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冷暴力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

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010 浏览:144079

【摘 要】幸福的家庭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家庭暴力已经成为影响家庭生活的“毒瘤”.时至今日,家庭暴力也不再仅仅局限于拳打脚踢式的“热暴力”,漠不关心、没有语言和感情交流等形式的“冷暴力”日益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相对于“热暴力”,“冷暴力”的危害是有过之而不及,因此,如何有效的预防和制止家庭“冷暴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从个人、道德、法律、社工介入四个层面探讨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关 键 词 】家庭冷暴力;道德;法律;个人;社工介入

家庭冷暴力虽然是近几年才成为热点,但它由来已久,而且是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冷暴力不仅影响家庭的幸福生活而且也成为危害社会稳定的一个“”.根据研究发现,“冷暴力”多出现于知识分子阶层,受到良好教育的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面子和地位,低级的身体逐渐转变为精神压迫.抓住对方的弱点,用言语刺伤对方,在精神上折磨对方,以期达到自身的心理平衡.这种做法不仅不能使自己得到满足反而将彼此都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一、概念界定

家庭冷暴力是指:夫妻双方在发生矛盾时,不是通过殴打等暴力方式解决,而是对对方表现较为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最明显的特征是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此外,还包括财产经济,如扣留钱款,拒绝支付各种日常开支账单等.

二、家庭冷暴力的特征

第一,普遍性.中国法学会对全国家庭暴力现状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在发生矛盾的家庭中有88%会出现夫妻双方互不理睬的现象,在对全国3500多个家庭做调查中发现在发生矛盾的家庭中,6成以上的家庭都出现了丈夫不理睬妻子的现象,还有的丈夫长期拒绝和妻子过性生活,阻扰妻子和异性朋友来往,对妻子实行经济上的控制.从调查数据看冷暴力最多,身体暴力次之,性暴力发生比率最小.

第二,隐蔽性.家庭冷暴力主要表现为冷淡、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当事人受到极大地心理和生理折磨.同时关于冷淡、疏远以及漠不关心这些心理概念不仅模糊不清而且因人而异.而且家庭冷暴力实施的时空有很大的隐蔽性,一般很难为家庭成员以外的人获知.这种主观性和私密性使得司法部门很难取证,以及做出正确、合理的裁定,致使部分人钻法律的空子.

第三,行为的多样性.家庭冷暴力的表现形式通常由于家庭的情况不同和家庭成员的性格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有的表现为冷嘲热讽,有的表现为不管不顾、不理不睬等.


同时,大部分中国人认为家庭冷暴力是家务事,正常事,张扬出去丢人,所以忍气吞声,任其发展.孰不知这种行为助长了施暴者心理,而且,还影响了相关机构的干预与介入.

三、家庭冷暴力社会――心理原因探索

近来家庭冷暴力频频发生绝非偶然,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转型期的家庭新矛盾: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引发的家庭权利之争.女性经济地位的独立,提高了她们的自我意识,也提高了她们的家庭地位.当代女性致力于建构男女平等对话的家庭互动模式,也迫使男性重新审视男女的关系.然而,在传统的男尊女卑、夫权至上的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下,不少男性还是难以完全摆脱大男子汉主义的观念,甚至拼命想要维护自己正在失落的权威.在不能使用身体暴力的情况下,以缄默、疏离等行为作为惩罚的手段,并以此来达到控制妻子、巩固自己家庭地位的目的.反过来,一些女性,为了强化自己的家庭地位,也时常成为家庭冷暴力的制造者和升级者.于是在权威与反权威、控制与反控制的对峙与较量中,家庭冷暴力不断地升级.因此,可以说家庭冷暴力的产生是与妇女地位的上升联系在一起的,是男女双方权力之争的产物.

2.现代化的困惑: 社会交往方式的丰富性凸现夫妻情感交流的相对匮乏.城市化改造着人自身,也改造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家庭结构变得松散,而业缘关系显得更加紧密.因为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投入工作、学习和社交的时间、精力大大增加,致使夫妻共处的时间相对减少,彼此之间感情沟通和信息交流的频率降低,势必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到夫妻关系的发展,而这反过来又影响到交流的深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冷暴力是一种“社会病”和“现代病”.

3.家庭结构的变迁: 核心家庭的增多导致家庭支持系统的弱化.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夫妻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占了主导地位,家庭关系由夫妻轴心替代了亲子轴心.家庭人口的减少和代际关系的简化虽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代际冲突,缓和了大家庭的矛盾,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其中之一是当夫妻发生冲突时,由于缺少家人及时的调解和疏导而使矛盾激化、恶化、僵化和复杂化.尤其是没有孩子、孩子很小或孩子不在身边的家庭,缺少了孩子这一缓和剂就更容易使关系僵持.从这个意义上说,冷暴力的增多与核心家庭的增多是联系在一起的.

