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课程改革

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59 浏览:11899

摘 要:《俄罗斯社会与文化》在非俄语学生中开设了六年,每次在俄罗斯国家的主题下多少会选择中国作参照.而现在,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改革的实质性阶段,即根据学生需求判定课程的价值,以课程价值为标来选择课程的信息主线,在教学方法上,讲授文化课程采取文化与综述的方式,是最为有效的方式.

关 键 词 :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课程改革;探讨

《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自2007-2008年春季开设以来,至今断断续续经历了六年.翻阅过去上交给学校的信,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文化的积淀是个漫长的过程,辨别并适应其文化,同样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认识它时短时间内会分不出何为泥沙,何为河水.对国家,对个人都是.这是六年前出于对文化上的理解说出的话,现在以实践证实,理论上的判断是正确的.

一、课程需求、课程价值和课程信息主线的定位

这个学期期末,我们对学生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调查问卷涉及了如下几个方面.

1.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的实用型价值;

2.以满足学生知识需求,提高个体修养为目的的知识汲取型价值;

3.以满足学生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艺术修养需求为目标的艺术修养型价值;

4.以满足学生提高非语言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生活交流型价值;

5.以满足学生修满学分的功利型为目标的学分价值.

以上述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以课程价值为核心,对应地分出课堂主线来:

1.以经济信息和社会发展信息为主,特别是现代信息为

主线;

2.以地理、历史知识,哲学思想为主线,并适当添加现当代社会现象信息;

3.以文化艺术,比如,文学、绘画、音乐、建筑、电影舞蹈信息为主线;

4.以饮食、节日、礼仪和日常用语为主线;

5.课程的学分价值.

依据学生需求和课程价值,课程的教学主线必须做出全方位的调整.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因为,学生方的需求,要靠教师来满足,教师的能力和素养就是关键性的一个问题.就目前我校教师的素养储备和培养目标来看,尚难以承担如此浩大而繁重的任务.但目标存在,总是好事.

(1)以经济信息和社会发展信息为主线,以求配合学校实现对主干学科和特色学科的怎么写作价值,满足学生结合学校特色了解俄罗斯经济形势和在专业领域向俄罗斯发展的需求

这是目前俄语教师面临的最大难点.一方面,教师自己对于学校提出的任务标本身存在转型的难点,还存在视频收集和裁剪方面的难点.学校层面的支持在于,应该把教师在这方面做的翻译和整理工作列为考核工作业绩和评定职称的一个重要的硬性指标.如此,教师的努力才不会有徒劳无功的挫败感,从而促进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

(2)以历史知识,哲学思想为课堂的主线,以求满足学生开阔视野的需求

开设俄罗斯历史课,从历史中找寻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国家进程的影响,从中看出俄罗斯人民在历史事件中表现出的个性和行动的偏好.对于苏联时期的历史,是我们非常难以选择的史段,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是对于俄罗斯,二战的历史和二战之后的历史,是俄罗斯人民的骄傲,需要将这段时期的历史事实带进课堂.

通过多途径调查,从学生那里得到的信息反馈是绝大多数学生对于俄罗斯的古代史没有兴趣.但是,因为俄罗斯古代史是俄罗斯文化的根基,是探讨民族起源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做的是,结合现实中的事例,讲俄罗斯历史.比如,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在今年7月27日~29日庆祝罗斯受洗1025周年,围绕罗斯受洗把学生带到俄罗斯古代史.如此,就不会让学生感到历史与现实脱离,讲历史和现实无关了.

(3)以文学为课堂主线,以求满足学生了解俄罗斯著名作家和作品的需求

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的俄罗斯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所以,直至现在,俄罗斯文学大师的作品在文化思想上被视为典范传承着.大师们揭示的人性和家庭,宗教思想,因为有大师对时局和人生跨越时空和地域的深入思索,而对学生有所启迪.

俄罗斯在自己国家的文化建设中,又把那个时代的经典和卫国战争后的经典作家,艺术家及其作品作为文化瑰宝向世人宣传、开放.

应该说,以文学为主线的课堂同样有必要呈现给学生,讲课方法,可以用纪实型的视频作为辅助工具.

(4)以艺术为主线的课堂,意在满足学生提高艺术方面修养的需求

这里的艺术主要指以绘画、音乐、建筑、电影舞蹈信息为主线的课堂.在这方面,有的学校,如,北京交通大学、传媒大学做得很不错,他们把反映俄罗斯社会的电影艺术搬到讲台上来,利用视频中声、光、影带给人的冲击讲授俄罗斯文化,这对公选性质的课程来说,非常适合.


俄罗斯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教授分别把俄罗斯艺术史和俄罗斯建筑艺术史搬上讲台,他们有着对自己所研究艺术领域的热爱和钻研,可让学生尽情享受俄罗斯文化艺术的盛宴.

(5)不求主线如何,只满足学生修满学分的功利型为目标的学分价值

应该说,选课程的大部分学生都有求分和求学的双效需求,我们把这部分人都归到上述四类中.单纯为学分而来的学生,每学期都只占到10%到20%,对于这部分人,我们只能靠改变教学方法,使之“移至”前四类.具体做法,分情况处理,对于确实因为某种原因,如,大四在外实习来不及到课但要分数的同学,可建立互动交流平台,把要阅读的书目,观看的视频和思考的问题发给学生,带动学生“进入”俄罗斯课堂;对于那些不想学,混日子,但学分没达到学校要求,影响毕业的学生,则通过点名,强迫的方式将他们拉到课堂来,这时,教师安排教学方法就十分重要.一般风趣的课堂容易吸引住学生.可是,多数女教师由于平日矜持的习惯,缺乏幽默、风趣的能力.

二、教学改革的具体事项和步骤

听了几次教学改革方面的讲座,我获益匪浅.研究学生需求,课程价值,课程信息主线,意味着课程进入了改革的实质性内容.

课程价值的实现靠的是课程信息主线的安排和贯彻,即文化

的过程,课程改革不论纸上着多少笔墨,实践教学如何安排,都脱不开下面两项内容,课堂上的“知”,课堂下的“行”.对于俄罗斯社会与文化课,因为不是主流课程,它在没有俄语专业的院校里,还远远谈不上“行”.正如学校安排的那样,它只是一门素质课,该类课程的“行”最多表现在课堂学生的发言和课下“机缘”中,结果是非常不好测定的.如此,课程上授课主线的安排和如何实现主线的价值,成了重中之重.

课堂教学改革有什么样的事项,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没有统一的定式,听听那些大师的课就知.但因为目标群体的特点相对较为稳定,所以,实践中所得的体会就较为科学.愿意将经验写出来分享给大家.

1.群组代替单个.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处在“社会中”,获得由“社会协作”带来的乐趣和发展.

2.自由发言代替强迫.90后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家里的独生子,或独生女,自尊心比较强,不喜欢“被叫”发言.这是从调查问卷里看到的.

3.适当视觉化代替某方面的全部灌输.播放视频,这是过去同学提的较多的建议,我们采纳了,所以,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视频资料.但实践同时证明,为避免学生大脑一直处于被冲击的状态,所以,视觉化的东西不能代替授课.

4.不断优化课堂信息,以避免课堂信息繁杂.偌大的俄罗斯,文化、政治、社会,经济相互渗透,教师费九牛二虎之力避免“拖泥带水”,也不可避免地“拖进泥,带进水”.但不论如何,尽量用蜻蜓点水之功力将学生实实在在的带进俄罗斯的世界文化一番,我们也就达到了开此课的最基本的目的.

(作者单位 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学院)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