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结构的“三维向度”

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312 浏览:32394

摘 要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是马克思关于整个人类社会中人与自然及人们之间社会关系总和的认识,其涉及领域之广泛和讨论之深刻使得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内容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理论体系.为了方便叙述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内容,本文选取马克思社会结构分析的实践向度、空间向度和时间向度三个向度,着重阐述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社会要素”、和“社会形态”的主要思想和观点.

关 键 词社会结构理论 社会生产 社会要素 社会形态

马克思是从人的实践活动,特别是从社会生产的角度出发来阐述社会结构的时空问题的.而以空间为向度的社会结构分析,是指对社会结构在同一空间安排下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共时性分析;以时间为向度的社会结构分析,是指对社会结构在时间序列中社会形态发展变化的历时性分析;以实践为向度的社会结构分析,是以空间和时间为向度的社会结构分析的基本前提和基础.马克思在强调以实践为向度外,坚持以空间和时间为向度对社会结构展开深入分析.“社会生产”、“社会要素”和“社会形态”既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社会结构的有机整体,三者不可偏废.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树立了以实践、空间和时间三维向度相结合分析的典范.

1社会生产:以实践为向度的社会结构分析

社会生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人类社会最主要的实践形式,它也是马克思考察社会结构的客观依据.马克思曾多次指出:社会结构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历史经验的观察应当根据经验来揭示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同生产的联系,而不应当带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因为“人们的生活自古以来就建立在生产上面,建立在这种或那种社会生产上面”,人们只有在社会生产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找到“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只有在社会生产的过程中,社会结构空间的各个要素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矛盾运动中发展,实现由空间向度上结构要素向实践向度上社会形态的跨越.社会生产作为社会结构的整体性范畴,它自身也是一个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系统结构.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明确地把社会全面生产的范畴规定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口生产三个方面,并阐述了这三个方面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后来,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又提出了社会关系生产的学说.

2社会要素:以空间为向度的社会结构分析

社会要素是指社会结构在同一时空下的相对静态的组成部分,它是社会结构分析的起点.正确分析社会要素,可以帮助人们从纷繁复杂的不断变化的社会现象中抽象出一些最稳定的结构要素和最本质的关系.当然,社会的各个要素的机械的简单叠加并不等于社会结构,只有进一步考察各个要素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他们怎样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有机整体,才能实现在总体上认识社会结构的目标.


考察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对稳定的整体性关系,应该从社会结构的层次性入手.社会结构的具体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个要素之间的结构层次状况.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导言》中指出:除第一级的原生社会关系外,还有“第二级的和第的东西,总之,派生的、转移来的非原生的”社会关系.在这里,马克思显然是以社会关系的原生性或派生性为标准来划分社会结构的层次的,根据他对社会结构要素关系的阐述,可以看出他把社会结构主要分为微观社会结构、中观社会结构和宏观社会结构三个不同的层次.

3社会形态:以时间为向度的社会结构分析

社会结构具有历史的性质,它总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运行和发展着,并具有自己特定的发展规模和方向.因此,社会历史是社会结构的历史,社会结构是社会历史的结构.社会结构在时间向度上表现为社会形态,对社会结构的时间向度分析,就是对社会结构发展在时间序列中社会形态的历时性分析.马克思通过剖析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揭示了人类历史在时间向度上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指出了社会形态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更替发展的一般规律.然而,社会形态是层次和多线的,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分别从社会生产技术、所有制、主体、交往形式等多个视角考察社会结构的演进过程,形成了包括社会技术形态、社会所有制形态、社会主体形态和社会交往形态等在内的社会形态理论.他主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哲学的贫困》、《德意志意识形态》、《1877年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等著作中集中阐述了社会形态理论.

综上所述,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一次演进的模式不是“单线的”,而是“多线的”.在他的著作中,大量地包含着他关于社会发展的多条道路、多条途经的思想.马克思分别以社会结构的不同要素为视角,揭示了社会形态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一方面,无论是社会技术形态、社会所有制形态,还是社会主体形态和社会交换形态,它们的发展都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社会技术形态、社会所有制形态、社会主体形态和社会交换形态,并不存在逻辑上的矛盾,而是体现出高度的相关性和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