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汽车社会,中国准备好了吗?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768 浏览:93806

“2010年生产1300万辆,到2030年将达到7500万辆,人均汽车保有量会达到1000人800辆,会达到美国现在的水平,或者更高.”面对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Edward Prescott的预测,可能有人觉得十分自豪,说明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连老外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前景都刮目相看了呢.然而,有人已经笑不出来了.汽车社会带来烦恼,已经超乎了很多人的想象.

在拥堵的路面,汽车带来的不是便利而是麻烦.9月17日,一场普通的绵绵秋雨,便将首都北京的交通彻底陷入瘫痪,市区晚高峰拥堵路段峰值超140条,超过了年初因大雪造成90余条拥堵路段峰值的纪录.有报道称,一辆公交车走完13公里的路,足足花了5个小时.而京藏高速公路频频因塞车冒出国际新闻的事情,也让人哭笑不得.

可以想象,当7500万辆真来临时,保有量将达到何种数额,这些汽车将往哪里塞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国内的交通法规、城市规划建设、汽车消费文化等等,都没有做好应对措施,汽车的过快增长也并非一件好事.

此外,据环保部较早前公布消息,目前全国约五分之一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机动车排放成为部分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未来10年,两亿辆的汽车保有量,放在局促拘谨、捉襟见肘的交通环境中,无异于一个.十年间极速增长、极限扩容、极端竞争的过程,就是汽车社会积蓄能量的过程,而十年间愈演愈烈的中国汽车社会膨胀的极端化倾向,将成为这个的导火索.届时,无路可走、无缝可钻、无油可用、无气可喘、无地自容、无场可建的各类由过多的汽车、过少的道路、过多的城市人口引发的人车路的矛盾达到一定的尖锐程度,这颗就可能爆发为城市交通的时常瘫痪.


10年后超两亿辆的汽车产品中,极少排污的新能源车又会有多少而且这些新能源车中,空气污染没有了,电池造成的环境污染怎么处理十年后一定会有解决的方案么未来的道路应该怎么走,未来的汽车应该怎么开10年前,社会学家郑也夫就在《轿车文明批判》中指出,轿车洪流的涌入没有加快交通的速度,却污染、堵塞着城市.无休止的道路扩建吞食了城市剧院、艺术馆、绿茵场,它打破了城市的宁静等如果汽车所代表的功利哲学注定将融入绿色思潮中,为什么不及早为它谋划

汽车社会让那些发达国家吃够了苦头.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消费扩张等诸多问题让他们看到了改变汽车社会的紧迫性.而这一切,我们不能只将其看成是发达国家保护生活环境的一次挽救,而应该看成是生活理念上的一个进步,应当看到潜伏在其中的深刻道理.今天,当我们为正在经历着愈来愈汹涌的汽车潮而欢欣鼓舞之时,连同我们正在初步享受到汽车文明一样,汽车文明中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消费扩张等诸多问题迅速的到来和恶化让我们开始品尝到了其中的滋味.前些年,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消费扩张等诸多问题对城市交通体系的影响与危害,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开始了实现“无车城”计划,成为欧洲第一个将汽车逐出城市中心的大城市,各大停车场正在改建成草坪.此举虽说是对汽车文明的一种修正,倒不如说是一种迷途知返的行动.事实上,自汽车工业在1886年诞生以来,安全、节能和环保这三个主题一直推动着世界汽车工业不断进步.这三个永恒的主题,不仅从根本上影响了汽车产品本身的改变,也是全球及中国汽车市场进步的内在动力.

中国进入汽车社会的事实不可逆转,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但我们所做的工作,绝不能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短期适应性的调整.是否能从荷兰人在大城市中心区域里驱逐汽车这种现在国人看来不可想象的做法之中,寻找到符合中国城市汽车社会建设的方向,让我们少走弯路,跨过别人先污染、再治理的发展阶段答案仍在探寻中.如何迎接“汽车社会”,思考不可止步于眼前,更多的在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