权的某些部门负责人在执行政策上不到位,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表面的公平掩盖了事实的不公平,导致最该保障的真正困难职工未能得到充分的保障.由于制度设计中考虑因素不全,导致实际操作过程的偏差和失误,把贫困家庭的复杂情况简单化,不论贫困家庭规模和种类如何不同,均按照一个救济标准执行,造成了对最困难家庭经济的不公平.

三、产生上述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所在

在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方面之所以存在上述主要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主观方面的原因

1. 少数干部的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的思想.“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去种”.一部分地区的基层干部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又不注重学习和提高,对上级领导不但不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反而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根本不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尤其对于弱势群体的态度和作法更加冷淡,在落实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方面做法更加出格.当然这只是个别现象,绝大部分基层干部是好的和比较好的.

2. 少数弱势群体同样缺乏用法律来维权的意识,对国家的有关政策学习和领会不够.一些弱势群体总是感叹:党和政府的政策虽好,就是到了下面就走样了.与此同时,这些弱势群体又总是感叹:地方官员得罪不起,他们是父母官,早不见面晚见面,总是话到嘴巴边又咽下去了,干脆吃点亏算了.不知道用法律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真是“哑吧吃黄莲,有口难言.”

3. 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还缺乏科学合理性, 国家对贫富差距调节乏力.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各地的情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对一些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估计不足,考虑不周,加之一部分地区的一部分干部工作漂浮,作风不实,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因此,在对待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方面存在各样那样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客观方面的原因

1. 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弱势群体基数大.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尽管近30年来,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日益强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弱势群体的基数大大减少.但是比起发达国家,我们的差距还很大,我们国家还不富裕,弱势群体的基数还相当大,在这部分群体身上存在的问题还相当多,尤其是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大. 2. 我们国家城乡差别仍然很大,“三农”仍然是老大难问题.尽管国家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三农”问题.国家每年都要花巨资来优先考虑“三农”问题,其中就包括了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比如:解决农民看病难和子女选择优质教育资源问题、养老保险等问题就是其中几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弱势群体首先要帮助解决的大问题.

3. 我们国家贫富差距虽然比较大,但还是在可控可调节的范围之内,这是一个不可争辩的现实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这样一来,贫富的差距肯定会拉大.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来尽可能缩小这种差距.比如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就是一个消除两极分化的有力举措.现在问题是我们要承认这个现实.

四、妥善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有力举措

(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

1. 扩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范围.近几年,我国已经启动最低生活收入保障制度,但是这项制度还很不完善.一方面,我国的低保制度主要在城镇中实施,全国目前还有部分下岗职工由于企业拿不出补偿金而无法解除劳动关系;还有一些未进就业中心的下岗职工,未能进入“低保”行列.城市中处于体制外的人更是被拒绝于低保行列之外.另一方面,占弱势群体大多数的农村贫困人口也被排斥在低保范围之外,应该将农村中无生活保障的人也纳入低保的范围.

2.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由于我国的医疗费用相对较高,许多处于弱势群体地位的人生病以后,小病挺着,大病拖着,无力就医.国家应对医疗单位的乱收费行为严加管制,并适当降低药价.改革要本着国家、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适当降低医疗收费,并逐步扩大医疗保险的范围,对于弱势群体的大病保险应该采取由政府建立一个非商业化的机构,由政府出资和个人出资相结合的办法将大部分弱势群体纳入其中.

3. 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一要实行经济救助.通过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及社区从资金、物质和怎么写作等多个方面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维持其个人和家庭的生计.二是实行法律援助.弱势群体往往没有能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是实现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体现.三是实行教育援助.帮助救助弱势群体改变其在知识资源占有方面严重缺乏的局面,采取为弱势群体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提高弱势群体的职业技能,尽力为其提供就业自救的机会.

(二)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培训与提高也是妥善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

只有努力提高这部分弱势群体的自身素质,包括提高他们的运用法律来维权的本领,学习和掌握国家相关政策的能力和水平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往往有时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弱势群体明明知道自己的权益没有得到保障或受到了侵害,就是不敢勇敢地站出来,理直气壮地进行维权,而是采用无所谓的态度,听从任之,缺乏勇气;或者说走向极端,无理取闹,甚至采用违法乱纪的错误做法,从而导致一些不该发生的事件发生.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本身这些弱势群体的自身素质就不是很高,无论文化水平,还是经济状况,人际关系,表达和诉求能力等等都比较差劲,特别是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只有党和政府下大力气加强对他们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和有效途径.

(三)努力提高基层干部的执法水平,强化干部廉洁自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尤其要提高他们为人民怎么写作的水平.真正做到急困难群体之所急,想困难群体这所想,千方百计想去解决这部分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只要我们用实事求是地态度去观察弱势群体,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这项工作,用自己的良心和责任心去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就一定能够把好事办好,让弱势群体满意.现在的问题是一部分干部,尤其是一部分掌握了实权干部,从他们的内心中缺乏一种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口里说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尤其令人难以容忍是:有的地方的干部以权谋私,检测公济私,置党和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温暖于不顾,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不执行,从而导致党和国家的良好形象在人民群众中,尤其在弱势群体中大打折扣.最终的结果是弱势群体永远都得不到关爱,人格尊严得不到尊重,生活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我们只有从提高干部自身素质开始,正如习建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打铁还需自身硬”.试想:如果我们的干部都能够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深入到弱势群体中去认真听取意见,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与此同时,我们各级纪检部门也应该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依规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对那些知法犯法,以权谋权者绳之以法,让他们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沉痛的代价.

(四)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通过发展经济来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国家一直把帮助弱势群体排忧解难,脱贫致富放在首位,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有的还通过立法来有效地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特别是近十年来,以总书记为首的领导集体始终把关注民生问题放在重中之重,在对待和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问题上赢得了民心,老百姓非常满意.当然,也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有我们大家一齐努力,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中国领导不动摇,那么什么困难都会能够有办法克服,包括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