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诗歌的人文理念其社会意义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305 浏览:56919

大约在七八年前,我从《北极光》杂志上读到许祥山的《远方的冰河》等三首诗,当时很是震动,以为这是一位谙熟世事的老作者.后来在一个作品研讨会上正式接触他,知道他二十多岁就开始写诗了.也因此,一个乐观成熟的印象便刻进我的脑海.业余时间,他刻苦学习,不懈努力,先后在《黑龙江日报》和《诗林》等期刊发表了许多诗歌作品,出版了长篇小说《大岭》.他现在已是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步入了省级作家行列.

许详山为人热情、谦虚,言辞诚恳.如同他在自序所说,“也许我来自农村的缘故,我的作品中较多的是农村的语言,更多的情感都用乡村的一些朴素的意象来表达的.”这部诗集从头到尾渗透着他对亲人、家乡、工作和生活的切切感恩之情,读来觉得朴素,觉得踏实,觉得有一种美德油然地涌入血脉.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联想到久远的民族历史和前辈的艰辛,联想到如火如荼的现实与未来.《亲情》、《爱情》、《景物》、《思索》和《随感》,是他这部诗集的五个组成部分,而灯盏、旗帜、希望、神圣、厚重、路标、奔跑、敬意、澎湃、歌颂等词构成了他诗歌的总体框架.读这部诗集,总觉得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在鼓舞着人们,有一种严谨的人生态度在砥砺着人们.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在转型过程中,人心浮躁,情感迷失的大背景下,还有这样的诗人能够坚守本贞,孜孜不倦地打造出如此上乘的精神食品,实在难能可贵,值得敬佩.先欣赏一下这样的诗:

我寻找的思绪在迎风前行/它说一朵鲜艳的花就曾经/开在我的前方/等(《与一只飞龙鸟对话》).这是一首生态意识极强的诗.作者没有直接描写飞龙鸟葬身弹下的悲惨,而是用一朵鲜花来形容.画面凄美,冲击力强,读来更令人痛心.一只飞龙鸟的命运不仅与大兴安岭相关,也与人类相关.它所引发出的思考是系列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万物之间相互依赖与排斥的关系,等等.它的社会价值与人文理念不仅体现在这首诗中,而且贯穿着许详山的整个诗集.

《民工》一诗的社会性更强.命题一出现,让人立刻联想到拖欠民工工资的事有没有,解没解决.虽然这一问题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但作者在此并没有从这个角度去写,也没有高呼短叹的用词.看作者是如何唤醒人们对体力劳动者的理解和关注的:

“民工/一如漂泊的浮萍/亲人的叮咛是镇痛的良药/随泪水服下/医治每日的心焦埋下无数的渴望/薄薄的汇款单上/乡愁在日渐升起/站在上面/可以看见十五的圆月/并且月光如水等”只有正视人生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只有善良的人,才能表达出如此的关切.作者抵进了民工的精神支柱:亲情,责任,与命运抗争的不屈品格,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首诗所要赞扬的应该是这种精神.民工也是鲜活的生命,是通过自己劳动来创造美好生活的兄弟姐妹,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基础力量.但这首诗所隐含的鞭挞,更像一条辛酸的河,让每个在此路过的人洗洗脚上的浮尘.很难想象,一个事非不明、善恶不分的人怎会写出这样的诗行.许祥山是爱憎分明的人,很有思想深度.他的诗语言婉约,形象性强,波澜起伏,意境壮美.

《远方的冰河》这首诗写的是一种过程,是那一刻的时间和空间的相对静止.情景交融,看似咏物,实属借物言志的典型抒情诗.值得注意的地方:我们阅读时,不能简单的理解作者对景物的静态描写上,也不能被表面壮丽的边关落日图所迷惑,更不能被“垂下、渐坠、尽头”等词所误导.这是作者对实景的执意和放纵,目的恰恰相反,它留给每一个心灵相通的人自剪胸臆.诗体取材冰河,并把它置于夕阳之下.仔细读来,不难发现,“冰河”决不沉默.“山峰如指”是一种隐喻,代表了一种无欲则刚的风骨,作者采取这样的艺术手段,目的要反衬“沉默”,这才是这首诗的中心意境.

大雪封山,对于林区人来说,也并不稀奇.但对于诗歌的作者来说,怎样赋予它新意,艺术视角选在哪里,这是每一位作家值得考虑的首要问题,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诗的构思应该是标新立异的,雪的神奇和壮阔,显然已不是物质的雪,它已构成了政治与精神范畴的产物,是形与质的统一,哲与思的融合.在无边无际的雪野中,诗人能够把“鲁讯的名言,烟斗,浓重的乡音”联结在一起,拓展想象空间.暗示读者,路要靠自己去走,更多的是把握自己.在这首诗中,作者把雪与历史,实与虚充分整合在一起,让我们读后感到心灵深处的火光正在向上喷涌,感觉是美好的.最后诗人还说“提防,另一种雪”.如果说它是一首政治与人文理念相互融合的抒情诗篇,倒不如说它是一支英雄的赞歌.这样深刻的诗很多,我在此不一一列举,目的是想把更多美好的感受空间留给读者欣赏.

想象来源生活,是诗人对生命的再组织.诗歌里抒发的所有美好的感情则来源于诗人对生活的认识,反映着诗人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诗人价值观的再现.耐清贫,耐寂寞,能客观分析事物审视自我的人,一定是胸怀宽广的人,可以成就事业的人.作为诗人的许祥山就是这样的人.但他在诗中,则更多地把“我”置于时代的感情与愿望之中,反映了两代人的心声,具有极其明显的社会意义.看诗集《父亲》里的几句:“沿着你黝黑的脊梁/我在季节的尽头仰望/盈盈汗水/跋涉在深沉的土壤等”田头垄边的儿子,感到自身的单薄与渺小,而父亲备垄、除草时的热汗还留在土里,留在作者幼小的记忆里.在诗中,作者对父亲充满无限感激.他想回到从前,他想接过父亲的锄头等也正是因为无以计数的这样的农民,这样的父亲,不知疲倦地耕耘和奋斗,才哺育了后代茁壮成长.作为“父亲”的儿子,诗人许祥山极力想描摹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画面.这质朴的民风,诗意的内涵,无疑是塑造了包括诗人在内的又一代人的民族化品格的初始力量:坚韧不屈!从《祖母的手》、《煤油灯》、《春日》、《大岭的冬天》、《栽下一棵树》等诗中,都能体现出这种生活的底蕴.诗风清新磊落,音韵优扬.尽管这部诗集里还有个别诗节需要删繁就简,但也决不影响阅读和欣赏,与意境无关.

如果说,让我从诗的角度给许祥山定位的话,他更像一个从田野到森林,再从森林到城市的复合型歌手.这或许也是诗集取名“大岭行吟”的缘由吧,我是这样认为的.正像他走过的路,还有他留在路上的歌声,那歌声高贵朴实,情真且腔圆.


11本文出处 www.eduxue.com/shehui/hxsh/441094.html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