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兹控制社会理

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70 浏览:9240

【摘 要】本文介绍了法国哲学家德勒兹的控制社会理论.通过与社会学晚期现代性理论的比较,描述了从规训社会到规训社会的转变,特别强调了社会控制机制形态变化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认知视角.

【关 键 词 】德勒兹;控制社会;资本主义;晚期现代性

一、德勒兹简介

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20世纪法国最杰出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家之一.德勒兹的理论思想以突破传统、主题广泛著称,他的写作紧扣社会现实,也擅于从其他学科“取材”.德勒兹早年以对尼采、柏格森、斯宾诺莎等哲学大师的独到阐释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他与精神分析师、社会活动家费利克斯加塔里(Felix Guattari)发展出的“游牧主义”思想,批判了传统哲学的认知方式,并揭示了这种思想上的“俄狄浦斯情结”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紧密关系.同时,德勒兹歌颂自然的创造性适应的能力,强调差异与偶然性的重要性,将视为自由流淌的生产性的力量,将差异视为生命存在的本质.

二、控制社会理论概要

德勒兹思想的重要主题之一是当代资本主义系统的变化.

在德勒兹看来,生命、人的本性、,都是流动的.与此相对,社会控制机制是一种固态、僵化的过程.德勒兹认为,把握当代社会的关键,是控制机制与的逃逸线的配置状态的改变,尤其是社会控制机制形态的改变.

在《附言:关于控制的社会》1一文中,德勒兹通过与福柯的规训社会进行比较来描述一种新的、更加隐秘的权力形式――控制社会(society of control).他认为,现代生活有一个从“固态”到“流态”变化的过程,该过程不是人本身的变异,而是“配置”的变化,因为控制机制本身也在努力使自己成为“流态”.

在控制社会中,不同的控制机器是不可分离的变量,这些变量形成了一个变化的几何系统,该系统运用数量化的“语言”来呈现.德勒兹将封闭比喻为“模子”(molds),用以塑造铸件,而控制则是“调整”(modulation).被称为“调整”的控制体系像一个发生着变化的铸模,它时刻在自我变形;或者说像一个网眼不断在变化的筛子.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数字化的网状信息图,它可以测量(描述)任何内容.由于时刻更替的自我调整,它的网络形态是实时的,也就是说每一次刷新都对应着每时每刻的变化,每一次都得到最新的图像.相似地,信息图的绘制手段本身并不对其描绘的对象实施控制,而是生成信息图的算法(技术)是一直在变化,它会随着其所描绘的对象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以便更精确地描绘网络.所以说,控制就包含于适应之中.

福柯所描述的规训社会,巨大的单向可见封闭空间被创造出来,如家庭、学校、军队、工厂等等,个体不停穿梭于这些封闭空间之中.它们的典型特征是,空间内分散着大量的个体,这些个体都在依照时间表行动.在规训社会中,各种形式的封闭空间是彼此独立的变量,但其本质是相似的.然而,在德勒兹看来,这些封闭空间(机构)正处于普遍的危机之中,它亟需改革,需要新的力量.“(这些空间/机构的)管理者从未停止宣称应当采取必要的改革,等但是,每个人都知道这些机构已经完蛋了等它们最终需要处理的唯一问题是:维持就业,直到新的力量来临”.以这一认识为出发点,德勒兹认为,控制社会正在逐步取代规训社会;取代的结果则是“控制”成为了新的“怪兽”,其典型形式就是现代企业.

德勒兹认为,工厂和企业的薪酬体系集中体现了两种社会机制的差异:规训社会的工厂致力于生产最大化的同时将工资最小化,将个人作为大众和工会中的元素.而现代企业则施行变动的薪酬系统,对每个人的薪酬实施调控,为单调的工作加入一点点挑战.这是实现控制的关键之一.现代企业通过挑战、竞争和小组会议等方式让个体处于一种永久的亚稳定状态(metastability).这种状态下的现代企业公司将竞争作为一种健康的形式,赋予个体绝妙的驱动力.“工资与资质挂钩”的原则成功地影响了国家教育,逐步地,企业取代工厂,终生培训也欲取代传统学校等也就是说,持续的控制将取代检查成为当代社会的主题.

与传统工厂和现代企业的比较并行不悖,两种社会机制的差异也可以从个体与大众的关系变化上来进行进一步分析.规训社会中一切通过指令来进行管理.而与此不同,控制社会中重要的是编码(code),这种编码是一种准入.换句话说,控制的数字化语言是由编码组成的,这些编码标志着信息的获得或拒绝.在以编码为重的社会体系中,“大众/个体”这对概念已不再有意义.因为“个体”成为了“碎片”(dividuals),而大众成为了样本、数据、市场,或者说“库”(banks).

