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思辨类作文

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047 浏览:103771

受高考命题的影响,近几年的中考作文越来越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哲理思辨类考题开始出现在各地中考试卷中.

立意是否深刻、见解是否新颖,成为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重要因素.像“凝聚”“偶尔停一下,真好”“习惯”“过程之美”“开端”“告别”“它,不普通”“改变”“花开的声音”等便是近两年的典型试题.

另外,有些考区虽然不是以哲理类命题出现,但字里行间闪耀出的智慧与理性光彩也不禁让人拍案叫绝.这也为学生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提供了平台.

要写好社会思辨类作文,先要回避“五大忌”.

一忌人云亦云

平时人家怎么说,他就怎么说;过去怎么说,现在还是这么说;题目中的导语有个什么观点,他绝对不敢提出异议来.这样的作文,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人云亦云,了无新意.

比如,以“沟通”为话题写作,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以“我们要和父母多多沟通”为中心,选取一两个故事来表达.这些文章,立意一般,得分都较低.

二忌浅尝辄止

这类作文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果推因、由形观神地审察事物,不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透过表象看到真相,经由问题揭示原因,经由形式洞察内涵.这样一来,看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了.

具体地说,这类作文只能回答“是什么”“有什么”这一类的问题,而不能涉及“为什么”“怎么办”一类较深入的问题.

三忌剑走偏锋

这类作文不尊重社会共识,不符合真善美的标准,只想着一鸣惊人,提出危言耸听的观点.

比如,有人讲诚信吃大亏,还是虚伪一些、实际一些好等等.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如果出现在考场作文上,即使文章结构完整、语言生动,也不会得到高分.

四忌贪多求全

这类作文不集中在某一个主题上,中途转向另一个主题,从而使得已确立的中心不能贯穿始终,读者也理不出头绪,让人读后如在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五忌论据不足

为了把菜做好,厨师特别重视原料的搭配.搭配得好,每道菜的味道便可得以充分显示.写作思辨型命题时,最容易出现论据缺失或论据单一的问题.如果选择的论据只有诗词,会让人感觉少了一些事实.这就告诉我们,优秀的哲理性文章,每一个观点后面一定要有强有力的论据支撑.在论据的选择上,要做到古与今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交融,事实与警句相交错.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社会思辨类作文呢?除了要回避“五大忌”,还必须掌握“五个要”.

一要进行发散性思维

苏东坡曾经写过一首颇有哲理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里苏东坡提到的“横看” “侧看” “远看” “近看” “高看” “低看”,都是“看”的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角,所看到的景物自然也不相同.发散性的思考状态,就如同苏东坡看庐山一般,横、侧、远、近、高、低等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

且看《10减1等于等》一文片段:

你知道10减1等于几吗?9.对,可也不完全对.

如果是树上10只鸟,被打掉1只,这里的10减1就不一定是9,而可能1只鸟也没有.

如果是鱼缸里的10条金鱼,死了1条,问还剩几条金鱼,那么10减1还是等于10.

如果是夜里点燃的10支蜡烛,被风吹灭了1支,问到天亮还剩几支,那么答案是1,因为其余的蜡烛都燃尽了.

如果是桌子的10个角,砍掉1个角,那么10减1还是不等于9,因为我们将看到11个角.

好了,如果现在再问10减1等于几,你还会只想到9吗?你还有其他答案吗?

是的,生活的智慧不同于简单的数学逻辑.“10减1”现象告诉我们:如果你要到罗马去,你可以找到很多条大路,只要转一下身子或是换一个角度就可以了.

长期以来,我们在很多方面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如:园丁→老师,花朵→儿童;父亲→严厉,母亲→慈爱;位置→让座等我们很少有自己的见解,长此以往,人云亦云,失去了思维兴趣,也便失去了作文思维兴趣,甚至跟着别人说也不会了.

二要有独特的思维

例如2011年内蒙古赤峰中考作文题目:请以“告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构思要新颖,首先要把思路打开.不要将思路只局限在人与人之间的告别.对“告别”应从多方面、多角度构思,要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例如:“告别自卑”“告别寂寞”“告别陋习”“告别昨天”“告别童年”“告别英雄”“告别内心的愁思”“告别我可爱的故乡”“告别狭隘”“青春是一场盛大的告别”“告别,不是遗忘”“告别是一种胆魄”“告别旧的,才能创造新的 ”“告别悲观”等方面都可入题.

越是看着好写的话题,我们越不容易冲出藩篱,展现自我个性.所以,越是大家都认为好写的话题,越要有与众不同的东西,这样才能吸引阅卷人的眼球.例如今年浙江宁波作文题“你是我的一本书”,许多考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写“爸爸,你是我的一本书”,其实,可写的角度多,除了写父母,还可以写名人、同学、朋友等,除了写人,还可以写物,实在的物,虚拟的物等.只要对自己有帮助、有启示,值得在人生中细细品味的,都可以写.从新颖性考虑,独特的选材才能脱颖而出.请看这次考试中的一篇满分作文:

你是我的一本书

都说“书中乾坤大”,我言“子下天地宽”.自我认识你开始,你便成了我的一本书.

