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在社会转型期的新趋势

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529 浏览:131917

作者简介:欧阳晗萌,女,汉族,出生1987年10月,硕士研究生,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2010级传播学专业,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传播.

刘迅,男,汉族,出生1957年10月,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传播.

摘 要:本文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结合笔者对中国电影的观察与理解,更加全面地就论文主题做了梳理,采用举例分析的方法,结合多部特点突出的中国电影,展开讨论,最终归纳出在社会转型期,中国电影所呈现的五个新趋势:市场化道路的探索;个性化、多元化及技术革新;“主旋律”与多样性的结合;直击社会矛盾,关注民生;平民化视角彰显人文关怀.

关 键 词 :中国电影;社会转型期;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5-0000-02

自20世纪80年代始,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经过了一个世纪的艰难曲折与求索,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都发生了巨变,而中国电影的转型则跨越了第四代和第五代导演为主的“新时期”,到“第六代”和“六代后”导演为主的“后新时期”.

然而,处在经济飞速发展,各国文化相互融合的新时代,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以及转型期的各种社会矛盾,中国要呈现一部电影佳作却并非易事.它要求我们在继承中发扬,还要不断地做出改革与创新.

一、市场化道路的探索

中国电影在一定程度上肩负了带动中国文化崛起的使命,而中国文化的崛起,必须依靠经济的支持,形势促成中国电影必须选择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国家电影局艺术处副处长陆亮总结这几年的电影创作时也说到,现在拍电影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结合国际市场能赚大钱的大片,二是为了表达个人艺术观念拍摄的小圈子电影,三是仅为回收成本而拍摄的电影,很显然,前者是赢家.所以导演们在拍片的时候都会考虑到市场需求和票房保证,纵观市面上的中国电影,市场运作最为成功的,始终是以商业片为导向的电影人,他们掌握了观众们的审美需求,找到了一条与大众趣味相契合的道路,正所谓“受众就是市场”,满足受众的需求,便是市场化的根本,观众们通过对电影的期待,选择,如若需求得以满足,便会影响他们下一次的取舍,比如我们所说的票房号召力,便是观众对电影导演或影视明星的认可.而提到观众需求,导演们挖空心思以求各方面的迎合,如《人再囧途之泰囧》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揭示真理,满足了观众娱乐与放松的需求,最终以12.5466亿元的票房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又如电影《非诚勿扰》便是利用时尚与流行的元素,满足了观众们的好奇心,也凸显了都市人情感的碰撞,而《非诚勿扰2》更是超越了前一部的票房佳绩,系列片总是能够以最少的投入换来最多的回报,正是由于第一部的铺垫,为后面的部分做了足够的宣传;再如荣获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李安所执导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3D的视觉效果以及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满足人们对审美的需求,赢得了观众的青睐,而该片与美国编剧及演员们的合作,也正是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体现.

二、个性化、多元化及技术革新

正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社会转型期赋予了人们更丰富的思维与表达,中国电影导演钟情于展现个性化的情感与思想,同时善用蒙太奇及各种叙事结构,而电影技术的革新,更是为电影风格的多元化添砖加瓦.现在的中国电影,大有“作者电影”的趋势,例如张艺谋的《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凸显的是唯美的色彩盛宴;姜文的《让飞》有着震撼的视听效果,不失幽默,而反映出的却是对现实的抗征与呐喊;张元的《北京》将被禁止的摇滚乐搬上荧幕,用一种个人独特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用灰色的眼睛看着身边的城市,他的电影之所以极具个性,就是因为他将最原始的生活展现了出来,对人物内心的躁动刻画得异常清晰,充溢着自我感受与理解.此外,冯小刚、王家卫、徐克等著名导演所执导的电影都各具风格,不胜枚举.而电影技术的革新更是日新月异,为中国电影的发扬光大提供了新鲜的养分,如《画皮2》中3D效果与电脑特技的运用,虽然我国的电影技术跟许多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但是进步速度十分明显,相信在此时期,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文化的崛起,中国电影人会在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中,找到一条“强技术”支撑下,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电影发展之路.

三、“主旋律”与多样性的结合

“主旋律”是中国电影不可缺少的重头戏,国家每年在主旋律电影方面的投资最多,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里的许多内容,都需要“电影”这一平台,为观众们做最直观的诠释和宣扬.例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辛亥革命》等,无不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推崇的精神,主旋律电影必然成为中国电影文化的主流担当.而由于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所以政府与电影受众之间形成了一种 “双主体”关系,这也就决定了“主旋律”不再仅仅以“政治性”作为唯一导向,而是融入了许多元素,包括艺术的、商业的等,比如讲求拍摄手法的艺术性,以及明星阵容的号召力等,以此来寻求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例如《云水谣》,动态的画面,充满节奏感的剪辑,新颖的叙事结构,以及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都突显出比过往的“主旋律”电影更为深入人心的艺术表现,此外,陈坤、徐若萱、李冰冰、梁洛施等明星的加入,更成为 “主旋律”电影吸引观众的一大亮点.实践证明,要将“主旋律”电影发扬光大,就必须在突出主旋律的同时,展开多样化的呈现.