从封闭到变动,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也在改变.在控制社会之中人处于波动之中,置身于连贯的网络系统.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增加,原本作为安全网的“相似度检测”机构正在逐步失效,这带来的现象之一就是中产阶级正在快速“下滑”.中产阶级曾经是稳定的社会中坚力量,是早期现代性社会最引以为傲的部分,然而,他们是固态现代性的特有产物,因为他们与固定的机构紧密相联,这使得他们不得不随着社会的流动性而“下滑”.对于往日的中产阶级,机构和制度不再是他们安全稳定的港湾,反而将他们自己和他们的财产抛向阴晴不定的市场.正如德勒兹分析的那样,传统机构的改革只是垂死挣扎,因为资本主义市场才是今天的主角.那些曾经倚靠传统机构而今渐渐式微的,越来越多的“新穷人”,都是无法赶上现在却又无法回到过去的人,他们无法操控网络又无法逃离网络之外.我们可以在经济危机和市场震荡时轻易的辨认出他们,也只有这时他们才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被控制机制引诱的后果.与他们不同的是,富人与穷人更具有灵活性,前者可以利用不确定性大赚一笔或用财富换取安全,而后者则因为一无所有而承担着较少负担.

于此同时,资本主义概念也发生了“转型”.当前情景下,资本主义的重点不再是生产,而是“高级写作”(high-order production).它不再是简单地写入原料再卖出成品,而是直接写入成品或组件.直接写入成品或组件意味着不再单单靠售卖产品本身来立足.这种资本主义想卖出的是怎么写作,想写进的是股票,它运作的核心是市场营销(sell and marketing).当下,需要掌握的重点已经不再是被权力覆盖的各个封闭空间,而是由企业掌握的、可变形的(deformable)、可转化的(tranormable)编码数据.市场营销的胜利建立对此掌握的基础上,它来自于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控制体系,而不是规训.换言之,市场营销的胜利是通过操纵汇率,而不是降低成本;是通过产品的变迁,而不是产品的专门化. 从而市场营销也就成为了企业的核心,或者也可以称之为“灵魂”.市场的运作则成为了社会控制的工具,它的应用使得“主人”肆意增殖.它的控制是短期性的、持续且没有限制的、快速的颠覆.与此相对,规训则是长期的、有限的、不连续的.在控制社会中人不再是被封闭的人,而是负债的人.而这些“被贫穷”的人似乎是自己选择“堕落”的.因为越来越贴心的怎么写作降低了人们的警戒心,营销越来越在意人们的感受,攻破人们的心理.它们甚至被请进家门并且直接从个体获取数据,而且相关的数据往往是个体心甘情愿提供的.正是人们的心理需求造就了那些金融衍生品,造就了那些毁灭他们的次级抵押贷款.当人们自觉自愿的“头脑发热”的时候,正是商业机构赚取利润的绝佳时机.

控制力与数据获取的能力是成正比的.互联网已大大降低了信息获取的成本,几乎使人人都有机会在控制社会中掌握部分主动.然而,大量低成本信息泛滥,加之“控制”行为本身就产生着更多信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淹没于信息海洋之中.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是决定性的,一些个人或机构甚至可以利用人们对信息判断能力的差异,以“自反性”破“自反性”,如果他们愿意,也可以顺便制造更多的喜闻乐见的信息“垃圾”成为共享时代的“英雄”.利用“自反性”,是在控制社会中争取主动的关键.

数据信息既可以成为市场营销的基础材料,也可以成为具有商业价值的交换筹码.“大数据”方式变得炙手可热,它真正地抓住了我们每一个人,而它们做的不过是把我们做成信息图,并想方设法满足我们各种细枝末节的个性化需求,甚至在我们意识到这些需求之前.一切都是基于“控制-调整”的逻辑,不要沉迷于完美的大计划,而是要提高灵活性,以期在不断的调试、升级中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也正是控制社会的精髓.

德勒兹也注意到,被纳入数据库的人或许将会在不知不觉中丧失选择的权利.以企业招聘为例,从目前企业招聘的数据支持来看,通过遗留在网络上的大量信息,人被图表化,被分析,被掌控数据的企业所过滤选择,候选者甚至在成为候选者之前就已经被淘汰了.对此,德勒兹在《附言》中提到加塔里的一个设想,人们各自和一个代码相连,它联结着你的所有信息,人通过它接入生活的各种“端口”,也或许有一天会被莫名其妙地拒之门外.

