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三大社会理形态其现实意义

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957 浏览:59395

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核心.社会形态是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马克思对社会形态的具体划分、主要是在社会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其目的是揭示社会形态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马克思以人的发展状况为尺度,对人类历史进程进行了理性的审视,形成了其唯物史观中贯穿始终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一、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马克思将人类历史分为三大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个人全面发展.在其著作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不是偶尔提出的,它是有自己的思想脉络并始终贯穿在马克思思想的发展中.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已经开始考虑人类历史,并构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理论.在分析中,他以人的本质(劳动异化是否异化)为原则,人类社会历史分为三个阶段:没有发生异化的阶段、异化阶段、异化被扬弃的阶段.这是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最初萌芽时期.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第一次明确、完整地提出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并提出了人类历史最重大的发展规律.依据人与人关系、人的发展的不同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在最初的社会形态里,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能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生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第二阶段为第三阶段创造条件.”不同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其发展大致将经历是以下三个历史形态:“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和“个人全面发展阶段”.这标志着已经发展成熟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继续写了关于社会历史进程可分为三大社会形态的见解,即“直接的社会关系”“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自由人联合体”进一步丰富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二、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内容

马克思提出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但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前后继承的历史过程,不同社会形态由于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对应的经济基础是各不相同的,马克思以人的发展为视角,对人类社会历史作了三阶段的划分:

第一大社会形态是资本主义以前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是人类社会进入人的依赖性关系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其初始阶段的人的依赖性是自然发生的,然后形成了原始社会的家庭、氏族、公社及其它成员的依赖关系.后来随着社会进入了古代共同体、封建制度的历史阶段,因而形成与此相适应的人的依赖关系.

社会的第二大形态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成了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就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产品的社会关系.在历史上有很大的进步就是物的关系自然的与人们之间形成的关系,它是个性形成的最早表现,是自由个性实现路上的必要环节.

马克思认为第三社会形态发展的表现在建立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的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里,充分发展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则是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个人全面发展及其自由个性的需要的产品,不再是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商品,劳动也“成为吸引人的劳动,成为个人的自我实现”,即“真正自由的劳动”.社会才真正成为实现了人的最终解放的自由人联合体.

三、“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异同

马克思根据不同标准来划分社会形态,提出“三种社会形态”理论的同时还提出了“五种社会形态”,揭示了社会形态历史演进的顺序性.马克思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第一次完整地表述了“五种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等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由此可见,人类社会包括了五种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两者的表述方式和理论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说明了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是从原始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五种形态”中的前三个形态就是“三大社会形态”中的第一大社会形态,即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最初社会形态.在此社会形态中,生产力水平过于低下,自然界和自身的发展限制了人们生活,为了能够发展和生存,一种依赖关系便在人们彼此之间形成,这种状况下,人的发展也是低级的、不自由的.“五种形态”中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则是“三大社会形态”中的第二大社会形态,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但不完全等同于第二大社会形态,第二大形态的外延范围很大,可以指不发达的和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可以指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五种形态”产主义社会形态就是“三大社会形态”中的第三大社会形态,即自由关系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形态.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人们才会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四、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所包含的现实意义

我国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都很难离开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的指导,因而要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它对于当今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三大社会形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的过程中,最终的目的坚决不是发展经济,而是只能作为实现人的自由个性的条件与手段来推动人的全面协调发展.我们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解放而努力.

第二,有利于科学的把握我国现阶段的历史定位,制定合理的社会发展战略,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发展.从五种社会形态来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度都属于社会主义属性.但从三大社会形态来看,我国由于历史,自然等多方面的原因,正处于第二大社会形态的开始阶段,即正在完成由人的依赖关系向物的依赖性的过渡.

第三,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三大社会形态不仅对人的发展作出了阐述,目的是实现人的最终自由和解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创造一切有利条件,着力解决当前人在发展中所面临的种种难题,努力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协调的发展.

总之,中国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创造性的发展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学者来说,深刻领会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不仅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而且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