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新

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540 浏览:93508

〔摘 要 〕 2012年7月发生的什邡事件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一事件启示我们:当前的社会管理工作必须及时、彻底地披露信息,与群众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严格责任划分,健全考核体系,做到层层落实;转换管理思路,改善管理手段,实施柔性管理.

〔关 键 词 〕 社会管理,什邡事件,沟通渠道,考核体系,柔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2)05-0086-04

被誉为“川西明珠”的四川省什邡市不仅在经济建设上走在中国西部的前列,在社会管理工作中也勇于创新.早在2009年市委市政府就开始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社会管理创新,通过“什邡市社会管理综合怎么写作平台”的建设,进行政府职能与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上下连接、横向连通,做到管理与怎么写作职能的下沉和前移,并通过“费随事转、权随责走、责随事定”机制的建立,充分强化处于最基层的村组、社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怎么写作能力.什邡市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曾多次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对社会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创新的县级城市却发生了大规模件.2012年7月1日至3日,因担心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引发环境污染问题,什邡市部分市民聚集在市委、市政府门口,反对项目建设,并最终演变为件,时称“什邡事件”. 什邡事件的发生启示我们,当社会管理步入深水区时,存在着一些影响社会管理深化发展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提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及时、彻底地披露信息,畅通同群众的沟通渠道

政府作为国家公器在信息获取和掌握上相对于民众具有天然的优势,政府所拥有的信息不仅是政府活动的重要资源,更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公开政府掌握的信息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现代行政的主要特征,又是信息社会的基本要求.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互动权的保障,有助于现代法治政府的建立,有助于减少由于暗箱操作、自由裁量权过大导致的腐败现象.早在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就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于2008年5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但时至今日,政府信息不公开、老百姓的知情权被剥夺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由此导致的件也层出不穷.可以说,信息不公开是当前社会管理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什邡事件就是源于信息不公开:一个投资数百亿元、利税数十亿元、环保设施需花费9亿元的超大型项目在一个县级市落地运转,竟然事先不给民众通报、沟通,让民众充分了解项目所带来的风险和收益,落实重大问题上老百姓的知情权和意见表达权,仅仅只是在环评通过、项目准备上马的时候要求得到老百姓支持,老百姓不满则势所必然.其实,知晓是理解的前提,理解是支持的前提.在今天的中国,就是为民做好事也要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实老百姓的知情权,征得民众的同意和认可,更何况还有可能产生争议的项目呢?检测如在争取项目之初,政府就和民众有充分的沟通,而不是开工时才发布消息,就绝不会发生项目动工揭碑之日,就是民众走向街头之时的件.

因此,在当前的社会管理中,政府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及时彻底地进行信息披露,扩大信息公开度和透明度,使老百姓知道党委政府想干什么、要干什么、在干什么,充分保证老百姓在党委政府进行决策的第一时间享有知情权.另一方面,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各级党委政府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深入群众之中进行调查研究,拜人民为师,多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一些关系民生的重大事件,更应该多听听老百姓的声音,问问他们答应不答应、同意不同意、理解不理解,知晓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让他们参与到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制定过程和实施过程中来,真正“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 〔1 〕 (P9 )这不仅是现代政府行政的体现,也是有效减少政府社会管理工作中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手段.


如何与老百姓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也是当前不少基层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没有充分有效的沟通,政府公信力就会打上大大的问号.此次什邡市钼铜项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什邡事件发生后,政府在做解释工作时宣称钼铜项目可以做到零污染、零排放和循环利用,如果属实,地方政府应在事件发生之前就拿出具体的工作数据分析,请相关权威专家向百姓阐明原委,解释清楚,依法严格进行听证,让老百姓去理解、权衡、选择,那样的话,相信结果会好很多.如果政府在重大项目中不把老百姓的知晓度、满意度作为执政能力的衡量标准,而是对公众隐瞒实情,希望控制舆论,类似事件很可能将来还会在某些地方重复发生.其实,只要政府做得对,多与群众做一些沟通,就能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目前,在我国的社会管理架构中,反映民意、传递信息、进行沟通的渠道较多,除各级党政官员深入基层与老百姓面对面地沟通交流外,单就信息化的沟通手段而言,许政部门都有自己的专网,网络的运用突破了沟通交流的时空限制和场域的约束,有利于获取老百姓真实的看法.但是这些专网所拥有的资源只能在部门内部使用,没有做到信息共享,沟通交流的作用有限.如果地方政府能够依托一个综合信息平台,整合人口基础数据网、农合网、城镇居民网、公共卫生网等各种政府网络资源,实施多网合一,同时将整合后的网络连接到群众用以交流传递信息的群、手机短信平台、各网络论坛,这样,既能够起到良好的沟通交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收集到真实的社情民意并进行信息共享,以便社会管理者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减少由于决策失误导致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在实施重大项目和工程之前,社会管理工作者要与老百姓充分沟通交流,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行并将准确的信息传递给上级决策者,使各级管理者能够及时做出有效的决策. 二、严格责任划分,健全考核体系,做到层层落实