能取能舍,你教会我珍惜.

疆场上,你冲锋陷阵,过五关,斩六将,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为的是保卫君主.为了心中的梦想,你不惜舍弃生命,你让我理解了唐雎“挺剑而起”的壮举,你让我理解了孔明“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决心.读你,让我学会了珍惜:和同学吵架,我懂得了退让,因为我明白――友谊比占便宜更重要;考前复习,我从不怠慢,因为我明白――未来的成功比当下的休息更重要. 勇往直前,你教会了我坚韧.

疆场上,你从不后退,也不能后退.奋勇杀敌是生命赋予你的使命.于是,你一马当先,勇往直前,冲入敌阵,拼命厮杀.你的刚毅使我理解了项羽“破釜沉舟”的勇气,理解了“世上没有后悔药”的内涵.读你,让我学会了坚韧:赛道上,我勇往直前,竭尽全力冲刺,为的就是不留下遗憾;考场上,如果考砸了,我会加倍努力.因为你让我明白: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消磨时光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倘若要问你是谁,你便是那棋局中小小的“兵”.

这篇佳作最大的优点,就是不落俗套,独辟蹊径,在自己的兴趣点上落笔,选取了一个新颖的写作角度,让人赞叹.

三要学会从历史文化中取材

作家余秋雨来到黄州赤壁,缅怀宋朝大文豪苏轼,在《苏东坡突围》中生发出了这样的感悟:

苏东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给黄州的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这种意味,使无生命的自然形式变成美.因此不妨说,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

但是,事情的复杂性在于,自然美也可倒过来对人进行确定和构建.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

可见是历史文化给了作者无尽的思考,是历史文化泛起了作者对古代文人心路历程的探寻,所以思辨要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需从历史文化中展开思辨,求得更深的体悟.

再看江西省2011年中考满分作文《传递历史的清音》片段:

无奈,沦为傀儡的命运

幽幽汉宫中,清风吹不散束缚于身的枷锁.

西汉初年,一个群雄割据的年代.自汉高祖刘邦逝世,大汉政权被太后吕雉收入囊中,各分封国接连反抗.在吕雉的脚下,却还有一个被禁锢的帝王,汉惠帝刘盈,一个生错了年代的仁君,只有任凭母后在身上缠绕一根又一根的丝线.他的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做一个平凡人,他不愿再看到自己的生母一次又一次的造孽.从小,他亲眼看见反抗者被制成人彘的惨剧,成人后,还要被迫迎娶自己的亲外甥女.他憎恨命运,憎恨母亲的残暴,却无法为身边的人做任何事,也许他最恨的是自己的优柔寡断.或许是上天的垂怜,使他及早地离开了这纷纷扰扰的红尘,永远闭上了只能见证悲剧的双眼.

历史的清音,散发着生与死的呼唤.

又是一个千年,这清音,缓缓飘入了华美的囚牢中.

失落,浪漫悲哀的词宗

独上西楼,剪不断的似水情愁.

云没孤鸿,泪泣琵琶,回首往事尽哀愁.南唐后主李煜,抚琴奏出了千古一帝的凄凉.他,迷醉在歌舞升平的浪漫中,挥霍着无尽的潇洒风流.这是一个千年难遇的词宗,却又是一个不称职的君主.以一个诗人的浪漫融入残酷的政治,让无辜的南唐随着他一起陨命.我看到,他彷徨的背影淹没在黑暗中,奏响了在孤寂的亭台中触摸悲凉的悼曲.这是历史的错孽,让一个文化天才埋没在帝王家族中.尘埃尽,硝烟散,他的悲哀将伴随着牵记而去.

历史的清音,传递着孤与愁的迷茫.

翩翩一叶扁舟,载不动许多愁,双肩扛起的,是数不尽的忧.让那一杯酒,喝尽千古曾经的承诺.传递历史的清音,让历史的沧桑在你我心中流淌.

千古帝王在一般人眼里应该是风光无比,令人羡慕的,可是小作者从历史文化中展开思辨,求得了更深的体悟:历史的长河不息,永远传递着千古帝王的悲哀.

四要学会从细处着笔

我们写的常常是小事情、小场景、小物件、小角度,这并不意味着文章的立意低下.要有以小见大的意识,即通过小事情、小场景、小物件、小角度,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这就需要我们从大处着眼,细处着笔.

比如,你可以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借自己所选的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们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

所选择的事件越小,越容易下笔,内容也会越显得充实.

