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09 浏览:12214

摘 要: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还是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都必须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把社会主义置于中国现实基础之上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因此它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1)03-0000-01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正因为我国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上,通过走一条真正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使得社会主义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一、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必须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继承和伟大变革,是批判地继承19世纪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秀成果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在于是从实际出发还是从抽象的理论原则出发.三大空想家的思想之所以是空想的,是因为他们没有从当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这一实际出发.而相反,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把社会主义置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现实的基础之上,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从而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尽管,空想社会主义曾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的丑恶,并且坚信、否定和超越了资本主义,是一种全新的、优越的社会制度.但是,在如何理解、构想并实现社会主义等实质问题上,它却表现出理论和方法上的先天不足,存在着主观化、抽象化和凝固化的缺陷.与之相反,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在于它的理论和方法都是从客观历史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实践的.

总之,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理解和建立的社会主义,无论作为一种学说、一场运动还是一定的社会形态,都是在社会实践不断地解决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之达到具体历史统一的创造过程,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应把它当作某种纯粹观念的产物和一成不变的简单模式.

二、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以后,仍须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实践告诉我们: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列宁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和俄国的国内状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可以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将在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地方被突破,而开始革命的国家,首先突破资本主义战线的国家,不一定是工业比较发达的地方,而可能是资本主义比较不发达的国家.

在中国,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形态和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政治态度,创造性地提出了新主义革命理论,制定了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新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战略,开创了建立农村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创建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产生了思想.

以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苏联经验为借鉴,积极进行了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由于缺乏经验,对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认识不足,更由于50年代后期在指导思想上越来越严重的“左”倾错误,这一探索没有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坚持下去.应当说,直到改革开放以前,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始终没有完全搞清楚,对中国社会主义处在什么阶段上,没有作出科学的估量,没有能够准确地把握.而能不能搞清楚这个问题,能不能把握中国国情,恰恰是能不能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能不能在实践中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不可回避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当代中国的新成果,开辟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路径.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指导自己行动的一条基本原则.在经过了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曾经一度脱离国情实际、急于建成社会主义的弯路和教训之后,中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新审视了我国的基本国情,确认我国社会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从而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路线、战略部署和发展目标,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又一次伟大结合.正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的社会主义,而不是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出发的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回答了前人没有回答的许多新问题,而且在实践上作出了前人没有做过的许多新尝试,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着突出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既不同于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又有别于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苏联模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走向新的胜利的道路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如当前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等,我国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必须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这一现状,在此基础上既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要根据我国实际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最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29年,是我国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收入增加最快、生活水平提高最大的29年.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消费水平显著提高,恩格尔系数大幅度下降;居住条件和环境得到了比较大的改善; “双基”教育工作取得极大的成就,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大,受教育的年限在不断延长;扶贫工作成就显著,贫困人口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2亿多人减少到今天的2 000多万人.在这29年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已经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两大历史性跨越,这充分证明了中国立足现实、从实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