一个地方的社会管理工作做得好不好,社会是否稳定和谐,与作为社会管理工作主体的政府和基层组织的责任划分有关.清晰的责任划分是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往往社会管理的责任划分得越清楚,各项工作也就越能很好地落实,反之亦然.许多事情往往就是责任划分不清楚造成的,由于责任不清,无法追责,因此,法不责众,人人均不负责,事情就无人管理.因此,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出了事情,谁负责,负什么样的责任,是当前社会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搞清楚的事情,如果各级社会管理工作者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和承担的后果,并真正做到严格追责,像什邡钼铜项目这样的事件在还未形成之时就已然被扑灭或解决了,绝不会闹到影响恶劣且花费巨大的严重地步.什邡事件的发生就是由于许多基层社会管理工作者已经知道群众的串联策划,却未进行积极的干预,在从众心态和法不责众心理的影响和暗示下,有些甚至还主动充当了集会游行的串联者、鼓动着、组织者角色.可以说,责任体制的建立健全是推进社会管理工作必须的环节.

为此,必须建立相应的县乡村联动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健全相应的各个层级的考核体系,把社会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为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县一级可以考虑由政法委、综治办牵头,责任单位应囊括信息收集、传递处理的各职能部门,如网监大队、宣传部门以及与社会管理工作相连的各职能部门.乡镇可由主管维稳的领导牵头,责任单位为设在乡镇的各种公共怎么写作与管理部门.村组、社区由书记牵头,责任主体为村组长、社会管理协管员和信息员.在县乡村之间,各层级内部的职能部门之间要做到责任划分清楚,追责落实到人,将社会管理相关问题的处理、信息是否及时上报等纳入各级责任单位目标考核范围.如果出现处理不力、信息瞒报和漏报现象,则扣除责任单位相应的考核分数,并严格追查单位领导的责任,如果由此还引发了件,则对考核对象实施一票否决,相应责任人做停职处理.特别是村组、社区的社会管理工作者,由于村组、社区不是一级政权组织,他们在我国现行的干部管理体制中属于编外人员,不受国家公务员法的管理和行政科层体制的约束,但他们又处于社会管理的最前沿,同时又是社会管理工作的对象,因此,社会管理工作做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这一级管理人员自身行为的约束、积极性的发挥和责任体制的健全.为此,对村组、社区一级社会管理工作者除严格责任划分、健全考核制度外,还应建立工作绩效与生活补贴挂钩制度,加强村组、社区的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村(居)务公开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村组、社区社会管理工作者的纪检监察.对于村组、社区管理混乱、舆情报告不及时或在工作中不负责任的,要通过党组织谈话、纪委约谈和群众评议加强监督约束,如果由于工作失误给居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予以罢免,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当然,责任的履行和严格的考核必须建立在相应权能的赋予和完善的物资保障基础之上.因此,要注重通过各种手段调动社会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赋予相应的处置权力,完善物资保障和硬件投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和影响力,给予社会管理工作以正能量.