请看2011年湖北武汉中考满分作文《劳动的智慧也美丽》片段:

母亲在地里挖着土豆,我在一边帮着忙.只见那一个个如拳头般大小的土豆,被母亲麻利地从土里翻出.我惊奇地问:“妈妈,你怎么知道这下面有大土豆?还有,你不怕把它挖坏吗?”母亲呵呵一笑:“姑娘,你看那叶子绿得深的、根茎粗的,地下便是成熟的土豆.我先挖了两株,确定土豆的间距,再按照这个间距,就能尽量不把它挖坏.”我顿时明白,原来劳动也有很多学问、很多技巧啊,而且这些奇妙的技巧,给劳动增加了些许美丽与诗意!不是吗?

一会儿,母亲就把挖好的土豆装到了担子里,笑笑对我说:“你能把它挑回去吗?当然,你也可以不挑!”我笨拙地把扁担放在肩上,咬紧牙关,直直地站起身,肩膀被压得生痛,摇摇摆摆地向前迈去.

忽然,一股力量托住了我的担子.我一回头,脸一阵泛红,母亲对我说:“挑担子也有技巧,看你这个熊样!是该让你吃点苦了,你看我!”只见母亲把扁担两端的绳子向上卷了卷,然后对我说:“绳子卷短可以降低重心,自然省力些.挑的时候要把身子挺直,这样重力才不会都压在你肩上,会均匀到两边去.走路的时候要随着扁担的节奏.再来试试!”我照母亲说的走了几步,咦,担子竟然没那么重了,步子也不那么晃了,的确是那么回事!我才明白,什么事都不是靠蛮力解决的,劳动也需要智慧!

文章写了两件小事:一件是学挖土豆,一件是学挑担子.小作者充分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发掘生活的理趣:劳动中有很多美丽与诗意;什么事都不是靠蛮力解决的,劳动也需要智慧.

五要进行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社会思辨类文章的追求.没有了辩证思维,我们生发出的哲理就会滑入错误的泥淖,从而不攻自破,毫无说服力.所以对待任何事物都要从不同角度,从相反或相对的方面去进行思考. 请看2012年湖南长沙市中考满分作文《伸出我的手》:

伸出我的手

伸出我的手,就能拉起一份责任,就能献出一份爱心.

“上当?”

我正要伸出手,捐出我的一块钱给乞丐,同学看到了赶快拦住我说:“不要啊,你没有听说现在有些乞丐是检测的,这边在乞讨,家里却建起了高楼大厦?你要上当的!”我愣住了,我没有想到人心有这么复杂,乞丐也要“打检测”?手在犹豫着,心在疼痛着,“检测”?我就不捐了吗?如果他是真的走投无路而乞讨,那我不是“见善不为”“见危不助”吗?

不伸手,就可能让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继续困难;伸出手,绝对不会漏掉需要帮助的人,虽然有上当的可能!

“我不能因为怕上当,而让他人无助.”我伸出了我的手.

“小心?”

我正要伸出我的手,去扶一位老人.

路人甲小心地提醒:“碰瓷!”路人乙四处张望:“我帮你看看有没有摄像头.”路人丙拉住路人:“小同学,我和他一起为你作证,不是你碰倒的.”路人丁忙说:“小同学,我还是帮你打110吧!”

我伸出的手停在了半空中,思想却在翻江搅海!难道举手之劳的好事,既要人证,又要物证,还要摄像头,难道我是在做贼吗?

伸出我的手,要小小心心,这本身不就是对善良人性的讽刺吗?我禁不住有点痛恨这个世道了,为什么人心会变得如此险恶,为什么中华传统美德遭到如此的践踏!

伸出的手在缩回,行善的心在萎缩.

但是另一个声音在心底升起:“你没有听到甲乙丙丁四人在帮你考虑吗?他们小心的话语里,不是带着对你的关心吗?”

还有一个声音在心头呐喊:“‘碰瓷’是有的,但这个现象是被媒体放大了的,百分之九十的人是不会这样的,我们不能放任恶念而放弃行善!”


我伸出了我的手,因为我拉起的是一份社会责任感,拉起的是一份爱心!

乞讨是一种社会现象,从乞丐身边走过的时候,很多人都曾有过纠结:施舍吧,担心遇到检测乞丐;不施舍吧,又显得不够善良.小作者结合当下社会人们普遍的“既想奉献爱又怕受伤害”的心理,展开了一段严肃而沉重的思辨,表达了向善向美的积极主题.

【小操练】

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写作的思路.

当今社会,“时间即是财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中外“快餐”应运而生.与之相伴相生的还有各种“文化快餐”:欣赏电视剧《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代替了原著的阅读;大部头的中外名著,缩写本就在身边.《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学习古诗词,熟读“名句”,说,可以显文雅;写,可以彰文采.了解明清史实,只需看看影视剧的戏说、演绎等

你是怎样看待这些“文化快餐”现象的?可就其中一种或几种现象议论、说理,也可以选取某一生活片段,形象含蓄地表达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自拟一个有特色的题目,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