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问题是社会主义与生俱来的基本问题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940 浏览:72536

【摘 要 】价值问题是社会主义与生俱来的基本问题,价值关系是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基本关系.文章从社会主义价值的历史生成、发展演变和价值关联等七个部分,对社会主义价值的内在逻辑、科学内涵以及时怎么发表展展开系统、完整、科学的反思,不仅能够科学地揭示社会主义的价值规定性和价值理想,而且也为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实了理论基础,明确了致思方向.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 价值 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识码】A

任何社会思潮和制度从来都是一定价值观念的产物,有其特定的价值取向,有其追求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也不例外.价值问题是社会主义与生俱来的基本问题,价值关系是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基本关系.社会主义价值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之魂,决定着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发展模式和制度体制.对社会主义及其价值的历史把握和科学认识,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基本前提,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社会主义价值的生成

在历史上,社会主义首先是被当作一种价值理想提出来的.“社会主义价值”回答的是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对谁有好处”,亦即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问题.马克思之所以批判资本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不仅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容纳不了在其自身内部发展起来的巨大生产力,而且还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造成了人的异化,造成了广大劳动者被奴役被压迫的悲惨境况,造成了社会道德的沦丧,而社会主义却能使人重新成为自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和他们自身的主人.

社会主义的价值是如何生成的?我们从价值发生学角度来考察,价值是人类诞生并导致主客体的分化及对立统一,并建构认识―实践关系以后才产生的.在主客体混沌不分情况下,是无所谓价值而言的.应当明确,社会主义价值不是某种独立物或实体,也不是某种先验的存在,它实际反映的是客体属性对主体的功用.“‘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①,尽管这是句出自马恩经典原著且被李德顺先生称为“学术公案”的争议话语,但是它至少说明了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是作为一种特定的“关系态”或“关系质”而产生和存在的.价值既不是客体自身的存在与属性,也不单纯是主体的利益、需要、情感、态度、,等等,甚至也不是人自身或其本质、本性本身.单纯的客体或主体方面,都不是价值;否则就堕入了实体思维之中.②由此可见,社会主义价值生成的始因是人类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需要,生成的基础是人类的历史实践,生成的实质是主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关系的不断生成的过程.

具体而言,首先,社会主义价值生成的始因是人类追求理想社会的需要.无论是东方设计的“大同”世界和“太平”世界,还是西方希冀的“理想国”、“乌托邦”、“”,无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自由人的联合体”,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的“和谐社会”,都包涵有人类的价值诉求,折射着人类的理想之镜,即建立一个公正、合理、自由、平等社会的理想.

其次,社会主义价值生成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③.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对社会主义的人来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④社会主义的价值并非来自于某个先验的设定,也不是某个终极的静止状态,它就在现实的运动之中生成;这个生成过程只能在现实的前提和条件下发生,而不能脱离现实.社会主义价值的生成如同实践本身一样存在着从抽象到具体、从原始的丰富性到历史的具体性的逻辑展开.现实中发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实践,就是在资本主义时代革命地改造现状的运动本身,即人民大众旨在寻求自身解放的社会实践本身.

最后,社会主义价值生成的实质是共产主义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⑤马克思恩格斯所构想的共产主义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的觉悟极大提高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则是一个社会生产力逐步走向发达,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主义价值的生成本质就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中奠定物质基础,张扬价值理想,凝聚社会共识,走向“世界历史”的过程.

社会主义价值的演进

从社会主义诞生的那一刻起,无论是理论的阐述论证还是实践的摸索证明,都时刻承载着人类对幸福生活和理想社会的追求梦想.这种追求凝聚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智慧与思想.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莫尔的“乌托邦”,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到列宁的“和平、土地和面包”,从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的“共同富裕”;从古希腊到英国,从德国到法国,从俄国到中国,我们看到,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追求,承载着人类对完美世界的渴望与梦想,是世界梦,也是中国梦.


