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真实节水型社会建设

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40 浏览:16126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德州市水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德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了建设德州市真实节水型社会的措施及对策.

关 键 词 :真实节水,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209-2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属海河流域,是典型内陆中小型发展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全市GDP以年均15%的速度快速增长,在社会经济得到可喜发展的同时,作为满足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形势却越来越变得严峻.

水资源匮乏、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地下水严重超采、水环境不断恶化等,已成为德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资源、区域、经济、水质、浪费等各种因素造成的“缺水”,已迫使我们要更加重视和更深理解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而“真实节水”,又是近年来引入的节水新理念,在节水型社会中应用推广更有其重大意义.与传统节水相比,真实节水是从资源上的节水,是可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传统的节水是指通过行政、技术、经济等手段尽量杜绝用水的浪费,节省水或少用水,它并没有从水的资源性去考虑,节约用水能提高水的利用率,但它并不能节约水资源,节约出来的用水量再去提供使用,并没有把已经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那部分水减下来,故它不能改变水资源过度开采利用的弊病.为此,我们更应当提倡和推广“真实节水”.

1.德州市概况

德州全市总人口558万人,面积10356km2,共辖2市、8县、1区,含114个乡镇、11个街道办事处.2006年农业人口403万人,耕地面积804万亩.德州市的传统支柱产业是第一产业.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德州市初步形成了以电力、纺织、造纸为主的工业体系.

德州市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温度适宜,且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自1956年起至今,年平均降水量554.8mm.1964年降水量最大,为1033.7mm,1968年降水量最小,为285.6mm.年平均蒸发量1086mm.德州市内河流众多,其中跨省河流主要有黄河、卫运河、漳卫新河、马颊河,跨市的河道有徒骇河、德惠新河,以上均属海河南系.

德州当地水资源总量为11.53亿m3,人均211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0%,亩均占有量143m3,仅为全国平均的8%.据1995-2004年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的调查,因为开采不均,夏津-武城、宁津两个区域的浅层地下水已经超采,面积分别为915km2、809km2.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范围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环境不断恶化,因此当务之急是建设节水型社会,达到“真实节水”,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地下水超采

德州市是个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11m3的干旱缺水的城市,水资源的先天不足造成了地下水大量超采,现已形成宁津、夏-武两个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其中宁津浅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650km2,夏-武浅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800km2.深层地下水超采严重,现已形成德州、衡水、沧州大的深层区域漏斗,并且已引起了部分地区的地面沉降.

2.2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德州市农业生产的节水灌溉率仅为12%,相对较低,灌溉水生产效率仅为1.2kg/m3.这一情况的形成主要原因是节水灌溉工程配套水平低,除去总干渠采用衬砌外,其它渠道天然渗漏情况非常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1.城市用水浪费也比较普遍.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为56%,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约为55m3,远远大于同等国外先进城市水平.

2.3 水价形成机制不健全

全市水价偏低,从水价上看,水的价值根本没有体现出来,杠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居民生活水费支出低于家庭收入的1%,这样的水费支出比例导致用水节水不够重视.另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节水环节没有足够重视起来,大多数企业生产用水成本甚至不足其生产成本的2%,在农业生产方面,对农业生产不收取水资源使用费,这些都导致公众节水行为缺乏利益驱动,重视程度不够,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2.4 计量设施使用率低

目前,德州市的水资源监测技术相对落后.一是监测点较少,布局也不够合理,现仅在主要的河流的10个断面设立了监测点,各河流支流口以及主要入河排污口均无监测站点,导致不能及时获取入河的污染物的信息,全市只有34个浅层地下水设有长期观测井点,缺乏深层地下水长期观测点.第二,各地区的化验室水处理设备不齐全,由于缺乏必要的维护,多处观测井失修,监测因此受到影响.在农业用水上,用水计量率较低,大量用水灌溉农田,浪费十分严重,工业用水无法进行水平衡测试,城镇生活用水计量没有完全做到一户一表.这些缺乏必要的计量设施的现象,造成用水管理混乱,水资源浪费现象较普遍.

2.5 非常规水的利用水平不高,没有实现“分质供水”

德州市在非常规水的利用方面起步较晚,2004年德州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4座,日处理能力达25万吨,污水回用率较低,仅用于农田的灌溉,雨水、洪水的利用才刚刚起步.河流汛期的洪水和非灌溉季节的引黄河水来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是绶解本市缺水的重要途径,由此可看,非常规水利用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价值.由于城市中水管道系统开发的力度还不大,还没有根据用水户对水质的要求而实施“分质供水”.

2.6 水环境日益恶化

德州市城区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目前仅有约60%左右的城市污水进入管网.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污水直接进入河流水体导致河流水体污染严重,也直接或间接污染了地下水源,水环境恶化.

3.措施及建议

3.1 完善节水的法律法规体系

近年来,德州市区已制定了一系列强化水资源管理有关水管理的法规、规章.但这些多是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管理职责制定的,没有统一依据,缺乏全局性、联系性、科学性,导致各部门在工作中难免产生矛盾.需要建立适应统一、科学的管理水的法律法规体系,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

3.2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同水资源优化配置相衔接的政策体系

为水资源管理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打好基础.创造适应市场运行的水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新机制.在政策方面要制订有利于节约用水、非常规水利用、污水处理、地表水地下水回灌涵养等方面的政策.提高监测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和完善计量、监控系统是实现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水权管理的基础.

3.3 完善水资源监测和计量系统

目前我市的水资源监测和计量系统还很不完善,仅能对大的河道进行水量水质监测,不能满足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必须加大用水计量的策量设备建设力度.工业生产用水要计量到每个用水户和生产井,生活用水做到一户一表,农业用水要计量到斗渠和每个取水井,这样才能保证有效的使用的科学的统计.要完善地下水水位与水质监测系统,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系统,建立入河排污口监测网络,保障河道水质功能,建立水资源监测网络、信息共享系统、多水源监测系统,通过这些系统能及时了解本地区水资源状况,为有效及时地反映德州市水质状况提供依据.

3.4 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

非常规水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缓解我市的用水压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德州市河流集中,水量充沛,汛期明显,非常规水源丰富,开发利用好这一资源,可以有效缓解我市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可以有效提高德州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水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对节水作用很大,现在是市场经济,单纯的行政手段已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而目前的水价又比较呆滞,一般十多年才动一次,动时往往只是单一水源水价的调整,不能体现水资源的真正价值,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3.5 根据市场和水资源的现状,应建立灵活的水价体制

不同水质的水源制定不同的,刺激用水户合理用水,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用水的定额管理与总量控制尽快制定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形成较为完善的节水治水体系.实现用水的总量控制,根据各县市区的具体状况,科学合理地分配水资源量,利用宏观调控措施调解水资源,将用水指标层层分解,明确到下设区县、乡镇、灌区、用水户.

3.6 建立政府―公众信息交互平台

为更好地吸收公众参与,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广泛征求群众言论及建议,实现公众与水资源管理部门的交流与互动,引导社会广泛参与节水法制环境建设.建立重要水情公示与通报制度、重大用水项目水资源论证结果公示与咨询制度,重大水事决策听证制度等.同时开展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增加公众的节水知识.如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节约用水宣传周等,采取电视广告、报纸专题、标语、展览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使公众树立起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