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六大痼疾

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566 浏览:156641

忧患意识淡薄,奢华之风泛滥

上海市水务局曾作过调查:目前还没有一份教育中小学生节约用水的专门教材,一些中小学生甚至认为自来水是“打开水龙头就能自来的”,根本不清楚上海其实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城市.

更令人担忧的是,追求奢侈消费在一些城市正成为时尚.一些人脱离实际需求,盲目攀比,举债进行高消费,一些人手机的更新频率超过一年一部.

政绩考核误导,增长方式粗放

在不少地方,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仍以经济增速、财政收入和招商引资额为主.一些地方官员把敢于引进高能耗项目、不怕污染作为发展优势,把圈占土地、倒卖资源、跑“部”前进作为生财之道,把建设宽马路、大广场、新城区作为政绩工程.

不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难以转变的根本原因.

政策失范,节能受抑

在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政策,已经成为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和产业发展的障碍.比如使用小排量轿车,在欧洲国家已蔚然成风,但在我国却受到诸多限制.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低成本的清洁替代能源,但有的地方却认为其“有碍观瞻”加以限制甚至禁止.

激励不足,也导致我国环保、节能产业发展缓慢.如垃圾发电技术可有效解决城市垃圾占地、污染等问题,但是,国家有关扶持政策却只停留在纸面上,垃圾发电企业进不了税务减免名录,政府的垃圾补偿费又严重不足,已影响到企业的良性发展.

法规不完备,执法无震慑

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的节约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难以做到强制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现行的节约能源法既没有明确谁是节约能源的监管主体,也没有对如何进行节能监督确立具体的制度,这就导致节能执法机构缺少明确的法律地位.同时,政府在能源、原材料以及水、土地等资源管理方面“条块分割、自成体系、政出多门”,缺乏一个能够统筹协调的监管主体.

有产品无市场,有技术难推广

节能技术和产品利己利人,有益社会,但是,现实中节能市场却一直“火”不起来,出现节能产品不能热卖、节约科技成果难以转化的怪现状.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认为,政府要加强资源节约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资源节约型产品有的能盈利,有的并不一定能盈利,带有公益性.许多处于起步阶段的项目,需要政府采取措施给予扶持,如提供贴息贷款,有了政府担保,银行就有积极性提供贷款,可解决节约型项目常遇到的资金“卡脖子”问题.

管理漏洞多多,跑冒滴漏惊人

在一些家电卖场,往往是有多少款彩电机型就打开多少台彩电;商场空调已经开放,而展示的空调、电风扇照常全天候运转.政府机构也是我国资源消耗的重点领域之一,我国政府机构年电力消耗总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5%,能源费用超过800亿元.

专家建议,政府应该建立一种机制,把水电等资源的消耗量也纳入到公务员考核中,把降低能耗、节约开支与公务员自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摘自2005年7月26日《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