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更新时间:2023-12-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23 浏览:13373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总要求、基本途径、社会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

[关 键 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要求;途径;自身建设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现在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上.从广义上说,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基本适应,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凋、可持续发展,共同进步;从狭义上说,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层建筑保障.和谐的社会关系要求上层建筑的法律制度加以维护,为此,就要通过政治建设发扬社会主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此外,和谐并不是“一团和气”,也不是宗派主义,而是建立在特定的原则的基础之上.原则要在的基础上产生,通过法制加以维炉,为此必须发展政治,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2.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要求.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但是,必须把公平正义放到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中来理解.离开这个环境,公平正义就可能演变成平均主义.在现阶段,公平正义主要体现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等价交换,写卖双方的利益和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因此,公平正义就是要承认事实上的不平等,尊重差别,通过适当的政策把差别转化为推进社会进步的动力.为此,要完善市场经济,规范竞争秩序,调节收入差距,正确处理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依法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诚信友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道德的要求.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4.充满活力是社会成员激发出来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这种“活力”需要激发.尊重创造,就要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让不同社会阶层都把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生产要素优势融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


5.安定有序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动态平衡.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社会不稳定现象要比社会不和谐现象更为严重,为了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有时仅仅用调和的方法不能奏效.要求不断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建设,发展基层,扩大公民自治,让公民依法管理自已的事务,最大限度地把社会矛盾消解在萌芽状态.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延伸.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目的在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此,就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1.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发展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2.走共同富裕道路,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但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不能一蹴而就.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将贯穿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始终.在这个过程中、事实上的不平等将长期存在,因此要承认差别,而不是否认差别,更不能人为地消灭差别,差别既可产生动力,也能导致冲突.实现防止冲突、推动发展的目标,需要有正确的政策导向.逐步提高居民收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3.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上,应当尊重经济成分的多样性,实现不同经济成分的均衡发展.为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四、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社会建设关系到民生,关系到社会稳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布局中地位重要.我们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历来重视改善民生,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现在,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即所谓“民生”问题的解决,既取决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党政机关怎么写作质量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更取决于社会事业的发展,比如教育、文化、卫生、就业、住房、尤其是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和完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五、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只有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永葆先进性,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

(编辑/惠霞)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