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地理解社会主义本质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648 浏览:30807

【收稿日期】2011-12-20

【作者简介】邸乘光(1954― ),男,安徽亳州人,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摘 要】“南方谈话”提出了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论在内的一系列新的思想和观点.综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辩证地理解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对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应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上,从社会主义的基础、条件和目标的辩证统一上,从社会主义的原则、特征和标准的辩证统一上,从社会主义的理论、运动和制度的辩证统一上,从社会主义本质既定性及实现过程性的统一上,认识和把握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本质论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2)02―0017―06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谈话.谈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精辟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对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理论概括,提出了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论在内的一系列新的思想和观点,是理论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代表作和成熟作,也是这一理论形成科学体系的重要标志.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社会主义具有其自身内在的本质规定,能否科学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理论能否得到新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实践能否顺利推进.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他曾多次说过,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1]116在新的历史时期,紧紧抓住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排除了一系列错误观点,进而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科学地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373的这一理论概括,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界定,从而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综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辩证地理解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础、条件和目标的辩证统一

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科学界定,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基本内涵的三个主要之点(或称“基本点”).当然,这样划分,只是为了研究和叙述的方便.事实上,所揭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中的任何一个基本点都是不能单独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而存在的;只有把这三个基本点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构成社会主义的完整的本质.

例如,“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不能完全脱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单独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的.因为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较之其前一种社会形态,也都曾具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性质和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就说过:“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277社会主义与以往其他社会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后两个基本点,即社会主义不仅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且要在此基础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本质不仅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且还在于在此基础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再如,“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也不能完全脱离其他两个基本点而单独构成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因为,如果不是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并为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那么,客观上也就不可能会真正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发展到甚至对我们现代条件来说也是很高的程度,才有可能把生产提高到这样的水平,以致使得阶级差别的消除成为真正的进步,使得这种消除可以持续下去,并且不致在社会的生产方式中引起停滞或甚至倒退.”[3]273同样,如果不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也不一定能够站得住脚,它所导致的只能是普遍贫穷.而“从1958年到1978年这2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1]116

又如,“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也是离不开前两个基本点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如果不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就没有物质基础,从而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也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1]110-111“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1]155“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1]142但是,如果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即使生产力高度发展了,也绝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而“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1]111所谓“失败了”、“走了邪路了”,也就是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偏离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所以说,所揭示的社会主义本质的三个基本点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三个主要之点,而不是各自完全独立的东西.只有把这三个基本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构成社会主义的完整的本质.在这三个基本点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是前提,是根本;“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条件,是途径,是措施;“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目标,是目的,是结果.由此可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础、条件和目标的辩证统一,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基本特点之一.因而,我们也必须从这三者的辩证统一上,即从社会主义的基础(前提和根本)、条件(途径和措施)与目标(目的和结果)的辩证统一上来理解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来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二、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我们过去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上,往往存在着一些误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特别注重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而自觉不自觉地把生产力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甚至根本无视生产力的作用和意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论述,则跳出了这个认识上的误区,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上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生产力置于重要地位.

首先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上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无疑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与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一样,都是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此,不能单从生产关系上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而应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上去观察、判断和把握它.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论述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讲的是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里面则内含着生产关系.所以说,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和科学界定,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不仅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而且还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和科学界定,虽然没有直接讲到上层建筑,但是,综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确是包含着上层建筑的内容的.众所周知,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包括两个最主要的内容:一个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政权;一个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意识形态.而这两个内容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必然要求.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并不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而然的结果,它的建立首先要依靠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国家政权的力量,它的巩固和发展也同样离不开无产阶级(人民)的保卫.所以指出,没有无产阶级的保卫,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我们叫人民.在四个坚持中,坚持人民这一条不低于其他三条.”[1]365“依靠无产阶级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1]379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不会有社会主义的运动及其胜利,从而也就更不会有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及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及整个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十分重要,坚持社会主义对中国也十分重要.”当然,“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62,63我们现在所走的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所以说,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内含着上层建筑的内容的,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社会主义虽然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但其中还是有侧重点和侧重面的.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就是突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并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置于首位的.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关键,就在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所以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把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不仅如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无论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还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抑或社会主义根本目标的实现,等等,归根结底,都将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原则、特征和标准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的原则、社会主义的特征和社会主义的标准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不同角度反映和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又统一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就体现了这三者的辩证统一.我们也必须从这三者的辩证统一上来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首先,社会主义的原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本身,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关于社会主义的原则,作过不同的概括和表述.他说过:“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1]172他还说过:“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1]111与此相联系,我们还“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4]101在思想政治方面,还把坚持人民、坚持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思想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起统称为“四项基本原则”.不难看出,这些原则都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有的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如“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共同致富”等.

