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公众监督

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801 浏览:144030

摘 要 :我国目前正在全面推进建立法治、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在建立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公众监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作为社会监督系统中的主要环节,是制约公权力的有效手段.加强和完善公众监督,是当下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 键 词 :公众监督;和谐社会;法治

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后,总书记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进一步阐述.作为社会监督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公众监督是广大民众行使监督权利重要体现,是建立公正公平、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一、 公众监督与和谐社会

公众监督,主要指公民依据主权在民原则和宪法规定的权益保障而开展的罢免代表、选举和公决、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及等活动,也包括公民以纳税人、福利领受人或单纯守法者的身份对正在实施的政策和法律的反映.它是一种社会性监督,是权利性监督,而不是权力性监督.属于群众监督的一种.

公众监督涵盖范围广,包括舆论监督、等方式,与公民监督不同.舆论监督是通过舆论对社会丑恶事物或对权力进行的监督.由于一般公众的各种局限性,舆论监督主要是新闻舆论监督方面,媒体成为传达公众意见和舆论的主要渠道,代替公众行使监督权.是公民向有关部门提供线索检举揭发违纪违法事实的行为,是当前打击违法犯罪的有效手段,是公众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的人权益保障制度尚不完善,以至于一些人事后遭到打击报复,揭示我国在保护人权益方面存在的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公众进行监督的热情.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目标,在这一时期,党结合实际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思.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但人民无法直接去管理国家,因而政府权力机关工作人员受人民委托去管理国家.因此,公众对政府进行监督是理所当然的事.公众对政府的监督,是推动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立的重要动力,有利于促进政治和谐发展.

二、 公众监督失效

公众进行监督,其目的是使整个国家能健康向上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哪个国家能免受腐败的困扰,是一个普遍现象.腐败被称为是“政治之癌,”一旦滋生腐败,如果不去遏制,其影响是巨大的.

人民拥有权力,但只有少部分代表去行使权力,如果人民没有足够的权力去制约使用权力的政府官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给腐败创造了条件.面对腐败,公众在强大的公权力面前显得如此无力,有些政府官员息,有的运用手段对批评者进行打击报复等.有些记者遭毒打,而有些公民因为揭发检举受到官员的处处报复,最后受不了如此报复,跳楼,去年4月份福建宁德一男子私赌遭报复,被砍死、祖屋烧成废墟.这样的案例不再少数,给公众监督带来巨大压力.腐败给人民利益带来严重侵害,这对社会的公正公平构成威胁,人民为维护自身的权益行使公众监督的权利受到很多限制,影响了社会稳定,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立.

三、 公众监督失效的原因分析

政府信息的不对称.政府信息公开是监督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否则,政府可能就会利用信息优势偏离甚至损害公众的利益.由于公众监督政府中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公众对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仔细分析,造成信息不对称是多方面原因形成的,制度上,我国传统的人事任用制度缺乏必要的透明度;法律上,缺乏相应的信息公开法律,再从个人和部门利益上来讲,政府部门和公务员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某些政府部门或工作人员往往会千方百计地加以封锁、掩盖某些关键的政务信息,暗箱操作,造成信息不对称.

监督权与被监督权的权力不对称.政府作为人民的代表,行使人民赋予其的权力,他们是公权力的代表者.但人们赋予其权力是为了保护人们自身在社会活动中的自由和权利,使整个社会稳定和谐,政府是作为一个权利的保护者.目前,人们赋予交给政府的权利与政府在运用中所表现出的权力严重不对等.公众的监督权力和政府的被监督权力相差很大,公众监督没有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使公众监督只能流于形式.

公众监督的法律不完备,制度不健全,缺乏具体实施细则.一项权利上升到法律的高度,那么这项权利在行使时也会更加有效.我国在公众监督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不完备,造成公众在监督过程中只有依据其他法律条款或原则,例如我国的新闻舆论没有新闻法,公众在时也没有“法”等.在具体的实施细则上,如宪法中明确了监督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但却没有具体规定保证其实施.换个角度来看,我国在公众监督法律规定上比较抽象,但在实际运用中,抽象的法律规定是远远不够的.

