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东方社会理的全球化意蕴

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346 浏览:32403

摘 要: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立足于世界历史的时代背景,以东方社会现代化为题,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中的人类历史发展新规律.当代全球化是马克思所处世界历史时怎么发表展的必然结果,因此,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我们正确认识当代全球化的实质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两种社会制度的“全球共存”现象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 键 词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全球化意蕴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249-02

20世纪上半叶,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时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不仅实现了民族独立,而且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由此打破了资本主义在全球化发展中的单一主体局面.面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当代全球化潮流中的这一发展现状,我们应当如何通过这些发展现象来当代全球化的实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又如何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当代全球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晚年在研究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东方社会理论,对我们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全球化的实质

要研究全球化,首当其冲必须弄清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全球化的实质.尽管马克思当初描述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之际的发展情形和现在有很大变化,但是,全球化的实质却始终无异.所以我们还是先回到马克思的原意来分析全球化的实质.

马克思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揭示全球化的实质.首先,从全球化的产生和形成来看,全球化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全球化的最初形成,是西方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通过资本的扩张不断开拓世界市场和加强世界贸易的结果.在全球化的不同发展阶段,资本每扩展到一个地方,在加强这一区域与世界其他各地密切联系的同时,也把资本主义自身无可克服的矛盾散播到世界各地.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尽管在表现内容和形式上与产生之初有很大差别,但其实质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其次,从全球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全球化实质上是趋向于共产主义的.这即是说,尽管资本主义在当代全球化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全球化发展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世界大同”的共产主义.把世界历史的每一发展演进历程与具体的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紧密相连,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紧密相连,这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其他世界历史理论的本质区别,同时也是我们当代全球化研究者值得深思和借鉴的地方.

资本扩张的内在本性决定了资本主义不满足于在西方徘徊,它要在世界范围内播种、生根、发芽.随着全球化运动由西方向东方蔓延,马克思晚年研究视野发生了自西向东的位移.马克思晚年研究东方社会的一个基本点是:他不仅自始至终将东方社会的发展置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之中,而且大力强调西方资本主义对东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意义.无论是马克思强调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外部推动作用,还是恩格斯后来提出东方社会可以缩短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可能性,究其实质都是强调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东方落后国家走向全球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第一,尽管马克思晚年提出了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但是,这一可能性是建立在西方资本主义外部发展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与东方农村公社在空间上的并存,“跨越”的可能性就消失殆尽.第二,恩格斯晚年作出缩短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论断,一是基于资本主义在东方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二是基于对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即将爆发的预期.由此可知,在东方社会通往全球化的发展道路上,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只不过,东方社会可以借助西方无产阶级的帮助和利用自身的特殊条件来缩短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可见,马克思晚年在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他早年关于全球化实质的分析:资本主义向东方社会扩张的历史事实以及东方社会最终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实情实景再次证明,全球化在其产生和发展的一定阶段,其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但随着全球化发展潮流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资本主义作为全球化单一主体的局面迟早会发生改变.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无产阶级革命的大力强调,就是他对全球化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科学预判和美好展望.由此我们也可看出,马克思晚年对全球化实质的分析,事实上涉及的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问题,具体而言即是如何看待全球化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共存问题.

二、两种社会制度的“全球共存”

资本主义终将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代替,这是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但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行进,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其间要经历很多磨砺和曲折.从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以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全球共存”,成为全球化发展潮流下有目共睹的历史事实,当代全球化也不例外.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看待这一事实?

首先,社会主义的全球化发展离不开资本主义.马克思晚年就没有仅仅局限于东方社会本身就事论事来设想东方社会未来发展道路,而是自始至终强调全球化的历史大环境对东方社会未来发展道路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些论述对我们正确认识当下全球化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仍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正确面对资本主义主导当代全球化的现实,积极主动参与全球化发展进程.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的再次腾飞.第二,认真应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科学制定全球化发展战略策略.一方面,中国要不断吸取和借鉴西方先进文明成果“为我所用”,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中国必须积极制定应对措施,使自己在全球化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第三,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严防一切全球化陷阱.一方面,我们不要由于所谓“民族主义”而拒斥全球化发展潮流,另一方面,要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时刻警惕所谓“全球主义”.

其次,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全球化中的“共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暂时现象.这是因为:第一,社会主义运动的局部失败并不等于社会主义的终结.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突然转向,只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行进过程中所奉行的某种具体模式的失败,而不是马克思为全人类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的失败.这即是说,遭遇失败的既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而是某种具体的政治体制.第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并且无可克服.随着资本主义自我调节能力的加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是,这一切都掩盖不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真实存在,唯有消除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才能彻底消灭劳资之间的根本对立和矛盾.第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价值理想在世界范围内长存.无论是“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局部失败,还是社会主义运动继之而来在世界范围内处于沉寂状态,都只能说明“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取代资本主义的时机尚不成熟” [1] ,从长远来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终究会在全球范围内取代资本主义,马克思所设想的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理想和目标是不会磨灭的,是永存的. 三、全球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马克思晚年以俄国等东方社会为例,对由资本主义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具体发展道路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列宁则领导俄国人民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然,社会主义发展和前行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么,这是否意味着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坍塌?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现实社会主义不等同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二者有一定的差距.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即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但前苏联和新中国的成立,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跨越”发展.尽管现实社会主义从制度上跨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但社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是无法跨越的,所以,现实社会主义在建成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必须集中一切力量,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在这一过程中,就不可避免会遇到马克思当时所没有预见的问题,甚至是社会制度的中途变异问题.其次,现实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同时胜利”的基础之上,在世界范围内长时期和资本主义同时并存.马克思曾经作出“同时胜利论”的革命设想,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没有走向衰亡,而且在当代全球化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在全球化中长期共存.最后,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世世代代的人们不懈努力.我们既要敢于正视现实社会主义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之间的巨大差距,同时也要坚信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惟其如此,才能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远大理想和信念.当然,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条件没有成熟和具备之前,需要我们世世代代的人们不懈地努力,不断地为之奋斗,不断地推动共产主义事业的前行,直至曙光出现的那一天.

在这里,让我们牢记马克思的警世诤言:“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 [2] 这就告诉我们,在全球化还没有为共产主义的到来创造好各种条件以前,共产主义对我们而言,还只是一种不断追求并不断向之靠近的价值理想和目标,但是,全球化的本性决定了它会不断向前发展和推进,直至最后走向自己的归宿――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