三、转换管理思路,改善管理手段,实施柔性管理

当前社会管理最为基础的问题就是管理手段的僵化、硬化问题.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建设多年,各级政府为人民怎么写作的口号也喊了多年,但时至今日,有的地方党委政府领导还停留在陈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中,仍然习惯于以对立的眼光看待老百姓的所作所为,仍然习惯于以高压手段来处理社会矛盾尤其是突发性事件,实施所谓的以暴制暴,这不仅难以化解既有的矛盾和问题,而且有可能诱发新的矛盾,使问题增生、矛盾激化.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地方党政领导经过多年的教育和培养已经具备了现代法治意识和为民怎么写作的理念,但理念的更新并不见得管理思路和手段的更新,有的地方由于尚未形成政府、社会组织、民众之间多元化的双向互动机制和治理体制,社会管理缺乏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全力支持,方法单一,手段僵化,因而在管理效果上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撤.什邡事件发生后,当地党委政府在处理过程中并没有充分打开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对话、沟通、交流的渠道,耐心倾听群众的呼声,没有充分利用各种协会、社会组织和群众团体的居间作用化解矛盾,而是及时启用警力,高压维稳,最终造成冲突升级,就连附近市县的群众也赶来声援,一些意见领袖也在网上发表意见谴责政府的粗暴做法,最终,当地党委政府不得不在强大的民众压力和社会舆论压力下匆忙宣布永久取消钼铜项目,既造成了投资和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使得党委政府的形象严重坍塌.

其实,地方政府在实施社会管理时应该明白,政府不能选择群众,而只能选择更符合群众根本利益的执政方式和管理手段,遇到问题动辄就以暴力手段解决是专制思维的典型体现.在法治倡行的现代社会,社会管理其实就是社会治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的合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强制与自愿的合作.” 〔2 〕在管理思路上,政府应抛弃传统的大包大揽的做法,加强与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合作,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注重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注重吸纳地方精英、社会贤达、意见领袖参与社会管理工作,注重发挥各种准或半组织的居间调和作用,构建一个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治理和社会管理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形成社会共识.在管理手段上,政府应走出路径依赖的陷阱,抛弃传统的动辄高压维稳的线性做法,实施柔性管理.

一是从以刻板的文本制度为本转换到对具体事件的具体考量和灵活处理.如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游行法》来衡量,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大量件都是违法的,因为这些事件所带来的集会游行既不符合免于申请的条件,也未按照规定申请批准,而且也有扰乱社会正常秩序之嫌,如果警方予以制止,乃至采取措施强行驱散或拘留不服从人员,也是按照法律处置,符合相关规定.在什邡事件中,根据什邡市政府的说法,“没有经过局事先批准,禁止组织或参与任何形式的集会、和游行等警方将使用武力解散此类活动,并将逮捕拒绝解散的人员.”但这样一来,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矛盾激化.实际上什邡事件最后也是以政府屈服、放人、项目停产,“合法”的商业项目向“违法”的群众妥协而终结.与其这样,不如在群众未走上街头之前就做好工作将其留在家中,“改变社会管理就是快速控制已发生问题的‘滞后型’做法,把社会管理往前延伸到可能引发问题的源头,用解决民生问题的思路去考虑和解决一些社会问题.” 〔3 〕即使在群众走上街头之后,领导干部也要带头走进群众之中,认真倾听民意,纾解民怨,寻找到一条共同解决困难、问题和矛盾的出路.这样,不仅能减少维稳的成本和压力,还会带来民众的理解和尊重. 二是从重管制转换到重怎么写作,化生硬的社会管理于温情脉脉的怎么写作之中.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活动,但如何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却考验着我们的智慧.传统的社会管理注重管控,强调下级对上级的服从和政府对群众的单向度的利益写作技巧和管制,这样的社会管理既压制了社会活力,也无视现代社会人民群众差异化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导致了矛盾和问题的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件就是明证.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社会管理和公共怎么写作难以截然分开,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于政府来说,公共怎么写作是社会管理的前提,没有公共怎么写作就没有社会管理,政府应该在公共怎么写作中实现社会管理.” 〔4 〕而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大力强化怎么写作意识,抓好公共怎么写作的载体建设,提升怎么写作能力,以怎么写作促管理,寓管理于怎么写作,在公共怎么写作中了解民情、化解矛盾、聚集民望,实现社会管理的各项目标.

三是从依赖暴力转换到注重沟通协调.尤其要注意在化解矛盾、处理摩擦的进程中慎用警力,尽可能地避免强力执法,尽力保持克制,及时展开相关各方的对话、交流与沟通,尽量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要将简单的摩擦上升为严重的冲突,将小范围的负面影响扩展到全局,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损伤社会活力,并伤及党和政府的形象.

综上所述,按照英国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和开放的社会理念,人类的任何行为都是在不断地试错,人类社会就是在试错中逐渐前行,社会管理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的社会管理工作者能够从什邡事件以及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其他件中认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那么,一个公平正义、安宁祥和、充满活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局面就会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一定会实现.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