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育中国市民社会的

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909 浏览:81260

【摘 要 】中国要促进社会转型,建设和谐社会,都要求通过培育市民社会来实现.从市民社会的内涵演变来看,现代市民社会的本质在于市场经济,同时带有缺陷性.培育完善的中国市民社会并且克服其缺陷,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培养市民社会的“人”.培养市民社会的“人”离不开法治轨道运行的市场经济体系土壤,离不开道德与法治的保障,更离不开先进的意识形态的引导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农村将影响着中国市民社会培育的进程.

【关 键 词 】市民社会;市场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农村

中图分类号:D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079-01

一个民族独立自主地存在于世界民族之中,依照自己的轨道,朝自己的目标发展,离不开国民.1902年2月,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教育当定宗旨》,指出:“使其民备有人格(谓成为人之资格也;品性、智识、体力皆包于是),享有人权”“为本国之民,而非他国之民,为现今之民,而非陈古之民,为世界之民,而非陬谷之民”,只有“人”,才是改变自己时代的最根本力量,要完善所处的社会,不能不从完善人自身开始.所以培育中国的市民社会,最根本的要求是“立人”,具体说来就是培养有利于建设中国市民社会的“人”.

一、培育中国的市民社会该如何进行“人”的培养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为“人”的培养提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空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既包括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更包括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建设,法制建设.

首先,现代市民社会区别于传统市民社会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市场经济体制,市民社会与市场经济是“相机互通、直逆互动、内在统一的辩证同构关系”;市民社会和市场经济同样具有二重性,而市场经济构成了满足这样二重性的空间.就市民社会的本质来说,它经过了古典形态、近代形态,跨入了现代,而且其现代性就在于市场经济体系.

其次,市民社会的人首先是“自由的人”,而“市民的自由的一项主要因素,就是从事经济活动的自由,而其中关键的就是拥有财产的自由.”如果主体获准从事某项行为或者活动,但是却没有相应的秩序保障,也就是说在脱离法律保障的条件下,这种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只有法律确定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因此,要加强法制建设.

2.强化和加快与市民社会相合的意识形态体系建设,宣扬以“科学精神、公民意识和权利意识”为核心的市民理性文化;科学合理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首先,市民社会状态下的人,应当是有自由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公平意识、协作意识和富有公益精神的人,这是区别于封建堡人的特征.然而,“人一出生便装备有武器,既可以怎么写作于人和德行和善行,但也可以用作相反的目的.”但是,一般而言,人是可以改造的,是可以被教化的,植根与不同的文化背景,接受不同的意识形态,就会有不同的素质养成.因此,我们要培养自身的市民即市民社会下的“人”,不能不重视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建设.

其次,社会的前进离不开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受控于人的意识,因而社会要的进步首先是人之认识的进步,思想的进步,文化的进步.哈贝马斯做过这样的论述:“1500年前后发生的三件大事,即新大陆的发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则构成了现代与中世纪之间的时代分水岭”.这三件大事中,除了新大陆发现外,其他两件事都是发生在人的认知领域,对上帝的认知,对人自身的认知.因此,我们可以说,“新时代”的开端,最重要的是人的认知和思想的开端.从理论上来说,市民社会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形态,担负着形成社会权力,消除国家压力,培育宪政文化的职能,构建中国的市民社会,也是开创我们“新时代”的行为.因此,我们也要从“人”的意识形态,从文化层面着力.

二、培育中国市民社会,要重视农村

首先,从积极意义来看.第一,在尚未完成城市化进程的中国农村人口数量的庞大,分散区域的广阔,聚居区的紧密联系都决定了其在市民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第二,市民社会的构建非一日之功,农村的庞大人口决定着,在下一代的人口构成中,大半的人将出生于农村,而这些人会流入到城市,会走向各自的领域,会构成新一代的公体.然而这些人思维都与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打上乡土烙印.因此,从现在起就开始重视农村市民社会的培育,将利用更早地在全国构建市民社会.第三,在以儒家文化为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公民的国民性与农耕文化紧密相连,对传统的东西继承性或保留性更强,传统的文化在这里可以寻找到踪迹,虽说良莠不齐,但却蕴藏着大量的传统文化资源.


其次,从消极意义来看.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重视农村会有利于市民社会的培养,那么,如果忽视农村,则势必阻碍着市民社会构建的进程.第一,农村的人口常常表现出顺从、忍耐、及安分的特性,更符合人类社会政治文化中的顺从型特点,这显然不利于市民社会的建构;第二,农村利益诉求渠道单一,常常只能采取极端方式.如果在市民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忽视农村,那么留给农村的就是私人与公家的二元格局,这中格局有极大的不稳定性,一旦有利益冲突,就会形成尖锐的对立,近几年来的群体事件就是现实的证明.反过来讲,在市民社会构建中如果忽视农村,那实质上就是助长这种不稳定性.这与构建市民社会的价值追求背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