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

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07 浏览:19169

摘 要 :发展群众文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笔者从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入手,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发展群众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和谐 群众文化 队伍建设 全民参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94-01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是社会稳定、环境优良的前提;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系统过程,需要多个部门、多个单位的协调合作,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系统工程中,作为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群众文化,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十分有必要重视群众文化工作,大力发展群众文化.

一、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构建群众文化的和谐社会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重要特征.“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目标.中国的群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自原始社会先民的生产劳动和肢体语言的交流之中诞生以来,就寄托着先民的美好社会理想,洋溢着和谐精神.群众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色,区域特征以及它的丰富多彩,共荣共茂,更呈现“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核.和谐既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特征,又是群众文化流传的千古不变的社会功能.所谓的群众文化的和谐功能,指的是群众文化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谐发展方面所产生的作用,群众文化的和谐功能是由群众文化的三大基本功能即宣传教化作用、普及知识作用、精神调剂作用组成,并通过三大基本功能的发挥达到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目标.因此,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繁荣社会,稳定民心,发展经济,创造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壮大群众文艺队伍,提升文艺队伍的素养,是发展好群众文化的关键所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为此,石柱县始终坚持加强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放松,选派音乐、美术、舞蹈、舞美等专业干部到高等艺术院校定向培养,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市级专业院团挂职锻炼,选派文化馆(站)干部参加全国基层文化队伍示范性培训、参加东部地区对口支援西部地区文化人才培训.在完成县内专业团体改制的同时,留住专业骨干人才和文艺创作和表演方面的领军人物,特别注重加强业余群众文化队伍建设,举办培训班、文艺汇演等形式促进业余群众文化队伍素质的提高.坚持以县文化馆为基地,利用音乐、美术、舞蹈、摄影、花鸟根雕、书法、民间文艺等协会组织培训和举办展演比赛,发现和培养人才,建立一支热爱并投入乡村文化、社区文化的志愿者队伍.

三、着力丰富群众文化内容,构建和谐社会

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不断创新群众文化内容,丰富群众文化形式,通过自我创作、自我表演、自我娱乐和自我教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巩固和发展社区新型、和睦的人际关系,通过群众的共同参与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也增强了群众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通过在公共所开展教唱革命歌曲、教跳适合老、中、青、少的各种舞蹈、创作具有土家民族文化特色的相声、小品、快板、三句半、音乐情景剧等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反映时特征、寓意深刻、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不仅吸引广大居民积极自发参与,而且使广大居民在美的艺术感染中受到教育,身心得到陶冶.在策划文化活动时,先进行广泛调研,了解群众的需要,根据群众需要设计活动主题、内容、形式,倡导举办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单位的主题文化活动.通过举办重庆石柱县全民健身活动,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目前,在工作时间外的石柱县城参与打牌的少了,全民健身的意识强了,文化氛围浓了,每天晚上7点到9点半,共有上万人参与适合自己特点的歌舞,处处是歌的海洋、舞的世界,处处充满了融洽与和谐.


四、全民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构建和谐社会

为了改变群众文化覆盖面仅仅局限于县城和中老年人群这一局面,石柱先后成立了33支“幸福山寨”宣传队,开始群众文化向农村的强势扩张.独特的内容设立和还原生活的表达方式,使“幸福山寨”魅力四射,赢得了农民的青睐.农民将活跃在农村院坝和田间地头的“幸福山寨”宣传队,亲切地称为“流动的活电视”.几年来,“幸福山寨”宣传队在全县农村巡回演出490场,观看群众突破20万人次.近年来,石柱又启动了“红喇叭”宣传队、国乐飘香民乐队、“玉带河之夜”群众文艺健身、“滨河之夏”音乐会、“青春飞扬,共建和谐”动感舞台等广场文化活动,为声乐、舞蹈、器乐的青年爱好者搭建了展示才艺的舞台.以“流行前线”、“炫彩校园”、“团情八点半”、“青春合唱团”等为内容的系列活动展示学生文化活动,石柱县的群众文化活动在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中广泛开展,如火如荼.

伴随系列活动的推进,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骨干培养,以及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也不断加强.目前,石柱已拥有32个乡镇文化站,建起了241个村级文化室,全面加强了农村文化骨干力量的培植,声乐、摄影、美术、等艺术门类培训辅导经常性地在各地开办.薅草锣鼓、土家啰儿调、咂酒歌、土家斗锣 、土家摆手舞、铜铃舞等大量土家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其中石柱土家“啰儿调”已经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丰富群众文化方式,构建和谐社会

如何避免以往农村宣传思想工作形式单一、方法陈旧的传统模式,摒弃群众听不进、记不了、坐不住的呆板枯燥的宣讲,“将知识改编为文艺,在文艺中融入知识”,县文化馆“红喇叭”宣传队统一印制了宣讲提纲,宣传全国、全市、全县的经济形势和基本概况,宣传党的政治理论知识和精神文明建设,宣传队成了农业科技知识、农村法制建设和安全知识以及卫生知识的“聚宝盆”.相声、小品、快板、话剧、歌曲中都融入了知识,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在田间地头上起了“大课”.为了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参与性,宣传队还实行了有奖问答,答对一个问题,就可以将一包洗衣粉或者一件T恤衫领回家.这些城市里属“小儿科”的促销手段,在石柱的农村派上了大用场.随着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人越来越多,石柱科技兴农的氛围越来越浓了,人们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了解也越来越透彻了.

总之,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文化是同步进行、相辅相成的.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通过建设和谐文化,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为和谐社会培育必需的社会环境,用和谐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容,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和谐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使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