四、直击社会矛盾,关注民生

刚刚召开的十八大再次强调了,关注民生是永恒的话题,为了实现“中国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就是要解决老百姓最关心的实际问题,而中国电影市场上所需要的就是这么一批导演,他们敢于揭露现实,直击社会矛盾,同时给予我们以启示与希望.例如《盲井》,人们看到的是中国老百姓因为贫困而暴露出的人性丑恶,导演通过电影让我们正视这样的社会现状,不禁引人深思,在这个人口大国,政府应当如何让老百姓步入小康,安居乐业,又当如何提高国民素质,激发人性的善良,这些都是影片所传达出的深刻内涵.又如《可可西里》《天狗》等影片,不仅是在反映人性的问题,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呼唤,这也反映出在民生问题之中,人们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再如《房不剩防》对于高房价的关注等. 五、平民化视角彰显人文关怀

在中国第6代导演中,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的影片极具都市氛围,也十分贴切地展示出了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社会特有的冲突.第6代电影人以都市人的心态面对都市,以都市人的方式呈现都市,充分地考虑了都市人的“意识”,彰显了人文关怀.他们用独特的思维角度与拍摄方式,在影片中还原自己,他们拍摄的是“都市边缘人”电影,这种“边缘化”与“无奈感”的印记,表达的是导演的坦诚.这部分导演在有意无意间对“宏大叙事”进行消解,普遍关注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审美趣味,把主人翁从民族英雄转化为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小角色,比如贾樟柯的《小武》就是还原了生活的本质,刻画小人物的日常琐碎,展现的是人性深处的与意识;再如张元的《儿子》中的精神病患与酗酒者,《西宫》里的角色,《安阳婴儿》中下岗工人,黑社会老大等;《疯狂的石头》可以说是一部堪称精彩的作品,它深深植根于社会,又富于调侃人生的精神,看了这部电影后,人们会反问自己,何必将生活搞得那么低调乏味,何不在欢笑中轻松触碰生活的真实呢?

如今,现代人们的意识中,对人文关怀的渴求与政府所提倡的“和谐社会”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中国电影的复苏与发展,其中一些优秀的作品以其厚实、锐利、撼动人心的现实表现给予了观众全新的思索.值得一提的是第6代导演在彰显人文关怀方面所做的努力,包括对人性的阐释,的描绘,对生活本质的探寻和对都市人情感的交融,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底层的人生世相,边缘化另类生活样态,家庭与私人领域的诉说,公共空间的社会展示等,无不体现出现代社会和人类“现代意识”之内涵.例如《卡拉是条狗》中讲述的“老二”寻狗的故事,故事是平实的,平民化的,却牵出了许多社会层面的东西,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小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它的意义在于对生活的理解和深思,是对生活的展示和指导,导演创造性地揭露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又阐述了生活的变化,平心静气地让观众们静下来思考一下,被匆忙地工作压力所掩埋的生活细节,揭示了被人们暂时忽略,但却无时无刻都存在于身边的生活真谛;再如《三峡好人》中,韩三明寻找15年没见面的妻子和女儿,沈红寻找两年没音讯的丈夫,结果前者带着希望回乡,后者带着失意返程,尽管结局不同,但是通过他们表现出来的中国普通老百姓身上共有的那种顽强的生活韧性和至真,至善,至美的品格打动了全球的观众.

总之,中国电影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转型期的孕育,必定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趋势,与时俱进,从来都是对电影导演们的要求,需要后人做出更多的努力与贡献.

影产业化发展模式探析[J].经济与管理.2009(09)

[3] 马然.转变中的中国“都市一代”电影:全球时代中国“电影节电影”的文化面向[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5] 张慧瑜.独立制片电影中的人文关怀与平民视域[J].艺术评论.2008(03)

[6] 张永梅.转型期平民化电影的诞生语境[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12)


[7] 朱洁.中国电影应对全球化的策略初探[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01)

[8] 杨红菊,张中全,刘汉文.现代性、民族性、娱乐性——新时期以来影响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的三面旗帜[J].兰州学刊.2005(06)

[9] 李正光.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影像话语[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