社会主义价值的演进是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价值伴随历史的进程,在凸显中演进,在演进中凸显.我们看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500年,其中有与低潮,有成功与挫折,可谓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既有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这样伟大的理论家、革命家的鞠躬尽瘁,也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为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建设付出的辛勤劳动甚至宝贵生命.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与人民的选择的统一.我们看到,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实现是极为不易的,社会主义事业是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不能苛求创立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先驱者们在十全十美中迅速建立起美好甚至完美的社会主义,也不能苛求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摸索中不犯任何一点的错误,社会主义没有教科书、现成的答案,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只能在摸索中奋发与前行,在改革中推进与完善.同时,社会主义的价值不是从公平、正义等道德的概念或原则出发来塑造的,而是伴随着动态的实践逐渐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显现的. 社会主义价值的演进是人民的创造与选择.社会主义是伟大而光荣的,而这种伟大与光荣属于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的缔造者.社会主义价值也因人民而存在,为人民而实现.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这是社会主义价值最本质的内涵要求,是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本质逻辑.我们每一位共产主义理想的追随者、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用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等的工作完成好,始终要把社会主义价值的实现与人民群众的福祉结合在一起,让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价值实现的成功典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社会主义价值实现的成功典范,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的探索与贡献.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固定模式,而是一个创造性的历史实践的过程,在历史的条件下,我们是在经济基础较为落后、思想文化受封建历史传统影响较深的底子上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些复杂因素的存在,都决定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学习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先进技术和思想,坚持从实践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做好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工作,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价值实现的必经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必将为人类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社会主义价值的系统

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或制度体系是社会主义价值系统的实体化和具体化.

社会主义价值系统是由多个社会主义价值所构成的特殊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各个特定价值相互依存且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并表现为一个要素的集合体、机理的统一体和功能的综合体.由此可见,社会主义价值系统是诸多价值维度及其具体价值交织而成的总和或网络,故研讨社会主义价值系统必须从一个合理的“参照系”即价值维度体系去说明.事实求是地讲,这样的维度非常多,但人类的社会形态总是处于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格局”的总和.“总的说来,能被一定历史时期的最广大人群认可和践行的价值系统,总是与这个阶段上的生产力的总水平、制度的总状态、文化的总状况和社会的总趋势相一致.”由此,可以具体地探析社会主义价值系统中所蕴藏的经济价值、所内含的政治价值、所包纳的文化价值、所涵蓄的社会价值、所囊括的生态价值.在社会主义价值系统中,每个价值抑或价值子系统都在自己的位置和维度上发挥各自的特定作用.在此基础上,还必须从整体的视阈和综合的路径去求索社会主义价值的系统图景和系统规定性.社会主义价值系统的生成、存在和发展,就是要实现该系统在整体上的总效应的丰满、飞跃和彰显.

社会主义价值系统还是一个可以而且应当进行人工调节和人为优化的系统,这就要求恰当地择取、依据和应用一定的对其进行构建的“标尺”.首先,必须坚持客观性而克服主观性.如是而言,在论析社会主义价值系统时,应当首先把社会主义价值系统作为一个客观的系统加以对待,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必须坚持全面性而克服片面性.换言之,必须摒除简单化或绝对化等片面性思维,从而突出整体审视和区别对待等全面性思维,进而立足社会主义社会的宏大整体、统观社会主义价值系统的全局联动、着眼社会主义发展的长远未来.再次,必须坚持动态性而克服静止性.其基本要求就是要着重从系统与要素、系统与外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去进行辩证的、综合的动态剖析,以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系统的结构塑造、动态运行和功能发挥达到最佳状态.

社会主义价值的功能

社会主义是一种思想、一种运动、一种制度、也是一种价值.作为价值的社会主义朝向,始终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本诉求,源动着作为思想的社会主义实现理论创新,推动着作为运动的社会主义实现蓬勃发展,维系着作为制度的社会主义实现民富国强.价值视域下的社会主义一方面支撑着对历史彼岸的理性王国或自由王国的信念,支撑着对人的自由本质和社会的自由尺度的意识与自我意识,为我们的现实社会生活提供一种理想性的价值参照和超越性的价值图景,有效地搭建起理想与现实、超越与世俗之间的有机关联;另一方面,在具体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中,作为价值的社会主义为多元化的个体与共同体以及他们之间的自由交往和平等互动提供着权利和义务的边界,形成具有社会主义属性的制度体系和社会交往.