三、控制社会理论与社会学晚期现代性理论的对话

首先,“自反性”和“网络化”是控制社会的存在模式.社会学家贝克和吉登斯提出的“自反性”(reflexivity)2,描述了一种更为复杂的人类行为互动模式,强调了信息的回路和反馈,个体会根据获得的关于整体的信息调试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增加了对行为及其效果的不确定性和预测的难度,同时,从个体角度来讲,风险性也随之增加.自反性也是德勒兹的控制社会中主要的作用机制,如浮动的汇率和变化莫测的市场.众人的行为构成了参考指标,始终反过来影响众人下一步的行动.控制社会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具有这种自反性,德勒兹更着重强调的是,控制机制也在利用这种自反性.因此,对市场的成功预测、操控总是存在(尽管作为实施控制的个人或组织并不一定总是成功),成功的“操盘手”们总是强调信息获取以及“逆向”思维(考虑大多数人对现有信息的反应)的重要性.

社会网络理论的“网络”模型与德勒兹的控制社会图景最为相似,普遍的关联性使个体与整体实现统一,“网”也使得自反性在系统中的作用形式更具象、清晰.网络理论浓厚的方法论色彩,正如控制社会中的“数据库”,是可以被任何个体或组织利用的工具,更便于与统计学方法相配合,因此,不具备控制社会理论的批判性.

第二,关于社会机制的“流动性”.齐格蒙特鲍曼提出,当代世界正在经历从“固态现代化”向“流动现代化”的转变.3这种“流动性”与德勒兹的“控制机制的形态变化”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都强调一种更加“自主”的生活方式,以及“固定的”控制机制的逐步失效.但是,前者描述的是一种结构性变化,由“固定的”转变为“流动的”,传统的控制机制伴随着这种结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松绑”了,个体更多的自主性是结构“松绑”的影响.这种观点把控制机制看作是较为静态的.后者则不承认静态的结构,“结构化”与“去结构化”是始终进行的双向过程.德勒兹强调的是,在这双向过程中的适应性问题,是个体和族群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它事实上从未是“固定的”.因此,从“固定性”到“流动性”,控制机制(结构)的对象的经历,也是控制机制(结构)本身的过程.控制机制自身不等同于静态,只是试图制造静态.并不存在“松绑”,只是“绑”得更巧妙,使“绳子”两端都具有前所未有的灵活性.所以,控制社会理论可以解释自由度与依赖感同时增加的现象.


第三,对创造性和差异性的强调也是德勒兹与社会学理论的差异之一.社会学更注意集体(或国家)层次的指导性和“安全网”的失效,以及由此而来的治理困难和个体性迷茫.因此,社会学家总是希望在无论多么小范围的集体内(例如亲密关系)重塑传统的指导性和“安全网”.相比之下,德勒兹似乎更加乐观、激进,看到的总是创造性适应,边界模糊的地带正是可以发挥创造性的地方,创造性适应就是对现实困境的抗争.因此,德勒兹的游牧主义在政治行动的主张上发展出“诸众”(Multitude)这种暂时性、事件性的政治行动类型.4合法性问题和规则将会被反复提出,总是在某些时刻、某些地方成为争论的主题,并在这过程中尝试解决问题.差异在过程中一直存在,宽容和保护差异性正是创造性适应的目的.而社会学理论,不论是地方政治或亲密政治,还是以共识为追求的.

总的来说,游牧理论更强调控制与逃逸的双向性、微观性、动态性,以及个体适应与创造的重要性和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而社会学理论更注重从结构来解释变化,关注当代个体的焦虑感,并探讨建立新的集体性指导机制的可能性.

四、结语

德勒兹在互联网兴起的初期预见了一种新的社会控制形式,和以数据为基础的认识、解释世界的方式.这一洞见,恰恰也说明了在新的时代,传统认知方式的局限性,值得我们反思.同时,它也在呼唤新的颠覆性视角,鼓励人们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实现创造性地适应.

注释:

1 Gilles Deleuze. Postscript on the Societies of Control. Winter,1992,Vol.59:3-7.

2 乌尔里西贝克,安东尼吉登斯,斯科特拉什.自反性现代化[M].赵文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9-10.

3 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M].欧阳景根,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4 尹晶,朱国华.帝国与诸众的交锋――迈克尔哈特访谈[J].文艺理论研究,2010(1):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