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62 浏览:11885

按照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设想,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步和第二步的目标,人民生活在上个世纪末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是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国现代化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主要挑战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支撑我国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多数基础性因素,在今后一个时期还会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有些还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加强.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时期,巨大的需求潜力能够为我国在较长时期保持较快发展提供足够的市场空间.特别是,我国发展的不平衡性,可以使庞大的需求潜力分阶段释放,从而使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更长时间.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仍会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继续存在,并得到质的提升.尤其是,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不断提高,我国劳动力优势又呈现出高素质劳动者数量多、成本相对低的特点,这使得我国有可能在技术研发、信息怎么写作等高素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方面,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第二,科技革命的加速推进和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扩大了我国技术选择空间,为我们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20世纪中叶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技术革新的周期不断缩短,高新技术层出不穷,以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空间、海洋等技术为主导的第三次技术革e-,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并不断地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最近一段时间,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正在酝酿技术突破和孕育新经济增长点.“智慧地球”、“物联网”等概念的出现,预示着信息技术与物质生产有可能形成深度和全面融合,并对生产方式、经济结构乃至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这可以使我们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国际形势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进程.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虽然经济全球化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曲折,但总体趋势不会改变,而且还可能在结构变革的基础上得以深化.现代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将使跨国、跨境交易更加便利,全球贸易和投资还会继续增长.与发达国家早期的发展过程相比,现阶段我国经济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程度更深,这可以使我国在更大范围和更高水平上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实现更长一个时期的平稳较快增长.

第四,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为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最为重要和基本的条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我国的国情特点相适应.既有利于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又有利于充分发扬,增强决策的性、科学性.既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促进发展,又可以保持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作为我国现代化领导者的中国,不仅具有丰富的保持政治社会稳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执政经验,也具备与时俱进、不断进步的自我完善能力.

第五,科学发展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健康推进提供了重要思想保障.

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在传统的资源环境问题不断加重的同时,又面临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压力.我国的人口规模比世界上现有的56个高收入国家的全部人口之和还要多出3亿多.如此规模的人口进行现代化,相当于把过去一两百年来世界范围的现代化历程在中国重演一次,而我们既不具备他们早期发展所具有的相对宽松的国内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也不可能像他们那样通过开拓殖民地掠夺现代化所需要的资源.在能源和其他资源约束加强的同时,水资源不足的约束更具挑战性.另一方面,我国的现代化正赶上世界范围新一轮的工业化、城市化浪潮,印度等一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使我们面对的资源环境挑战更为严峻.

同时,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新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减排的本质是给全球的增长附加了一个新的约束条件,要求降低碳排放强度,提高单位碳排放的产出.显然,这种约束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将产生重要影响.虽然目前我国人均历史累积碳排放水平仍然很低,但年排放总量已达世界前列.而且,由发展阶段所决定,我国的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还不可避免地具有高碳排放的特征,使得我们面临的减排压力和难度异乎寻常.我们既要在国际谈判中积极争取我国应有的权益和发展空间,又要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现代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在传统竞争优势逐渐减弱的同时,将会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随着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和发展政策的转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低成本的优势正在发生变化,传统意义的后发优势也会逐步减弱.

更大的挑战来自于人口的老龄化.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预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会在2013年左右达到最高值72.1%,而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将会在2016年左右达到最高值,为9.97亿左右.老龄人口比例的迅速提高,和人口总抚养比的大幅攀升,势必推动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人口红利”逐步减少直至最终消失.

第三,由我国发展阶段和独特国情所决定,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还是亚、非、拉等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表明,“现代化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则滋生着动乱.”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现代化过程必然伴随着利益格局和社会成员相对地位的变化,需要始终把握和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由于我国现代化进程所具有的特殊性,我们面临的矛盾更为复杂,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一是从发展阶段来讲,我国正处于收入快速增长,同时收入差距和社会矛盾也不断增多的时期.二是我国是一个人口和地域大国,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利益关系问题更加突出.三是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伴随着体制改革的过程,二者交织在一起,使利益格局调整的过程异常复杂.四是我国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发达国家在较长时期完成的任务,使得我国现代化过程同时存在传统农业社会的矛盾、工业化进程中的矛盾,以及后工业社会中的矛盾,而这三种矛盾在发达国家是在不同时期相继发生的.