从上述视角出发,社会主义呈现出一种价值的结构谱系,其终极价值指向人的自由全面解放,且以公正平等、、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等基本理念为价值支撑.这些基本的支撑价值在具体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地域特色相结合,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如在党的十八大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明确提出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文明、和谐的价值信念,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理念,在个体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

总括而言,社会主义的价值不仅是系统的、完整的,也是历史的、具体的,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反映,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灵魂,这一逻辑演进表征着社会主义价值的功能性指向.即在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和现实推进过程中,社会主义价值发挥着批判与建构功能、规范与凝聚功能、维护与创新功能、引领与整合功能,为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和现实推进提供了理念支撑和精神动因.

当前,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明晰社会主义价值的价值方位和功能指向是前提,需要对社会主义价值展开理论地、历史地、时代地考察,思考社会主义价值的理论升华、经验总结和时代境遇,着力从社会主义价值功能彰显的底线维护、机制建构、方式创新、领域拓展等方面,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的建构路径,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对社会主义价值的归复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复杂时代境遇下促进社会主义价值的功能发挥. 社会主义价值的实现需要具备诸如主体确立、物质基础、制度安排、机制建构、介质平台、认知引领、管理提升等相应的条件基础.就其中的主体确立而言,首先,人民是社会主义价值实现的主体.一切事物的价值都是对人而言的价值,没有人的存在,价值就既没了可依附,也没了可判断.社会主义价值也是如此.社会主义价值因人民而存在,为人民而实现.同时,社会主义价值的实现始终离不开人民的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只有通过现实的人民以及人民现实的实践活动才能去不断创造社会主义价值,不断实现社会主义价值,不断体验社会主义价值;其次,社会主义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人民对社会主义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价值实现的基础和前提.在社会主义价值判断上,需要将个体、社会、国家与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价值评价、价值环境、价值传播等诸多的价值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这些价值要素相结合的凝练概括与集中体现.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价值判断也深刻反映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独特的价值诉求,反映中国人民对于社会主义价值实现的不懈追求;再次,人民的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的价值实现具有一致性.一方面,人民的价值追求与社会的价值实现之间所具有的一致性构成了中华民族生息绵延的主航道,演绎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主旋律,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进程.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价值实现也客观上要求必须协调好社会主义价值满足与人民价值需求之间的关系问题,要让人民在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国家价值目标的过程中也同时能够更好地实现个体的价值追求,从而为社会主义更好、更高价值的实现创设出更有利的群众基础与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价值在中国:由自发到自觉

任何成熟的国家和民族,适应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要求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嬗变,都会经历一个从自发孕育阶段到自觉培育阶段的飞跃.我国从早期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对于社会主义价值问题的不断探索和反思,摆正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朝向,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基调.随着时怎么发表展和历史进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变得日益重要,完成这一时代使命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进而,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使命,此后,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正式将“富强、、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定性为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和发展中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价值的认识结晶,全方位反映了社会主义价值的一些基本特点,是对社会主义价值性质与内涵的深刻阐发,是对社会主义价值学说的充实与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阐明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要求的、参与社会主义实践运动的人们应当持有的核心价值观.需要指出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指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价值观,即作为“主体关于主客体之间所有价值关系的基本看法或总的观点”的价值观.“在主体的评价活动中,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价值意识在主体意识中不断反复,就会以‘逻辑的式’的形式积淀为价值观念.”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关于核心价值尺度、价值评价和核心价值取向、价值追求这两方面的“逻辑的式”.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概括,就是社会主义要求的价值尺度、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价值的内在关联体现在,社会主义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依托的反映对象,是对社会主义价值集中的观念表达.党的十八大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力图从社会主义价值角度考察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与实践历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指导具体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价值回归.因此,当前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反映社会主义价值、遵循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澄清社会主义价值本源,消除对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误解,并结合全球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崭新时代特征,不断深化价值研究新途径,创新价值研究新视野,赋予价值研究新内涵,拓展价值研究新领域,进而科学描述和阐释未来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价值言说.要在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化、市场化和大众化研究.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关联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S005)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406页.

②孙伟平:《价值哲学方法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259页.

③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9页,第196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83页.

⑥陈新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6~27页.

责编 /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