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探源

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940 浏览:105830

摘 要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形态发展和对资本主义演进过程的研究,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及其发展阶段做出了一般性的预测.苏联东欧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中,既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中国在总结了本国和国外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探索经验教训,在科学把握本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总依据.

关 键 词社会主义 阶段 理论

一、经典作家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考和预测

由于历史发展顺序的“颠倒”和“错位”,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不是在生产力水平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开始,而是在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的苏联、中国等国发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中,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如何建设、巩固社会主义呢,这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首先要解决的历史新课题.而正确认识本国国情,科学认识本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解决这一历史性课题的前提和基础.

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十八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已经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自身的成长过程,未来社会也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他们还认识到,从资本主义社会到未来社会必然要经过一个过渡时期,并对过渡时期的必然性、必要性和主要任务做了初步论证.马克思恩格斯运用他们创立的唯物史观,考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主要矛盾和一般规律、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和必然趋势,对资本主义社会如何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如何发展,从理论上做了论证和预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1、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转变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认识到,消灭私有制实际上将经历一个及其艰难而漫长的过程”.①恩格斯也明确写道:“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答:不,不能.正像不能一下子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实行财产共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因此,很可能就要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②2、与经济上的过渡时期相适应,政治上也有一个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国家政权是无产阶级.在过渡时期,要利用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从根本上改造现存社会,创造新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全新的人.3、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自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指出,资本会导致这样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上一部分靠牺牲另外一部分人来强制和垄断社会发展的现象将会消灭.马克思还谈到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两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消灭了阶级统治和阶级剥削的社会,之后是更高级的社会形态.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根据经济成熟程度的差别,预测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发展将经历三个历史时期:“长久的阵痛”,即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较高阶段”.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以发达的资本主义为前提,因此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占有,消灭了剥削和剥削阶级;没有货币和市场,商品生产被消除,社会生产由国家有计划地组织进行;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制度,劳动力不再是商品;国家逐渐消亡,对人的管理变成对物和生产过程的管理;得到极大发展,全体人民享有较大的自由;但是仍然存在三大差别和事实上的不平等,人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联合体”阶段.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人们奴隶般的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三大差别也随之消失,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生产力极大发展,社会财富充分涌流,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国家消亡,实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们结合成为“自由人联合体”.4、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真正的人类历史开端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仅仅是人类史前史的终结,同时又是真正的人类历史开端的标志.只有从这时起,人才在一定意义上真正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真正成为自然界自觉的真正主人,完全自觉地去创造自己的历史.

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在实践中的发展

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及其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实现共产主义三阶段划分的思想,通过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反思与总结,进一步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1、只有充分认识到一个社会的客观发展阶段,才能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在1916年的《马克思主义论国家》和1917年的《国家与革命》中,列宁也把未来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并且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阶段,即未来社会分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时期.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的设想,十月革命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实行普遍的国有化,国家统一支配生产和分配;建立消费生产公社,废除土地私有,成立国营农场;取消商品交换,禁止自由写卖;在农村强制实行余粮征集制,在城市实行粮食配给制.但是,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使列宁很快改变了看法,他发现“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③在他看来,对俄国来说,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只能根据经验而不是教条来谈论社会主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认清社会的客观发展阶段,据以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2、社会主义阶段是一个多级的发展过程.在《关于星期六义务劳动》《论粮食税》《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以及俄共(布)九大的政治报告中,列宁先后使用过“社会主义的初级形式”、“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还用过共产主义的“最初阶段”、“低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等概念,但对于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要经历几个阶段,列宁没有明确论述.3、俄国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是迂回的、复杂的、漫长的.他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俄国(推翻资产阶级以后第三年)还刚处在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低级阶段过渡的最初阶段.在列宁看来,当时的俄国是一个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都相对落后的国家,小农经济、小手工业、小生产占统治地位,文盲占多数,在这里过渡到社会主义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必须采取迂回过渡的办法.1921年3月俄共(布)在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其目的和实质就是要充分利用市场、商业、货币流通和国家资本主义手段,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从而实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迂回过渡.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列宁对过渡时期的曲折性长期性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但也应该看到,自列宁以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出现了急躁、冒进的倾向,他在有生之年对此没有从理论上予以全面系统的清理和反思,也没有能够构筑起有效的制度、体制框架,此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在相当长时期内走上超阶段发展之路. 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全面开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斯大林看来,“新经济政策”是一种暂时的退却和权宜之计.从1925年开始,苏联逐步放弃了原定至少要实施25年之久的“新经济政策”,开始选择了一条高速发展重工业的现代化道路.至30年代中期,以优先发展重工业、单一的公有制形式、指令性计划经济、权力高度集中为特征的斯大林模式基本形成.至1936年,随着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私有制的消灭和公有制的形成,斯大林在《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中宣布,“我们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④随之而来的任务就是向共产主义过渡.1939年,斯大林在苏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更高阶段,只需要10―15年的时间,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标志就是在经济上超过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46年9月17日,斯大林在回答美国《星期日时报》记者提问时说:苏联完全有可能在一个国家内建成共产主义.1952年,苏共十九大宣布苏联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当前的任务就是从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直至建成共产主义社会.1959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一大上提出:有别于社会主义基本建成时期,社会主义在苏联已经取得彻底的完全的胜利.共产主义现在已经不是遥远的理想,而是最近的明天.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具体规定了建设共产主义的时间表,计划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可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并非常乐观地断言我们这一代人将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生活.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要求党的各项政策都立足于严格的科学态度和分析情况的科学方法上,对赫鲁晓夫时期的一些急躁冒进、高指标的做法进行了纠正,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做了调整,1967年苏联宣布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种调整是向实际前进了一步,但当时的苏联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很有很大的差距.比如,1970年苏联的国民总产值和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47%和40%.⑤显然,“发达的社会主义”仍然是个不切实际的超前判断.安德罗波夫上台执政后,对苏联社会发展阶段的估计进一步有所调整,提出苏联正处在发达社会主义这一长期历史的开端,并强调“发达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长期性和距离建成共产主义的遥远性.之后的契尔年科沿用了这个观点.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政时,提出苏联目前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概念,苏联现阶段的任务不是建设共产主义,而是完善、建设社会主义.但遗憾的是,苏联社会已经积重难反,加之改革战略和内外政策的失误,最终导致了苏联剧变和解体.