公众的监督意识淡薄,偏重事后监督.公民的监督意识淡薄是指在对政府监督这方面的参与意识弱,就算有监督意识,那也是在个人利益受到损害之后才意识到对政府的监督.造成公民监督意识薄弱有三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官员对公众监督的本质认识不够,对公众监督不重视,对自己作为人民公仆这一位置认识不清,滥用公民赋予的权力.另一方面,公民个体作为理性经济人,部分公民进行监督产生的社会效益有利于全社会的人,让一些人搭了便车,而从事监督的成本却要个人来承担,个人也许会受到打击报复.这造成了公民在进行监督时的热情不高,不愿去揭发,除非等到犯罪的官员被抓了才会出来作证,即监督.这样的事后监督在监督的效果上肯定不如事前和事中监督.

还有一方面原因是公民自己从事行贿等行为,也就产生了现代社会一个严重普遍的问题公民与政府官员的权钱交易,也即行贿.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讲,这是非常不道德的,是对自己广大人民同胞利益的损害.

四、 加强公众监督,推动和谐社会建立

充分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需要从以下方面去努力完善.

加强对政府信息的公开.关于政府信息公开,首先是政务公开.现在很多省市县政府都在地方政府网上开设了政务公开栏目,这样的举措值得一直推行下去.其次是政府提供公共怎么写作的公开,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大幅度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审批手续,逐渐将审批制改为登记制,减少政府手续,以便更加有利于公众监督的实现.如实行窗口制办公,这对工作时间和程序上提出了较高要求.

成立一个监督政府行使权力的部门,代表公众更有效行使监督权.在权力的不对等上,公众由于其没有国家强制力的坚强后盾,使得其拥有的监督权与政府的被监督权严重不对等.如果成立一个第三部门,代表公众行使对政府监督的权利,使公众的监督权也拥有国家强制力保障,这会使公众监督权利更行之有效,如国家土地督察局的建立、银监会的建立、保监会的建立等.

这里必须要注意一个问题,尽管成立第三部门有利于公众监督,但容易陷入“谁来监督监督者”的怪圈.走出怪圈,一方面需要这些第三部门监督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第三部门的监督要完全公开,使公众对其监督充分了解,做到监督亲群众而非脱离群众.另外,第三部门监督人员轮换的时间要较一般政府部门缩短,可以考虑加大普通公民在该部门的比重.

完善公众监督相关法律,健全制度.我国关于公众监督的明确规定很少,公众行使监督权往往无明确的法律或规定可依,使政府钻法律的空子,公众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如制度,公众因害怕后遭受打击、报复,往往会知情不报,从而贪污腐败人数增加.我国应制定保护人权益的法律,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公众与政府腐败现象作斗争.


和谐社会是一个与法制的社会,发挥,也需要有法可依,做到公正公平.因此,对公众监督法律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细化法律规定,充分考虑公众监督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对一些抽象的法律规定,进行具体化,使其更有操作性.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为公众监督提供制度保障.

加强舆论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作为公众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当下越发明显.公众是舆论监督的主体,在我国,赋予舆论监督的权力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完善舆论监督机制.应尽快制定相关专门法律法规,保障新闻机构等媒体舆论监督的权力.

公众可以通过新闻媒介等自由地表达自己对腐败的意见和看法、政府目前在败中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的希望,提出防止腐败的方法和建议.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公众提供的信息,特别是有关腐败现象的,新闻机构等媒体要为公众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未经信息来源提供者的同意不得公布其姓名和相关资料,这是公众在舆论监督中应该享有的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

加强公众监督意识.公众监督意识的加强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和谐社会的内涵包括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等.具体内涵是指要遵纪守法,要有对法律的尊重意识和政治参与的热情,权利面前要平等,司法要公正等.和谐社会的所有内涵都与包含道德意识、法治意识在内的人的发展密切相关.要建立和谐的社会,热情强烈的公众监督意识是必须的.

五、 结语

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公民与政府共同合作的、体现、法治精神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体系中,政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正如古语有云“政通才能人和”.公众的有效监督体现了人民利益在社会中的崇高地位,对于遏制政府机构的腐败现象的作用极为重要,是推动整个社会健康向上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处于转型的特殊时期,实现公众的有效监督任重而道远,但相信通过整个社会的努力,我国的公众监督会逐渐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真正建立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社会.

06;功能、困境与对策[D].江西:南昌大学,2007

[7] 庄德水,胡松.论政治文明视角下的群众监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