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社会管理思想

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775 浏览:107709

摘 要 :社会管理创新是当代社会和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的思想在我国社会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过程中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创新社会管理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因此了解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社会管理思想对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主要就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和的社会管理思想进行阐述.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82-01

社会安定和谐是全人类所面临的的共性话题,也是我国当今面临的重大课题,各界不断地对社会管理理论体系进行创新,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面对多元化的社会主体和利益诉求,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了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关于社会管理的思想和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地应用与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的社会管理思想

任何思想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因为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因此在社会管理方面的理论也借鉴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管理的理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欧洲社会发展历程和19世纪欧洲社会发展状况的观察和总结的基础上,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管理的诸多思想."管理上的,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经验理智和科学正在不断向这个阶段努力.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形式上的复活.这也就是我们人所追求的自由王国".这是恩格斯在1884年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管理岁追求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管理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与他们提出的国家与社会的理论密切相关,其主体思想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社会管理是政治统治的基础;国家本质决定社会管理活动的性质;人体地位是社会管理的最高原则.通过批判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是个人私利的战场,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场"[1],马克思认为,国家是市民社会的产物,"家庭和市民社会本身把自己变成国家.它们才是原动力".恩格斯进一步指出有效的社会管理是统治的基础,"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马克思主义强调公民权利对于社会管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公民权利是社会管理活动实现的保障,公民权利的性质是由国家本质决定的,因此社会管理活动的性质也由国家本质决定 .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夺权之后国家性质的重大改变决定了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2].人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最高原则,通过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人民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并由此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社会整体的发展,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的创新之处.

2思想中的社会管理思想

社会管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开始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虽然也有社会管理的需要,但这种管理主要是一种破坏性的管理.以为首的人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先后取得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建国后,十分重视执政后的社会管理问题,向全党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中国在积极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主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党群关系中的作用.

第一,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肯定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体力,并告诫全党同志,决不能违背人民的意志,党员"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3],因为人民群众的主体性社会发展的动力;坚持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只有人民群众实际地参与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中来,才能真正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怎么写作,才能真正保证人民的根本利益;指出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坚持群众路线,这样,我们党和政府才能成为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和政府.

第二,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1957年2月27日,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并且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个伟大的事业怎么写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上,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总题目,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种性质不同的矛盾,并提出正确区分和解决这两类矛盾的方法,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具体化为"团结-批评-团结"这一公式,并提出正确处理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中的十大关系,为社会管理指明方向.

第三,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作用,一直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革命和社会管理中的应用,早在延安整风时期,就曾强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第一等的业务",在多项中心工作中以掌握思想为第一项.在总结人民战争胜利的原因时说:"强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这是我们战胜敌人的重大因素."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事业的发展,又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4] 由此可见,在革命和社会建设时期一直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

3思想中的社会管理思想

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领导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非常重视社会管理,对社会管理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领导党和人民解放思想、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明确将社会管理当做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管理思想主要如下. 第一,法制建设是社会管理的治本之策,针对"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法制建设遭受严重破坏,使党和人民遭受极大痛苦以及改革开放的新情况,十分强调和重视法制建设,提出"没有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5]的著名论断,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的关系.非常重视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认为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这好像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另外,还全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第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元化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为此指出:"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任务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各种任务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像经济与教育、科学,经济与政治、法律等等,都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我们过去长期搞计划,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没有安排好各种比例关系.农业和工业比例失调,农林牧副渔之间和轻重工业之间比例失调,煤电油运和其他工业比例失调,'骨头'和'肉'比例失调,积累和消费比例失调.等.除了这些比例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比例,就是经济发展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发展的比例失调,教科文卫的费用太少,不成比例."对此,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针对不同问题,提出过一系列"两手抓"的论断,如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等等.


第三,保持社会稳定是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强调:"中国人这么多,底子这么薄,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稳定压倒一切."并指出:"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摆脱落后状态,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建设."也提出保持社会稳定的途径,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立健全社会运行机制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第四,公平正义是社会管理的根本原则,强调一定要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处理好,社会主义既要讲效率,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又要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反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必须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坚持按劳分配,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把坚持按劳分配作为坚持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问题加以强调,指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积极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6] 针对在实行按劳分配过程中,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的情况,又强调,必须走共同富裕道路,防止两极分化.后又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即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