在苏共领导人的影响下,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滋长和发展了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思想.1958年,捷共宣布基本建成了社会主义基础.1960年捷共又宣布捷克斯洛伐克进入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时期.到1971年,捷共修正了原有的判断,明确不是1958年,而是1970年,捷克才结束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不是1960年,而是1971年才开始进入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的阶段.保加利亚1971年党代会提出,在20年内将大体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并开始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1986年4月,保共认识到,保加利亚还处在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的开始阶段.1975年,匈牙利提出要在15~20年内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1985年在领导人讲话中指出,完善发达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还处在这个阶段的开始.在1971年党的六大上,波澜统一工人党提出,波兰要在70年代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1973年对目标做了调整,要用20年时间在波兰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1985年11月,波兰统一工人党承认,波兰至今还没有完成过渡时期的所有任务.1986年2月波兰统一工人党明确宣布,波兰正处在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86年6月,波兰统一工人党十大的新党纲明确规定:波兰正处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后阶段.党的远景目标是共产主义,党的近期目标是建成社会主义.上世纪60年代,德国统一工人党宣布德意志共和国已进入发达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它的九大通过的党纲提出的目标是:继续在德意志共和国建立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从而为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基本的前提.

三、中国的探索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创立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时期,就对中国的社会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新主义论》一文中,他系统地阐述了什么是新主义,新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把新主义看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新主义社会的前途是社会主义.1952年春夏之交,改变了他和其他领导人曾经有过的经过一段相当长久的发展之后再采取严重的社会主义步骤的设想,提出用10―15年时间,基本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按照的这一设想,1953年12月发布的《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提出了用15年左右的时间,用三个五年计划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目标.1954年6月,又提出了他对中国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一些原则设想.他提出: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究竟需要多少时间?现在不能讲死,大概是三个五年计划,即15年左右,可以打下一个基础.我们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50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就像个样子了.1955年3月,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又把第二个阶段表述为要建成一个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中国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也经过了曲折的过程.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综合之前的一系列论述,可以看出他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在探索过程中不断调整,基本上与中国的国情是相符合的.区分了“建立”与“建成”这两个概念,认为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只是标志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基本建立或者说进入,而不是中国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根据这一判断,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们只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建成社会主义.等领导人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由很不完善到完全建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必然要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曲折过程.在这个时期,既要注重生产关系的变革,也要大力提高生产力,中心任务是建设,为此要发展商品经济,允许多种所有制存在. 1957年7月以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和实践出现了偏差,认为通过不停顿地进行生产关系方面的变革,促进生产力的飞跃发展,然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建成一个有共产主义因素、共产主义基本形式的社会主义,再不停顿地向共产主义过渡.1957年底,去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受赫鲁晓夫提出的15年赶超美国口号的影响,提出我国可以用15年赶超英国.后来后来更进一步提出,赶英超美不需要15年,七八年就可以了.只需要10―15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以建成社会主义,进入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了,不要100年,可以50年.为此,在全国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采用通过所有制变革实现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奋斗目标.

1959年底到1960年初,我们党较为深刻地总结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通过在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过程中的深入思考,得出结论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可以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因为底子薄、人口多、经济文化落后,需要1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为缺少经验,必然要走很多弯路,不能过急,不要务虚名而招实祸.但这些思想未能认真付诸实践.特别是,在看来,社会主义只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一个历史过渡时期,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在这个时期,始终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根据这一认识,提出了“无产阶级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这就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做出了完全错误的判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正是通过对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验教训的总结,把重新认识我国社会性质和所处历史阶段作为改革的基本立足点,奠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基石,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1980年指出:离开现实和所处历史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1986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在党的决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十三大前夕,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就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就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⑥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正式肯定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特征、历史任务和历史地位作了严密论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过党的十四大直至最近召开的十八大,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宋留清单位: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宋灵波单位:聊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2卷第140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9,86页.

③列宁全集[M].第42卷第176页,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④斯大林文集[M].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8页.

⑤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1988)[M].世界经济译丛,1994.

⑥文选[M].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4-2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