4.文化程度的提高: 文明和理智使家庭暴力形式由“热”转“冷”.从某种意义上说,冷暴力相对于热暴力来说,是一种更文明的方式,尽管它还是消极的,危害是明显的,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明.这就是为什么城市人和知识人更容易发生冷暴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冷暴力也是一种“文明病”.

四、家庭“冷暴力”的危害

家庭“冷暴力”已成为现代婚姻家庭的杀手.有学者认为, 如果将三种家庭暴力形式的危害性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应为: 精神暴力、身体暴力、性暴力.家庭“冷暴力”的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严重影响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在一些家庭中,“吵架”都成了一件极其奢侈的事.夫妻双方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都不交流的并不新奇.在这里,家不在是“避风港”而是“炼狱”.精神暴力对人的伤害并不亚于身体暴力,长期遭受“冷暴力”的人容易出现情绪表达障碍和精神扭曲,严重的会造成自残、等后果.

其次,影响子女的发展.不和谐的家庭生活不仅仅影响夫妻双方的身心健康,还会对下一代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丈夫对妻子的“冷暴力”对未成年人的学习和成长影响非常大, 小孩在父母“冷暴力”的耳濡目染下, 会不自觉地学习、模仿父母的行为.缺少爱的氛围容易导致小孩性格孤僻、行为怪诞、心理变态、性情忧郁、自卑、懦弱、自虐或残暴, 难与人沟通,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 甚至可能产生倾向, 而这些影响即使在孩子长大以后也很难消除, 严重的会诱发犯罪行为. 再次,影响家庭的和谐、稳定.遭受“冷暴力”的人,在妻子或丈夫身上找不到精神上的慰藉,很容易发生婚外情,进而加深了婚姻的紧张,最终导致婚姻的破裂.

最后,危害社会的安定.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不和谐的婚姻生活小则影响家庭的稳定,大则影响社会的安定.因为长期遭受“冷暴力”,而得不到很好宣泄的人,很容易造成心理扭曲,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子女、杀妻、杀夫的例子并不少见.

五、解决措施――社会工作介入

家庭冷暴力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可以从个人、道德、法制层面以及社工介入四个层面来探讨:

第一,个人层面.当家庭中出现“冷暴力”时,应该积极主动的找对方交流,而不应该逃避.逃避不仅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使矛盾更加激化.交流不仅有利于解决夫妻之间的问题,还能增进双方感情.研究发现,家庭“冷暴力”多是源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一些小事而断送自己美好的婚姻未免有些不值得.而且,现在的婚姻绝大部分都是有感情基础的,因为一点小事,而使彼此饱受身心折磨是不明智之举.

第二,道德层面.从家庭入手,加强现代家庭道德的建设.在社会上营造一种良好的反家庭“冷暴力”氛围.鼓励家庭成员之间多交流、互帮互助、携手共进.同时帮助成员树立正确的家庭道德观念.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上对“冷暴力”的认识存在极大偏差,致使家庭“冷暴力”愈演愈烈,很多家庭和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一直生活在家庭“冷暴力”的阴影之下.在中国法学学会最近针对3500个家庭做的“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的调查中,50%的受访者仍错误地认为,限制妻子与朋友交往、长期不与妻子说话、长期拒绝与妻子过性生活、耻笑妻子的缺陷弱点等精神层面的暴力,并不算是家庭暴力.有的家庭冷暴力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这是一个极其可拍的现实,这无疑将自己陷入无形的危险之中.因此,加强社会大众对“冷暴力”的教育势在必行.

第二,法律层面.出台相关法律,为解决此问题提供相关方面的法律支撑.《婚姻法》规定:家庭暴力还包括精神伤害,受到精神伤害同样可以到妇联等相关部门投诉.但是,“冷暴力”的危害具有隐蔽性,相对于身体上的伤害而言,精神压迫并不会在身体上留下伤痕,因此即便是向有关部门投诉也很难取证.因此,为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使其尽快脱离“冷暴力”的危害,制定相关方面的法律条文迫在眉睫.

第三,社工介入.由于家庭“冷暴力”具有隐蔽性和反复性,再加上没有流血及伤痕,所以很难做伤情鉴定,目前就我国的道德、法律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很难将家庭“冷暴力”纳入法律范围来解决.虽然,目前国内也建立了一些“家庭暴力援助中心”、“妇女庇护中心”等,怎么写作场所为受伤害的女性撑起了怎么写作的保护伞,但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而社会工作作为一门运用专门知识和技能来开展各种怎么写作、挖掘个人潜能、增进社会福利与和谐的专业, 社会工作介入可以弥补其他的解决家庭冷暴力手段的不足, 从而有效地解决家庭冷暴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社会工作不仅能帮助家庭“冷暴力”受害者解决家庭“冷暴力”问题,还能从更深层次预防和制止家庭不和谐因素,维护家庭的稳定.

结语

家庭“冷暴力”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个人乃至社会各阶层共同努力.我们期待“家”永远成为我们“心灵的港湾”,而不再是让人想逃离的“人间炼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