其次,社会主义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体现.本质和特征是客观事物同时具备而又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特征表现出来,任何事物的特征又都是该事物本质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表现.有什么样的本质,就会有什么样的特征,任何特征都表现着一定的本质.关于社会主义的特征,及我们党也作过不同的概括和表述.归纳起来主要有: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共同富裕(集体富裕);无产阶级(人民)的国家政权;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等等.社会主义的这些特征,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主要表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所涵盖的是社会主义的一般性、统一性、普遍性的东西.而社会主义的特征,则是其本质在各国社会主义的各个方面及各个时期的具体表现.因此,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社会主义的特征的统一,便是本质的统一性与特征的多样性的统一.具体一点说,一方面,各国的社会主义实践都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的共同规律,保持和维护社会主义的共同本质,否则,就背离了社会主义.同时,由于各个国家都具有不同的国情和民族特点,因而,在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的基础上,所选择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和具体模式也必然会有所不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和民族特点出发,走自己的道路.所以一再强调“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63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也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在我国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整个历史过程中都必须坚持和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但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社会主义的本质又将表现出不尽相同的特征.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尚“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1]252它虽已具备了社会主义的共同本质,但这个本质在现阶段又有着自己特殊的表现.如在经济方面,我们虽然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在程度上并不是完全的、单一的、纯粹的公有制,而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存;我们虽然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但按劳分配并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而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些特征,既从总体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同时又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

再次,社会主义的标准是检验社会主义本质的尺度.搞社会主义,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倡导的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破除了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从根本上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1992年初,在南方重要谈话中又提出了在开放中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即“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372这“三条标准”的核心仍然是生产力标准,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而与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统一的.以生产力标准为核心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不仅是从改革开放的角度解决怎样才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而且也是从根本上检验社会主义是否合格以及发展程度的尺度,因为它实际上反映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与否及其实现的程度.如果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那自然就是生产力得到了很大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很大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这些无疑是符合社会主义标准的.如果实现的程度较低,那自然就是低标准的社会主义;如果实现的程度很高,那自然就是高标准的社会主义;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根本没有实现,那就很难说这种“社会主义”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四、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理论、运动和制度的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是以三种形态存在着的,即理论形态的社会主义、运动形态的社会主义和制度形态的社会主义.所谓理论形态的社会主义,指的是社会主义学说或思想体系,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亦称“科学共产主义”);所谓运动形态的社会主义,指的是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本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运动(或曰共产主义运动);所谓制度形态的社会主义,指的是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即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所建立起来的一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等为基本特征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概念本身具有这三方面的涵义,如果仅仅把它理解为某一方面或某两方面的涵义、某一种或某两种形态,那就是不完整、不全面的.社会主义的这三种形态,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有着内在联系的.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就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理论、运动和制度这三种形态的辩证统一.我们当然也应该从这三者的辩证统一上来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首先,所揭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作为理论形态的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它的根本理论原则.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1]6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1]116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还特别强调“消灭私有制”,[2]286实行公有制,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社会生产和分配,从而既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也消灭贫困,“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5]356,或者说“为社会全体成员建立富裕的和文明的生活.”[6]337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消灭剥削,实行按劳分配,消除两极分化,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直至实现共产主义,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理论原则.而这些根本理论原则所反映的正是所揭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

其次,所揭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作为运动形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目的和根本标准.它贯穿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全过程.所以,反复强调:“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1]63“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使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然后为将来进入共产主义准备基础.”[1]157搞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亦即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并最终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1]110-111.因此,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句话,是否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检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状况、进而判断真检测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准.

再次,所揭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作为制度形态的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和基本功能,也是它的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它的基本功能就表现在能够“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方面.这本身也就是它的优越性.所以多次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1]63“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374

五、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既定性及实现过程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也“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7]588然而,以往我们在界定社会主义时,往往只注重其本质的既定性,而忽视了其本质实现的过程性,因而,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社会主义理解和认定为“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从而也就难以作出一种既适用于社会主义的过去、又适用于社会主义的现在、同时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的未来,这样一个能够涵盖社会主义发展全过程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表述.特别是在有关生产力问题、剥削问题、共同富裕问题的表述上,更是让人觉得说不清、道不明,深究起来,总是感到有些理不直、气不壮.

例如生产力问题,如果说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可现在还未成为现实;如果说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结果,这又只适用于未来;如果回避生产力问题吧,又不能全面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再如剥削问题,如果说社会主义是没有剥削的社会,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公有制经济和按劳分配方式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存在,这就意味着可能还会有剥削现象的存在.如果讲社会主义就是存在剥削现象的社会,这既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原则,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又如共同富裕问题,如果讲社会主义的本质就表现为共同富裕,可我们搞了几十年社会主义,既没有实现总体上的真正富裕,更没有达到共同富裕.特别是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普遍贫穷之后,又提出要在一定程度上拉开差距,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如果不讲共同富裕这一条吧,那两极分化又算什么社会主义呢?等等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迫切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出令人信服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回答.

在“南方谈话”中,用辩证、发展的观点,从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的结合上,从静态与动态的统一上,来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不仅富有新意,而且清楚、准确、深刻、全面.他在概括和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时,连着用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连串动词.这种概括和界定表明:一方面,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既定的,不符合既定的本质要求,就不是真正的科学社会主义;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又具有过程性,即社会主义的本质并不是在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建立之初就已经实现了的,而是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才能逐步地充分实现的.显而易见,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理论概括和科学界定,就是我们久觅未得的既适用于社会主义的过去、又适用于社会主义的现在、同时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的未来这样一个能够涵盖社会主义发展全过程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表述.根据这一理论概括和科学界定,长期困扰人们的社会主义现实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易于认识和理解了.

总之,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和科学论证具有许多新的特点,这在国际共运史上还是第一次,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实践,都是一大贡献,尤其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贡献.在“南方谈话”发表20年后的今天,重温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辩证地理解和把握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对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