第四,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我国的现代化将会面临一些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外部挑战.作为一个超大型经济体,国际社会对我国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的期望会不断提高.一些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虑,甚至采取或明或暗的方式进行干扰、阻挠和破坏.另一方面,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在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特殊性,我国也将始终面临一些国际势力西化、分化的企图.另外,各国对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反思和应对,可能导致今后一个时期有关国家发展模式的调整,国际政治、经济和金融治理结构的重构,以及国际利益关系格局的重大变化.如何促进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向着朝我有利的方向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机遇和挑战的关系是辩证的.如果应对得当,就可以将挑战转化成机遇,而如果应对不当,则不仅会使挑战变成难以克服的现实困难,还可能丧失宝贵的发展机遇.

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第一,在我国现代化成功启动并已迈出历史性步伐的基础上,要高度重视保持现代化进程的连续性.

转变发展方式是现代化进入一定阶段后各国普遍面临的挑战.如果能够成功应对这个挑战,就能保持现代化的连续性,反之亦然.我国的经济已连续保持了几十年的快速增长.要把这个势头保持下去,最关键的是要适应发展阶段变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创新和提升我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增强抵御内外风险的能力和持续增长的动力,同时,要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妥善处理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及各区域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全社会能够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更加注重现代化的全面协调推进,处理好现代化进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只有经济的现代化,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化.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要建设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还要建设高度发达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上,现代化的某些方面可以发展得快一些,另外一些方面可以发展得慢一些,然而,如果这种不协调长期存在下去,则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延缓现代化进程.

从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来讲,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化,很难在一个国家的某个或某几个地方率先实现.比如: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某些方面是全国范围内的事,很难在一个地区单独推进.因此,人们常说的某个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指率先实现经济的现代化或其他某个方面的现代化,而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现代化.也正因为如此,在评判现代化实现程度时,学者们大都认为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才是较为理想的评判单元.

第三,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我国后发优势的新特点,牢牢把握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我国的现代化总体上属于后发国家的追赶式现代化.由于后发优势的存在,这种现代化一般都会呈现出“时间压缩”和“内容叠加”的特征,我国也不例外.实现同样水平的收入增长,我国所用的时间远少于发达国家.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虽然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后发优势正在逐步减弱,但在新阶段新形势下,我们又有了一些新的后发优势.在新一轮技术革命蓬勃发展和快速传播的背景下,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所决定,我们利用高新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比其他国家更加有利的条件.

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具有增长空间大、成本较低的优势.发达国家在传统产业领域已经形成了大量的生产能力,而其市场则相对饱和,需求增长的空间小、速度慢,在进入新的技术和产业领域时,往往需要大规模淘汰旧的生产能力,面临大量沉没成本.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国内市场需求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增长迅速.这使我们有条件直接“用新技术来满足新增需求”,而不像发达国家那样必须大量淘汰现有生产能力.

另一方面,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又具有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明显优势.我国不仅在一些新技术、新产业领域接近世界前沿,甚至在若干领域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具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所不具备的人才储备和研发能力,而且,由于我国具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制造业生产能力,使得我们具有更强的将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

这些条件有可能使我们在一些新的技术和产业与发达国家并驾齐驱,还可能局部领先.当然,也要看到,在全球化背景下,新技术和新产业领域的竞争必将异常激烈.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纷纷采取行动,力争在新技术和新产业领域赢得优势.面对竞争,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国国内潜在市场规模大的有利条件,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选择一些具有优势的技术和产业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四,全面系统地加快制度建设,为现代化的持续推进提供根本保障.制度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现代化又好又快推进的根本保障.国内外经验表明,现代化过程的启动与现代化过程的持续需要不同的制度安排,前者只需要一些最基本的条件,比如国家的统一、政局的稳定等,而后者则需要更多的持续不断的制度建设和创新.

经过30年的不断探索,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也要清醒看到,这个体制还不完善,影响发展的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过去,改革的重点是突破旧的体制,而新时期则需要更加注重体制创新,不仅要在经济体制方面继续创新,也要在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形势的变化,经济社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体制障碍也会有所不同,改革和创新的重点领域也要随之变化.

(摘自《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第9期)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