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社会视角新课程的实施

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537 浏览:117962

1 从经济视角思考

发展经济是强国之路,发展教育则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资源.教育既可以制约经济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的关系是互利互助的.近年来,我国教育经费、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内教育经费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教育规模扩张、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教育的投资仍未得到彻底的改善,而且地区之间的教育投资差距越来越大.教育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采取的是非均衡区域经济发展,再加上自然环境、历史等因素,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拉大.”[1]我国的区域教育受到区域经济的影响,新课程资金的投入就成了阶梯状态.在经济发展较快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必然决定了教育投入的加大,满足了新课程改革的硬件设施的标准.而西南、西北地区欠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由于区域经济的关系则对新课改的资金投入少或没有.这使我国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处于发展的失衡状态,教育资金短缺就成为欠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课改的瓶颈了.


2.从传统视角思考

在发达地区人们自身素质普遍较高,对教育十分重视.当地政府、学校在新课程改革实施态度很积极,在新课程改革的落实上下了很大力度.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组织教师培训、改变教学模式等等,一系列的举措都落实的十分快速和到位.在社会方面,当地的群众都能认识到孩子教育很重要,舍得投资让孩子去参加社会教育辅导,在发达地区社会教育也是十分发达的.但是在欠发达地区,政府领导观念陈旧,落实新课改力度不够,仍不把教育作为重要的事业对待,努力的发展经济,这样导致社会整体对教育的观念陈旧.

3.从生活视角思考

教育源于生活,脱离生活将枯竭.而我国的教育已经远离生活,变得不再真实.中国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大国,孩子的升学率是家长唯一关注的,所以现今大多数人们评论孩子的好坏,是取决于学生成绩的高低.学校、家长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成绩,把学生完全封闭在学校与家庭的两点一线之中不让学生接触社会,这是片面的教育方式.学校的教育也变成脱离实践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很少将生活的实践与知识联系起来,让受教育者死记硬背,所以中国学生总是是在试卷面前打满分,而在生活试卷上打59分.新课改的实施,为我国教育远离生活的局面做了一个很好的转变环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从教育的目的、价值、目标等做了从新的审视,将综合学科,知识多元化,以学生兴趣为动力开展了一系列的改变,虽然这不能根本的改变我国教育目前的现状,但是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教育与社会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社会包括自然环境、人口和物质生活,这些要素都对教育有着制约性.例如:城市与乡村、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文化中心城市与生产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就会影响教育质量和教学条件的不同;人口增长也会给教育带来扩大规模,这也同样会影响到教育质量和普及.从教育对社会的功能上来看,它是通过培养人来促进社会前进的.教育可以通过提高人们的知识文化来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将人口合理化;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再生产,提高科技力量,促进经济发展;教育可以成为国家政治的工具,为本国利益怎么写作;教育可以创造文化、传承文化和发展文化.

【参考文献】

[1]刘莹.我国区域间教育与经济发展失衡初探[J].商业文化,2008(12):240-241.

[责任编辑:汤静]

作者简介:马舒(1982.04.05―),女,白城师范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