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742 浏览:69377

摘 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此,要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基本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认真真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

关 键 词 :新农村建设;意义;内涵;措施

中图分类号:D4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06)05-0023-04

作者简介:袁金辉(1972- ),男,重庆巫溪人,博士,国家行政学院副研究员.

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达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村和农业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紧迫任务.

一、为何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农村工作整体布局中的重要步骤,也是保持农村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必然选择.充分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对于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所有城镇乡村,注重把农村的事情办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建设好农村这个最大的生态屏障.为此,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去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去统筹协调城乡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城市的发展水平较快,但农村面貌变化相对比较小,甚至还有一些农村仍然不通路、不通电、不通邮,农民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喝不上水.现在我国的城镇化率为43%,大部分人口还在农村.即便是在未来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我国仍然还有6亿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民依然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所以说,农村问题解决不好,农村面貌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农民生活得不到明显提高,全面小康社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一定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把农村的事情办好,使农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使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当前,农村的总体是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特别是因为土地征用、环境污染、农民工工资拖欠等引发的事件时有发生,甚至酿成群体事件和恶性事件,影响了一些地方的社会稳定.为此,必须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环境等设施条件,切实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以便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繁荣农村经济、确保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二元结构明显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写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要,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讯等建设,可以大大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民的消费环境,释放农民的消费潜力,激活农村巨大的消费需求,繁荣农村经济.这不仅能解决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突出问题,还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总体要求.这20个字内容极其丰富,涵义十分深刻,既包括了以农田、水利、科技等农业基础设施为主的产业能力建设,也包括了路电水气等生活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既包括了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也包括了乡村社会风气的转变,同时还包括了农民素质提高和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建设.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概念,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和谐新农村建设.具体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发展要有新格局.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具体表现为农村产业布局合理,农村经济繁荣,农村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一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水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发展富民优势新产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壮大农村产业基础.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支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三是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通过改善农业、农村生产条件,培育新的支撑产业,不断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

(二)农民生活要有新提高.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具体表现为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消费结构基本合理,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一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方面,可以通过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按照市场需求,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另一方面,通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二是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刺激农村消费需求,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消费.三是在解决农村温饱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尤其是要合理安排农闲和节检测日时期的农村物质文化生活,培育农民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三)农村风貌要有新气象.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具体表现为农村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农村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农民素质不断提高.一是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怎么写作,初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贫困救助、基本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解决农民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二是繁荣农村文化事业.要在继续实施农村文化站(室)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基础上,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农民喜闻乐见的、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通过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仅要培训产业农民,提高务农技能,还要培养务工农民,增强农民转岗就业的能力.此外,还要在农村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四是农村设施要有新变化.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具体表现为乡村建设规划合理,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一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避免无序建设、住宅杂乱分布,乱占土地、无端浪费耕地,沿路建房、挤占道路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二是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为广大农民普遍地过上小康生活和富裕生活铺平道路.不仅不要让农民为生活发愁,而且还要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市民一样拥有洁净方便的自来水、清洁的燃料、整洁的厨房、舒适方便的卫生条件和平坦的道路.优先解决包括道路、安全饮水、燃料、用电、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同时改造中小学校舍、卫生院所等等.三是加强人居环境治理,不断改善农民的生存条件.比如,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帮助农民改厕所、改厨房、改圈舍;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卫生环境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前几年国家财政投资几百亿重点推进的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六小工程”建设,让成千上万的农民受益,值得继续推广.

五是乡村治理要有新举措.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具体表现为农村经济组织成熟发展,村民自治不断完善,农村社会稳定有序.应通过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一是鼓励农村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组织,尤其是经济合作组织,以此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二是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加强农村政治建设.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充分搞好选举、决策、管理、监督,保证农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权利.三是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建设平安乡村,创建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同时,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怎么写作群众、凝聚人心和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

总之,按照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大要求”,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在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福利水平和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以新农民、新社区、新组织、新设施、新管理和新风貌为标志,以加强农村道路、水电、水利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怎么写作解决农民后顾之忧为手段,最终将目前还很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幸福、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着许多有利的条件和十分难得的机遇.主要表现在: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完全有能力和条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的支农惠农政策力度逐步加大,农村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农村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农村建设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长期奋斗的历史任务,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措施,认认真真将新农村建设落到实处.

(一)要转变观念,调动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广泛参与.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的建设,为新农村发展做出贡献,形成全民支农的良好局面.要充分发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作用,加大城市对农村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支持和怎么写作.同时,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二)要高度重视,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事关我国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宏大工程,仅靠农民是难以取得成效的.因此,要加大各级政府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尤其是要大力发展农村的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

(三)要总体规划,分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地域辽阔,农村发展很不平衡,东南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差别特别大,就是在同一省市的不同地区农村发展也不尽相同.为此,建议在农村建设中,要因地制宜,不同地区实行不同政策,进行分类指导.对条件成熟的乡村要首先规划,首批扶持,对相对落后的村庄要后规划,缓扶持.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协商,不搞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

(四)要学习借鉴,广泛吸取国内外农村建设好的经验和做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在推进过程中要注意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教训.要及时总结经验,评价建设效果,推广好的做法.同时,要吸取国外的一些做法.比如,长期以来,我国国家扶持的农业和农村的建设项目一般由上级确定资金规模,然后逐步分配到下级单位.这样做虽然体现了有查重办多少事的原则,但是缺少了农民的广泛参与,影响了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果.为了确保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使用效果,韩国的新村运动的经验就值得借鉴.在韩国的新村运动中,采取了由下向上逐级上报的方式,由村级组织选择建设项目,然后报告新村建设的指导部门,由指导部门按照有关程序上报,批准后才对建设项目予以支持,这样就确保项目建设能够取得实效.

责任编辑:黄杰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