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信任危机

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843 浏览:92335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在于社会信任的缺失,例如人民对政府官员的不信任、城乡二元结构的不信任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信任等,这些造成了社会道德滑坡、市场运行成本加大等一系列问题.

关 键 词 :社会信任;道德建设;信任危机;社会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随着社会结构特别是利益结构的调整,社会心态更加复杂多样,一些方面已经出现失衡的倾向.信任危机和道德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社会运行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社会信任,没有社会信任就没有社会管理,就没有超越个人的集体性社会行为,也就没有所谓的“社会”.社会管理就是要重建社会信任体系,让社会重新有效地运行起来.只有在此基础之上,社会管理创新才能够推行下去.

一、当前中国社会信任缺失的原因及表现

1.对部分官员的不信任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大转型时期,由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推行缓慢,以及在教育、医疗、行政、司法等方面的改革没有达到人民群众的预期目的,造成了人民对现有体制的不信任,对部分官员的不信任.由于当前部分基层党组织和政府对党政策和兑现对群众的承诺等方面贯彻不力,严重削弱了党政部门的公信力;并且由于个别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严重影响了党组织整体的良好形象;人民群众对部分基层官员言行不一、表里不一、推诿扯皮的现象嗤之以鼻;部分领导干部堕落腐化,严重冲击了群众对党信任的基础.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大小官员堕落腐化、公权私用的腐败案件,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对党寄予的深情厚望,以至于人民群众不再信任政府官员,甚至产生一种“仇官心理”.

2.城乡二元阶层的不信任

城乡二元阶层的不信任在中国表现的最为明显,由于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以及分配制度发展滞后,居民的收入分配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分配不均,导致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根据我国收入差距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5(一旦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为0.4,表明该国社会处于可能发生动乱的“危险”状态),城乡差距已经突破了3倍,差距的趋势是有增无减(刘舒羽.中国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警戒线);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过分的强调效率而忽视了公平,导致特权阶层逐渐垄断了社会资源和公共产品,而普通大众却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如今普通大众的不公平感以及被剥夺感越来越强烈,“仇富心理”就是阶层信任危机一个典型的表现;尤其是农民工,他们作为城市里一个特殊的利益群体,不仅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和保障,甚至受到各种歧视,不公平感会使他们做出一些反社会的事情,这又加剧了城乡二元阶层的不信任.

3.市场经济下失范性的信任危机

失范也称脱序,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失范是社会规范的一种生存状态,是“一种社会规范缺乏、含混或者社会规范变化多端,以至于不能为社会成员提供指导的社会情境”(迪尔凯姆 社会分工论).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正处于关键期,这一时期也是社会问题的多发期.在市场经济机制下,社会经济生活都是由市场“看不见的手”来组织完成,个人获取资源的途径再也不能像往常一样坐而等之,而是要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在市场竞争当中,优胜劣汰成为了评判的标准.因此,市场机制下的社会生活逻辑是“竞争与争夺”.需要指出的是在这样的争夺当中,既有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也有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同时还有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利益争夺.由于市场竞争充满了利益争夺,而在利益面前人们往往是冷血残酷的.在这种竞争的市场机制下,个人信任难以得到持续的支撑.因此,由各项制度或是共同利益维系的契约性信任,才是建立市场机制信任体系的基础.在建立各项有效制度的社会转型之初,各个群体间通常要经过一个博弈争夺的过程,以期获得对己最为有利的结果.因此,在最为混乱与无序的社会转型初期,社会信任与合作制度的建立过程是较为复杂与困难的.

二、当前信任危机的影响

1.增加社会运行的成本

相互之间缺乏信任的代价是非常昂贵的.信任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简化功能,信任能够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风险性的东西简化,让人们不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判断交往对象行为合理性.现代社会信息量巨大而且机会稍纵即逝,我们都无法判断对方的行为是否可信.如果没有信任的话,首先就要判断其行为,这就增加了社会交往的成本.如今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便利,人们很容易就能成为一个社会人,跟陌生人交往频繁,但是人们的思维却没有从传统思维走出来,对陌生人的防范戒备心理依然很重,这样在无形当中增加了我们交往交际的成本,长时间的这种无信任交往也会增加我们自己的心理负担.


同样,市场经济对信任也有着内在的要求,市场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契约信用经济,其有序运行必须建立在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否则,企业会因为信任危机而降低投资意愿,银行会因为信任危机而出现借贷现象,民众会因为缺乏信任而导致消费愿望的降低,这些最终都会影响社会的有序运行,增加社会运行的成本.

2.陷入“公信力陷阱”

当前我国的社会管理局中出现一个“公信力陷阱”,即老百姓已经习惯于怀疑政府,甚至对政府出现了“有罪推定”:官民冲突时,错肯定在政府;官员有错时肯定是贪张枉法腐败.公信力缺失使得政府很多用心良苦的做法不被理解,好心办不成好事,甚至好心办坏事.官民沟通障碍重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自说自话,各行其是,互不合作,社会管理的信任根基被持续的侵蚀;长时间的“公信力陷阱”也会导致政府对民众也缺乏信任,因为他们对自身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缺乏信心.现如今,各级政府都有维稳的政治目标,他们对于件表现出极度恐慌和紧张,往往采取过犹不及的应对手段,很多时候却导致适得其反的后果.

三、加速道德滑坡和增加社会风险

社会信任危机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一种价值心理和交往态度,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扩散性.众所周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有序运转的重要因素,道德对人们的行为有调节和约束作用,然而,社会的道德与信任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如果一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信任程度非常高,那么合作与互惠的意识就非常强烈,这样人们的关系也就比较和谐,从而使道德观念能够深入人心.但是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可言的话,甚至对基本的道德规范都不信任,那么人就丧失了维系行为正确性的规范和准则,其道德观念和价值观都会发生扭曲,而且现代公共生活中也会充满尔虞我诈,坑蒙拐骗的现象.

对个体来说,信任能给人一种安全感,在一个相互信任的社会环境中,人能够拥有健全、完善的人格,可以说“信任是一种本能需要”,所以社会信任的缺乏会给一个人的心理带来负面的影响,这样长期处于一个互不信任的环境中,容易让人互相猜忌,妨碍人格的健全和完善,也容易让人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这就无形中增加了社会风险.

社会信任危机让人人自危,阶层对峙,我们必须重建社会信任来维护我们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